宝圩镇的城镇建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圩镇面积由原来的1.5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4.2平方公里,新建有朗山、宝山、江南、龙湖等四个商住小区。圩镇常住人口超10000人,供电、通讯、有线电视已遍布全镇每条乡村。全镇已有80%的农户住上了新楼房。
化州市宝圩镇系地处粤桂两省和化州市、北流市、高州市的交界地方,是一个以人流、物流和交通战略要塞而成名的好地方。宝圩镇现隶属化州市管辖,辖区2006年有人口23000多人,土地面积52.8平方公里,是一个人口少,面积小的乡镇,按照上级并镇的要求,是一个要被撤消合并的乡镇之一,但是宝圩镇是一个重域的边贸镇,在撤并上是一个很值得茂名领导深思问题。在这个撤并的问题上,宝圩镇现有95%以上的人认为:宝圩应与高州的石板镇合并,归高州市人民政府管理,这才是并镇科学发展的要求。 宝圩镇归高州市管理,才能使当地人民沐浴到县域经济的春风。沙漠是春风不到的地方,绿洲才是欣欣向荣的好地方。宝圩镇要成为欣欣向荣的地方,经济贸易的发展依赖于高州,宝圩镇现在除了上级统调的商品如医药、食盐、部分化肥和烟草外,其余90%以上的商品如日用品、电器、服装、建筑材料等等(指市场全面开放的产品),都是从高州市购进,与高州市进行商贸交往。一是宝圩镇压的工业发展离不开高州市,近年来,宝圩的工业速猛发展,如手套业、编织业、手套铺助料产业,这些工业项业的兴起,离不开高州市,手套项业的所有合作老板和产品购销,以及信息、技术的提供、资金的投放运作,都是高州的客商扶持和指导,与化州的工业发展市场导向无关。化州只是在行政区域外上,进行工商行政管理和收缴税费,说实话就是坐享收利。工业发展的规模扩大和产品出路的谋划,化州市从没有商人(指宝圩以外的化州人)为宝圩的工业发展服务,宝圩生产手套铺助料占附近产地半壁河山,手套铺助料除了当地和广西的北流的客商购销外,其余的均依赖于高州销售。木材加工业也是宝圩工业的缴税大户,木材加工的老板主要来自高州,90%以上的产品也销往于高州市。二是宝圩农业的发展依赖于高高州市.宝圩历来是一个传统种植水稻的乡镇,农业商业价值观念低,近年来,宝圩镇压受高州农业的影响,进行农业布局调整,由于宝圩农民受到高州市农业商人,在资金、技术、产销上的支持,宝圩农业民大力改造水稻,种植香蕉并且获得非常成功,2003年——2004年宝圩香蕉年亩产值达5000元以上,农民种植香蕉,加速了宝圩农业商业化的进程,农户迈出了致富的路子,农民也说出了其实在的心里话,幸好有高州市农业服务于宝圩的平台,才有今日宝圩的农业,宝圩境内现有7个香蕉育苗基地,有5个是高州人创办的,宝圩香蕉的销售也基本上是高州商人或是高州商人联系而来的商家老板。化州从农业的商业活动平台来说,没有给宝圩农业带来商机,宝圩归高州市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三是从社会突发性事件来看,宝圩应划归高州市管理。
宝圩每年的病人救治和交通突发性事件,危及群众的生命在旦夕安全,急需求医救助的人达30 多宗。宝圩离化州90多公里,求得化州的医生来到宝圩救人治病,需要救治的人已经去了西天了。宝圩距高州市近,路好走,宝圩急救生命的大事,往往是向高州市面上求援。但是由于行政市域的不同,往往造成联系上的不便之处,也造成当事人造成高额的费用。茂名市政府如果把宝圩划归高州市管理,是宝圩人民得益实惠的永久性大事。
宝圩划归高州市管理,造就和谐社会,具有现实的、将来的深远的社会意义。宝圩是历史的战略重镇,是兵家必争之地,宝圩是交通的金三角,公路呈Y型的摆设通往高州、化州、广西的北流,由于交通发达,宝圩历来也是商家投资的理想场所,六七十年代,宝圩就能够利用地理的优势,招集远近的商人,开设各种商业商铺、商业品种琳琅满目,商业活动熙熙攘攘;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市场作为一种社会的经济手段,市场开放活跃,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但不管市场怎样开放,政府始终是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体,县级政府职能机构一般是市场宏观调控的主要业务部门。由于宝圩离化州远,人力物力财力和交通的耗费时间上,直接造成老板的经济损失,许多商家老板与县级的行政主管部门沟通难,办事难,严重地制约着他们的经济发展,他们认为在宝圩呆下去,经商的路难,没有商业发展前景。因此,曾经在宝圩投资置业的商家老板,他们走的走,逃的逃,随着时代的变迁,到90年代初至20世纪末,商业活动辉煌的宝圩一落千丈,现在宝圩的商业已象鲁迅笔下的《故乡》那样荒凉萧条,80年代与20世纪的宝圩经济相比,是沉舟侧伴千凡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综观科学现代化,信息现代化和交通现代化的经济建设年代,宝圩要恢复其辉煌的商业商机,只有选择这样的路去走,那就是转换宏观调控的主体,宝圩从化州的地域上分离出来,归高州市管理,使市场管理与宏观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加速宝圩经济发展的步伐。只有这样,宝圩才能够揭开其经济发展的新篇章,重写其经济发展的历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