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常规的体检一般要检查哪些项目呢?费用怎样呢?

60岁左右的老年人想做一次较全面的体检,一般要做哪些项目呢?大概费用是多少呢?

  ■常规体检项目
  1、内科:血压、心率、心律、心杂音、心界、肺、肝、脾、肾、腹部压痛、肠鸣音、神经系统检查
  2、外科:身高、体重、脊柱、皮肤、淋巴结、四肢关节、乳腺、甲状腺、肛门直肠、前列腺、泌尿生殖器、腹股沟
  3、妇科:外阴、阴道、宫体、附件、阴道涂片、病理检查
  4、眼科:视力、砂眼、辨色力、角膜、结膜、眼底
  5、耳鼻喉科:听力、外耳道、鼻窦、鼻咽、咽、喉
  6、口腔科:唇、腭、牙齿、牙龈、口腔粘膜、
  7、心电图
  8、B超:肝、胆、脾、肾
  9、胸部透视
  10、化验
  (1)谷丙转氨酶、澳抗
  (2)血糖
  (3)血脂:胆固醇 赶甘油三酯
  (4)胎甲球
  (5)肌酐、尿素氮

  ■各项体检项目的临床意义

  体检项目 意义
  常 规 体 检 项 目
  内科
  (视、触、叩、听) 胸廓:有无异常胸廓,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及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等
  肺与胸膜:了解呼吸音、有无罗音与炎症等
  心脏:及早发现心脏疾病
  肝脏:通过触及肝脏的质地,可以了解肝脏的性质,在正常情况下,肝脏质软,慢性肝炎时质韧,肝硬化肝脏质硬,还通过有无压痛,肝脏是否病变。
  脾脏:是否肿大或肿大的程度,了解除无感染、充血、肿瘤等
  肾脏:大小、硬度及移动度等,预防肾肿瘤
  血压:测定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判断高血压及低血压
  外科 淋巴结:各浅表淋巴结有否异常增大等
  甲状腺:可及早发现囊肿,肿瘤等
  女性乳房:可及早发现小叶增生,乳房癌等
  肛门:可及早发现痔,肿瘤等
  皮肤:有无皮疹、藓病等皮肤病
  眼科 视力:了解眼睛的屈光度
  角膜:注意透明度,有无白斑,溃疡等
  巩膜:注意有无黄疸,脂肪沉着
  辩色力:了解有无色盲、色弱

  五官科 耳:简易听力检查鼻:有无肿瘤的产生
  咽:诊断有无急慢性咽炎
  鼻:判断急慢性鼻炎有价值
  舌:观察舌质,舌苔
  扁桃体:有无充血,肿大,溃疡等

  心电图 对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有价值
  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对心室肥大,心肌病等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帮助了解某些药物和电解质紊乱对心脏的影响

  B超 对肝、胆、胰、脾、肾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胸透 及早发现胸部肿瘤
  血常规 红细胞——贫血或异常增多
  白细胞——有无感染、放射性损伤、过敏性疾病等
  血小板——了解造血功能,出血时间的评估等

  尿常规 颜色,透明度及比密等,早期发现肾病,糖尿病等
  空腹血糖 可初步筛查糖尿病
  血脂
  (甘油三脂
  +胆固醇) 测定了解体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在体内水平,进一步指导日常 饮 食及治 疗,降低冠心病血管硬化等的发生,减少高血压进一步演变。
  肾功能
  (尿素氮 +肌酐) 反映肾功能情况
  乙肝表面抗原 通过乙肝抗原的检查,可可了解是否携带乙肝病毒
  谷丙转氨酶 检查肝功能的主要指标,了解肝脏有无损伤
  癌胚抗原 对消化道肿瘤的检查有帮助
  尿酸 痛风的早期可仅有血尿酸的偏高
  血粘度 反映血液粘稠度,,对血栓形成等关系极大
  高低密度脂蛋白 影响血管硬化的主要因素
  乙肝二对半 通过乙肝抗原、抗体的检查,是否存在大三阳、小三阳的情况,反映乙肝 病毒处于复制传染性强或处于低水平复制或病毒基本停止或传染后恢复期
  甲胎蛋白 通过 AFP值的多少,作为早期肝癌的筛查
  幽门螺旋杆菌 对于胃溃疡,胃窦炎有较高诊断价值
  甲肝 用于鉴别诊断甲型肝炎
  丙肝 用于鉴别诊断丙型肝炎
  血型 鉴定血型
  前列腺特异抗原
  ( PSA) 了解前列腺有否肿瘤,及肿瘤的情况
  大便隐血 对消化系统有无出血的诊断有帮助
  特 殊 体 检 项 目
  颈椎摄片(正侧位) 及早排除颈椎病
  胸片() 鉴别诊断两肺有无病变,对诊断肺结核有重要意义
  妇科常规(已婚) 用于鉴别妇科疾病
  女性B超 了解女性内生殖器的情况、有无病变
  女性阴超 更深入的了解女性内生殖器的情况
  脑彩超TCD 了解脑血管的供血情况
  心脏彩超 了解心脏有无器质性病变
  骨密度 了解骨质疏松程度

  ■常见检查注意事项

  一、心电图检查:检查前应安静休息5分钟左右,不能在跑步、饱餐、冷饮或吸烟后进行检查,这些因素都可以导致心电图异常,从而影响对疾病的判断。作饱餐试验及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检查前,还应于检查当日禁食。

  二、脑电图检查:在检查前1天要洗头,且不能使用发油。检查前24小时要停止服用镇静剂、兴奋剂及其他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以避免检 查时形成假象,影响检查结果的判断。脑电图检查必须在饭后3小时内进行,如检查前不能进食者,则要听从医生的安排,口服50克糖粉液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毫升,以防因低血糖而影响检查的结果。

  三、甲状腺碘试验:检查时必须是空腹,检查前不能服用含碘制剂或吃含碘量丰富的食物,如海带、海蜇、紫菜等。

  四、肾图检查:检查前一定要排空小便,不得饮茶和咖啡,不能服用利尿剂。

  五、纤维内窥镜检查:支气管纤维镜检查4小时前要禁食、禁水,以免因检查刺激引起呕吐。戴有活动假牙者,检查前一定要取下,防止检查过程中假牙脱落而误入气管或食管内。胃镜检查前的6~8小时要禁食,防止插管时呕吐和影响检查所见,检查前还要排空大小便。肠镜检查前3天应吃少渣饮食,检查前1天服泻药,检查前3小时要灌肠,以排空肠腔内的粪便。

  六、CT检查:做腹部CT检查前必须禁食、禁水,以免形成伪影,影响CT图像质量。其他部位的CT检查则不必禁食禁水。

  七、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检查前3~4小时禁食。认真练习医生教给的检查中所需要做的动作,如吸气、闭气,以配合检查。

  八、胆道造影:做口服造影剂检查时,检查前1天中午要吃脂肪餐,使胆囊内的胆汁排空,晚餐以无油高糖食物为好。晚餐后7时左右要按医生交待服用造影剂,然后禁食。做静脉造影检查时,同样于检查前1天的中午吃脂肪餐,检查当日早晨禁食。如果有急性炎症、发热、腹痛、急性黄疸等,待好转后再做此项检查。

  九、泌尿系及男性生殖系造影:检查前1天的晚餐应吃软食,此后就要禁食。检查前1天的晚上还要服泻药以清除肠腔内的积气、积粪。检查之前要排空小便。

  十、女性生殖系统造影:在检查之前,要排空大小便,未解大便者要灌肠,还要剃除阴毛,清洗阴道。

  十一、化验室检查:抽血作生化指标检查时,应在早餐前抽空腹血,这样查出的结果较为准确。尤其是检查肝功、血糖、血脂等项目,对于空腹的要求更为严格。

  ■何时做健康体检?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罹患某些疾病的机会也在增加。 这些疾病大都是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但往往有严重的后果。可幸的是,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预后往往是好的。 为此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的专家们为您提供了一个定期健康体检的清单。它一共涉及9个项目。这张清单就会告诉您什么时候应该去做什么检查。
  1.*牙齿检查 从一岁起,每年至少做一次牙齿检查。
  2.*视力检查 从三岁起,第一次检查视力。以后视情况每3-5年检查一次。
  3.*血压检查 在您10岁的时候,应该做第一次血压检查,以后至少每两年做一次。
  4.*宫颈涂片检查 如果您是女性,在您18岁的时候(或者性行为以后)做第一次宫颈涂片检查。以后1-3年检查一次。在获得连续三次阴性结果后,检查间隙可以延长。
  5.*胆固醇检查 在您20岁的时候,做第一次血胆固醇检查,以后每五年做一次。
  6.*乳房检查 如果您是女性,在您40岁的时候,做第一次由医生进行的乳房检查。
  7.*前列腺检查 如果您是男性,在您50岁的时候,第一次做前列腺检查。注意有些医生希望您在40岁时就做。
  8.*乳房造影检查 如果您是女性,在您50岁的时候,第一次做乳房造影检查。注意有些医生希望您在40岁就做。
  9.*直肠镜检查 在您50岁的时候,您开始做第一次直肠镜检查,以后3-5年做一次。
  (专家建议):亚裔大肠癌发生率低,但胃癌发生率高,故此项宜改为做胃镜检查为宜。

  ■健康检查应该注意什么
  到医院去进行健康检查,应该间隔多长时间、检查哪些项目呢?这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职业、健康状况和家族病史等,全面考虑来作出选择。
  健康状况良好的青壮年:每1~2年检查一次,检查的重点项目是心、肺、肝、胆、胃等重要器官,以及血压等。但体质较差尤其是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精神病和肿瘤等带有遗传倾向疾病家族史的人,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中老年:身体进入多事之秋,各种疾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因此,检查的间隔时间应缩短至半年左右。特别是步入60岁的老年人,间隔时间应在3~4个月左右,检查项目由医生酌情决定,但每次都应检查血压、心电图、X线胸透和血尿便常规。由于糖尿病的发病率近年内显著增高,中老年人尤其是肥胖的或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者,应检查尿糖及血糖。如果有条件,最好每次都能由固定的医生主持检查,以便全面、系统地掌握受检者的健康状况和对受检者进行保健指导。参加体检者自己应准备一个健康体检手册(或由医院制备),每次都应认真填写。
  已婚妇女除进行上述检查外,还应定期(每年1次)检查子宫和乳腺,以便早期发现妇女多发的宫颈癌和乳腺癌。从事与有毒有害物质密切接触工种的职工,还应定期专项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职业病。
  每个人如能重视这一问题,都能自觉、主动地定期去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可以相信“健康人去医院”很快会蔚然成风,成为一种时尚,这将显著提高各种严重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

  现在各大医院的体检分单位和个人,个人体检一般多选择400-500元的项目套餐,也有少数有钱人选择做PET(全称叫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精确度比CT更高,一次8500元,筛查全身是否生有肿瘤。相对于个人体检,单位体检当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虽说近几年不少单位的体检也开始分年龄段,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做必要的检查,比如中老年女性有乳腺的检查。但总的来讲,集体检查很难针对个体的特异性,只能是常规的一般普查。一些常见病的高危人群、出现亚健康现象的人群还是应到医院进行补充检查,以早期预防。

  心脏检查

  目前采用的常规体检,对心脏一般靠心电图来检测。现在不少人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紧张,所以心脏的负担比较大,体检中往往会发现有心律失常、心肌劳累等问题。但是对于隐形冠心病、早期心肌梗塞等早期心血管的毛病很难被发现,必须再借助其他的检查,而这样的检查通常不在单位常规体检的项目中,所以很多处于心血管亚健康边缘的人忽视了身体的信号,往往是在神经紧张、剧烈运动后出现问题。

  建议:有心律失常、心肌劳累等症状的人,应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脑部检查

  30多岁就发生脑梗塞、脑溢血的患者越来越多,CT可以检查肿瘤、梗塞问题,但常规体检中一般不会查脑子,而且由于费用比较高,许多人一般不会做脑部CT。问题是,在日常生活中,早期脑梗的患者只是觉得胸闷、头晕、睡眠不好等,临床症状不明显,人们就误以为是亚健康的表现。

  建议:经常头晕、头痛、胸闷的人,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可以做一做脑部CT检查,帮助早期排查疾病。

  骨密度检查

  现在很多中年妇女都知道要补钙,但自己是不是缺钙倒不是很清楚。常规的体检中没有测骨密度的项目,也很少人自己去医院做骨密度检查。骨质疏松在初期的症状并不明显,有时会出现全身骨痛、无力,特别是腰部、骨盆、背部的持续性疼痛,许多人误以为是腰椎的问题。骨质一般从30多岁就开始流失,肌体对骨质中的主要成分钙质的吸收能力逐渐减弱,等发生骨折的时候就已经流失了1/3以上的骨质。

  建议:40岁以后,腰部、骨盆、背部如持续性疼痛,就需要检查骨密度,提早防治骨质疏松。

  口腔检查

  去检查耳鼻喉的时候,特别希望医生也能看看我的牙齿。但是我的手册上并没有检查牙齿的项目。是不是牙不痛就没问题呢?其实,广东省龋病的患病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居民常见的牙病居高不下。例如,刷牙时流血、口臭、牙齿松动、吃热的食物会敏感和酸痛等,都说明有牙周病。

  建议:有以上症状时就应该找口腔医生检查和治疗,最好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每半年一次。

  血糖检查

  在一般的体检项目中,多要求空腹测血糖,一些人以为空腹血糖正常就万事大吉了。然而,虽然空腹血糖正常,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值高于正常值,即使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也属于葡萄糖耐量低减,大血管病变此时警钟已响起。由于许多糖尿病前期无明显症状,等到发现自己有糖尿病明显症状时,实际上已经患糖尿病好几年了。

  建议:40岁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有高血压的人,除了查空腹血糖外,还应作餐后血糖的测试,做好预防措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15

老年人体检检查项目:

动脉硬化检测:检测动脉弹性情况,了解动脉硬化的程度

颈动脉彩超:了解有否颈动脉狭窄及斑块形成,评估他丁类药物稳定斑块疗效

骨密度测定:了解骨质密度,判断有无骨质疏松等。

甲状腺彩超:用于甲状腺相关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腰椎DR正侧位片(不打片):了解是否有腰椎骨质增生、腰椎病等

心脏彩超:是应用超声波扫描技术观察心血管结构、血流动力学状况及心功能的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它可了解心脏各组成部分的形态以及功能状态,了解心脏内畸形位置、大小、大血管的关系以及其他畸形情况和病变程度。

双肾输尿管膀胱彩超:通过超声仪器检查泌尿系统,发现肿瘤、炎症、结石等。

耗材:使用真空管、一次性针头于肘静脉采取血液标本。

血脂四项:检测血脂水平

尿常规:检测尿液比重及成份,筛查泌尿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关疾病

心电图(12导联):快捷诊断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疾病的常用方法

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测定:了解既往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幽门螺旋杆菌可引起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

血常规:筛查贫血、感染性疾病、血液病

肝功四项:用于筛查肝胆疾病,了解肝脏功能

眼压:眼压的检查是发现青光眼的三大重要检查之一,也是较简单的检查。以排除高眼压和青光眼的可能性,可早期发现病变并进行治疗,也可用于病程的疗效评价。

肾功三项:用于诊断肾脏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筛查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塞的危险指标之一

甲状腺功能三项: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低等筛查。

裂隙灯:能粗略检查结膜角膜巩膜等前部组织。

肝胆脾胰彩超:对人体腹部内脏器官(肝、胆、脾、胰)的状况和各种病变(如肿瘤、结石、积水、脂肪肝等)提供高清晰度的彩色动态超声断层图像判断,依病灶周围血管情况、病灶内血流血供情况-良恶性病变鉴别等。

一般检查:通过仪器测量人体身高、体重、体脂肪率及血压,科学判断体重是否标准、血压是否正常、体脂肪是否超标。

风湿三项:主要用于风湿病、炎症性感染、急性心梗、恶性肿瘤等疾病的辅助诊断。

外科:通过体格检查,检查皮肤、甲状腺、脊柱四肢等重要脏器基本情况,发现常见外科疾病的相关征兆,或初步排除外科常见疾病。

甲胎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较可靠的指标之一

癌胚抗原:癌症筛查指标之一

CA-199:辅助诊断结肠癌和胰腺癌,以及卵巢癌、淋巴癌、胃癌、食管癌及消化道的良性疾病等

内科:通过视、触、叩、听检查心、肺、肝、脾等重要脏器的基本状况,发现常见疾病的相关征兆,或初步排除常见疾病

细胞角蛋白19片段(CF21-1)(男):主要用于监测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程。也可用于监测横纹肌浸润性膀胱癌的病程。

心肌酶三项:是心脏受影响的灵敏指标,也是心脑病,急性心肌梗塞,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敏感指标。

游离前列腺: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

EB病毒Rta-IgG测定:鼻咽癌的早期检测指标,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性。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早期诊断前列腺癌、前列腺肥大、良性前列腺肿瘤及其它感染性病变

胸部正位片:低剂量、低辐射放射线检查,诊断肺部疾病、心脏大小、肋骨病变、胸膜病变、胸壁纵膈病变、支气管病变等

空腹血糖:筛查糖尿病、低血糖症及其他内分泌疾病

第2个回答  2020-05-26
老年人一般是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疾病的高发人群,因此体检包括以下几项:一、抽血查血常规、肝功、肾功、血脂、心肌酶,再就是查个尿常规和大便常规。二、心电图、心脏彩超、胸部CT、颅脑CT,还有全腹B超检查。三、老年人可以查肿瘤标记物,排除有没有全身的肿瘤。四、做个无痛胃肠镜排除消化系统的肿瘤。五、可以查腰椎和颈椎磁共振,看看有没有腰椎、颈椎间盘突出的情况。
第3个回答  2014-11-23
老人最禁不起折腾了,现在一般的常规体检只能判断有病没病,不能检测疾病预警信息,常规体检做下来也不偏,建议坐下HRA全身体检,疾病早期筛查
,坐着5分多钟就检查完,而且对老人身体也没有什么影响,价格也不高,800左右,你是哪里的,我可以推荐你几家,你去看看
第4个回答  2016-03-11
民众体检中心专家称:一般中老年人身体抵抗力逐年下降,针对性的心脑血管方面疾病也容易出现,所以一般建议一年定期检查1-2次,需要针对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腹部超声、心脑血管、癌症筛查、骨密度、男性的前列腺、女性的妇科等内容重点检查一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