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赵高不是宦官吧!他只是冒充宦官的身份进入皇宫的啊!

如题所述

赵高(?-前207),中国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著名宦官(一说并非宦官)。
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一说赵国宗室远亲),入秦宫为宦官(一说赵高为“宦官”乃后世曲解),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秦始皇大儿子扶苏的儿子)为秦王。不久被子婴设计杀掉,诛夷三族。
赵高从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故陆贾叹曰:“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指秦朝灭亡)”而《战国策》的编者刘向更是直言不讳:“秦信同姓(即宗室,这里指赵高)以王,至其衰也,非易同姓也,而身死国亡。故王者之治天下在于行法,不在于信同姓。”
另外,赵高还是秦汉时期的书法大家,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云:“赵高作《爱历篇》,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北魏·王情《古今文字志目》中卷列秦、汉、吴三朝书法家五十九人,中有赵高。南朝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谓赵高“善大篆”。唐·张怀罐《书断》卷上《大篆》日:“赵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亥书。”著有《爰历篇》六章。
赵高制造的多起秦朝宫廷政变,加剧了秦朝内部的动荡;赵高屡进谗言、滥杀无辜,致使秦朝损失大批文臣武将,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历史上大都对赵高的人品及其所作所为持否定态度。
可赵高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书法家、文字学家,也是精通法律的专才。他体魄高大强壮,骑术车技精湛,武艺非同寻常,是秦帝国宫廷中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人材。东汉以后,赵高被丑化为宦阉,其家族也被丑化为宦阉家族,不实的成见一直延续到今。
参考:http://baike.baidu.com/subview/36955/5460380.htm?fr=aladdin#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0-20
这个错误来源于人们对《史记》中关于赵高两点记载的误读,一是赵高兄弟皆生于“隐宫”;二是赵高属于“宦人”,隶属于“宦籍”。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司马迁的记述没有错误,问题是后世的一些不学无术的家伙望文生义,不求甚解,硬是将“隐宫”误读为赵高兄弟都受过宫刑。因为受宫刑后要先在密闭的“蚕室”里呆一段日子,避免破伤风等并发症,于是乎,这些半吊子学者认为这意味着“隐”字,再和后面的“宫”字一联系,就得出了“隐宫”即是受宫刑的荒谬结论。

事实上在当时,“隐宫”既是指另外一种特殊的地方,类似于我国上一世纪曾经存在的劳改农场,同时,也代指劳改就业人员。这些人是身份低于一般平民,略高于奴隶的贱民。

《秦始皇本纪》记述修建阿房宫时役使“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就是说使用劳改就业人员和服刑囚犯七十余万人。

如果说隐宫就是宫刑,那麻烦了,制造数以十万计的太监,到哪里去找那么多专业阉人的净身医师呀?再说,以太监的身板能干得了那么重的活计吗?
http://bbs.tiexue.net/post2_5176896_1.html
第2个回答  2014-10-20
赵高身世之谜

  “隐官”本意是刑满人员,后人因痛恨宦官专政,因此以讹传讹

  赵高是毁灭秦帝国的主要人物。赵高的身世两千年来被曲解甚多。东汉以后,赵高被丑化为宦阉,不实的成见一直延续到今天。但赵高是有儿女的人,他的女儿嫁给咸阳令阎乐,这是赵高不是宦阉的明确证据。

  《史记·李斯列传》说赵高是“宦人”,有“宦籍”,这是赵高被误解为宦阉的一条材料,但司马迁从没有说过赵高是“宦阉”。赵高是任职于宫中的宦人,也就是皇帝的亲近之臣,而不是被去势的宦阉。

  《史记·蒙恬列传》说“赵高兄弟皆生隐宫”,这是赵高被曲解为宦阉的另一条材料。东汉以后,一位为《史记》作注解的刘姓人士借题发挥,将“隐宫”之“宫”解释为去势的宫刑,进而说赵高的父亲受宫刑去势,母亲与他人野合生下赵高兄弟。赵高兄弟冒姓赵,也受宫刑成了宦官。谎话越编越痛快,于是以讹传讹。

  秦史专家马非百先生早就根据《睡虎地云梦秦简》指出,“赵高兄弟皆生隐宫”的“隐宫”一词,是“隐官”的误写。隐官,既用来指称刑满人员工作的地方,也用来指称刑满人员的身份,与宫刑和去势完全没有关系。

  东汉、唐代、明代以及清末,宦阉之祸不断,人们对宦官的痛恨无以复加。如此代代积累之下,曲解的历史也就一直被作为正史流传下来,直到今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10-20
历史上是这样说的。我们无法考证。
第4个回答  2014-10-20
赵高这个历史人物很复杂的追问

也是,记载不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