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省内近代爱国人士的故事

如题所述

岳飞的故事:
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

岳飞20岁入伍,投奔真定(今河北正定)安抚使,但不久因父丧回乡,两年后,再投河东路平定军。1126年,金军攻汴京,朝廷风雨飘摇,钦宗弟赵构以“天下兵马大元帅”名义招募义勇民兵,岳飞投其帐下,因率百骑斩杀金军几千有功,被升为秉义郎。

不久,赵构改派岳飞至老将宗泽麾下,赴澶州援救汴京,自己却视望不前,待金军1127年4月攻入汴京将徽、钦二宗及后妃、大臣等三千人和无数财宝掳走北归后遂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宋高宗。高宗任命宗泽为开封知府兼东京留守,听信宠臣黄潜善等劝说,反“战”而主和。岳飞上书怒斥议和力主回击,反被以“越职”罪免去职务。

三个月后,岳飞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颇受赏识,曾在王彦统辖下抗金,渡河收复新乡。因与王彦不和,转战汴京,再次投奔宗泽,在黄河以南连续战胜金军。次年,曾24次上书高宗请求还都的老将宗泽忧愤成疾,临终三呼“渡河!”而亡,岳飞随接替东京留守的杜充南下,退往建康(今江苏南京市)。1129年冬,金军由兀术(即宗弼,金太祖阿骨打第4子)统率大举南侵,渡江攻入建康。高宗辗转逃往海上,仅率臣八九人,乘楼船飘泊于温州、台州一带。

岳飞奉命收复建康,先率部在城南牛头山埋伏,深夜派百名黑衣战士混入敌营,使金军于梦中,互相残杀,又伺机捕捉敌人哨兵,获知敌北撤路线,火速赶往静安镇,横刀跃马冲入敌军,往来翻飞击毙敌军无数,乘胜进驻建康后,升任通(今江苏南通)、泰(今江苏泰州)镇抚使。岳飞由此崭露头角。

1130年,金扶植汉奸刘豫割据河南、淮北建立伪齐政权,使其牵制南宋以缓和宋对金的直接威胁。放回降臣原宋御史中丞秦桧,让他劝诱高宗称臣行南北分治。同时由兀术率主力征服川、陕,以断南宋兵粮之援。

南宋相应在江淮之间有防,派岳飞防守江州(今江西九江)至江陵(今湖北江陵)一线,岳飞先平定叛军、游寇及农民起义,收编精兵,以后三次主动出击大获全胜。

第一次在1134年,岳飞率军从江州出征,收复伪齐占领的襄阳等六州之地。在随州(今湖北随县)岳飞的16岁长子岳云,手握各重80斤的铁锤力夺头功。在襄阳,岳飞慧眼识破敌人以骑兵布防江岸,以步兵摆阵阔野的破绽,令部将以手持长枪的步兵攻敌骑兵,使其阵脚大乱,互相争挤夺路,落入江中。又以骑兵将敌步兵杀得丢盔卸甲,击溃伪齐主力。仅三个月即顺利收复六州,保住了长江中游,打通了通往川陕之路,扭转了南宋的被动局面,增强了军民抗敌的勇气和信心。32岁的岳飞被破例提升为清远节度使,又进封武昌郡开国侯,享受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同等的宋朝最高殊荣。

由于高宗严令不得越界追敌扩大事态,岳飞只得率军回鄂州(今湖北武昌)驻防,期盼着“何日请缨提劲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年底,金、齐联军进逼庐州(今安徽合肥),高宗“御札”岳飞东下解围。牛皋等13骑先遣,略展“岳”字旗,已使敌军心动摇,待援军赶到又追杀敌军30余里,以至百里外的兀术大营也闻风北逃。

1135年夏,岳飞率军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起义,被朝廷封为开国公。岳家军由于收编起义军人数猛增。次年,岳家军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夺取烧毁伪齐粮秣,逼近黄河。因朝廷不供军粮,功败垂成。虽升职太尉,壮志难酬,填《满江红 》抒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137年,金下令取消节节败退的伪齐,以归还河南、陕西为条件诱使南宋议和称臣纳贡。1139年元旦,秦桧代高宗向金使跪拜称臣、接受金朝皇帝诏书,达成和议。岳飞坚决反对,上表称“和好不可恃”,并四次奏辞因和议而赏封给他的官衔,遭秦桧忌恨。

果然,金军于1140年5月撕毁和约,四路伐宋。高宗大惊失色,不得不下令各军分别抵抗。岳飞第三次出击,令所部一支分路进攻河南,一支重返河北,自己率主力从正面向汴京推进。40多天,先后收复陈州(今河南淮阳)等重镇,从三面形成对汴京的包围圈。7月初,岳飞以少数轻骑驻守郾城,每天派小股人马向金军挑战。兀术由小路进军至城北20里处与岳家军相遇。

岳飞命岳云先闯敌阵,苦战几十回合,获胜。兀术遂以有“常胜军”之称的“铁塔兵”、“拐子马”袭来。“铁塔兵”是金兀术侍卫亲军,由三千余头戴双层铁盔、身披重甲的骑兵组成,每推进一段,后面便置障碍,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正面冲锋时,犹如一道铁墙。左右两翼配备轻骑兵一万五千,常在战斗最激烈时突然出击,称“拐子马”。待敌军临近,岳飞指挥经过专门训练的步兵手持“麻扎刀”和大斧专砍马腿,使敌马翻人仰不得前进。从午后直战至天黑,金军大败。

接着,在郾城附近连战连捷。在颖昌(今河南许昌)再杀退兀术的十万步兵和三万骑兵。金军全线崩溃,副帅毙命,兀术败逃。岳飞上书高宗:此乃“陛下中兴之机,金贼必亡之日”。并亲率岳家军追抵朱仙镇,距汴京仅45里,与义军配合将兀术围困在汴京,派猛将率500精骑与十万金军对阵。

兀术哀叹:“自我起兵北方以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失败过。”岳飞决心乘胜渡河收复河北,激励部将:“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然而,高宗慑于岳飞震主之威,听信秦桧奏言,“令岳飞暂且班师”,下令各路大军一律撤回原驻地。岳飞锐意北伐,上奏道:“豪杰向风,士卒用命,时不再来,机难轻失。”高宗借口“孤军不可久留”,一天催发12道金牌(即一尺长朱漆金字木牌),日行四五百里。岳飞涕泪交流,痛心疾首,大放悲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被迫撤军。

此后,兀术提出“必杀飞,始可和”的条件。高宗于1141年一举剥夺韩世忠、张俊、岳飞的兵权,解散其军队。诏岳飞赴临安(今浙江杭州)任枢密使。不久秦桧又唆使右谏议大夫万俟以居功颓惰弹劾岳飞,使罢官出朝。再诬陷岳飞与岳云及部将张宪谋反,将岳飞逮捕入狱,由高宗亲自审理此案。审讯中御史中丞何铸被岳飞背上由老母亲手刺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深深感动,转而为岳飞鸣冤,朝廷改由万俟接任审理。同年底,宋金议和,规定;宋金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南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匹两;南宋称臣,且“世世子孙谨守臣节”。

1142年1月,岳飞被以“莫须有”(即或许有)罪赐死,岳飞手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将毒酒一饮而尽,时年39岁。

岳飞死后,全家被抄,五子中除岳霖被人收养,余皆或充军岭南,或逃往湖广。甚至下属也被株连罢免或处死。直至高宗退位,孝宗为鼓士气,平民愤。才追复岳飞官职,将其遗骸依礼迁葬于西湖栖霞岭下。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立岳庙。

岳飞一生俭朴,不置田产,不积私财,不为后代钻营利禄。用兵,一反出征前先授大将阵图,由皇帝遥控的成制,岳飞认为按图布阵是用兵的常法,但用好的关键则是将领审时度势以变制。岳飞治军严谨,纪律严明。人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打仗时他身先士卒,与土兵共甘苦,从不居功自傲,赢得了历代人民崇敬和同情。关于岳飞的传说不仅很多,而且流传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在一些地方人们将油条称为“油炸烩(音同桧)儿”。人们在杭州岳飞墓前铸造了秦桧夫妇等四个铁人,造象为双手反剪面,向岳坟跪着,墓阙上悬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岳飞丈人的故事。。。恕在下无能为力。。。

精忠报国还我河山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颇具传奇色彩的岳飞的一生,是爱国忠君的一生。他舍生忘死,一次次浴血疆场,只为抵御金寇,收复失地,迎请二圣还朝,维护宋王朝的统治。岳飞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家,他缔造的“岳家军”军纪严明,所向披靡,令金兵闻风丧胆。他抒发壮志的绝唱《满江红》被后人广为传唱。然而他的报国之志却在君王的昏馈和奸佞的陷害下折乾沉沙。
岳飞的爱国之心,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共有的拳拳赤子心;岳飞的悲剧,不仅仅是他自己的悲剧。
12世纪初,崛起于白山黑水间的女真民族建立了金国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亡了辽和北宋王朝,把黄河以北的领土纳入自己的版图。接着,女真贵族又提马南侵,把战火燃到江淮、川陕,直遏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面对外族的掠夺、侵略,南宋各族人民忍无可忍,纷纷投入反金的狂潮中,涌现出一大批忠君报国的民族英雄。其中最著名、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当数岳飞。
岳飞(公元1103年一1141年),字鹏举,生于河北西路相州(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随父亲在农田劳动,体格健壮,臂力过人。他沉默寡言却很有志气,劳作之余师从射箭名师周侗和枪手陈广,练得武艺超群。他勤于读书,尤其爱读《左氏春秋》和孙吴兵法。在母亲姚氏的教诲下,岳飞脑海里深深地刻上了忠君报国、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信念。自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到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的8年间,岳飞先后四次从军,跟随七任长官转战黄河南北,抗击金兵。他背负着岳母亲刺的“尽忠报国”四字,满怀着一腔报国热忱,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屡立战功。但是由于他年轻气盛、意气用事,加之南宋朝廷软弱腐败,岳飞的军旅生涯充满了艰难曲折。他曾因越职上书,反对朝廷避地东南而遭到革职;曾因率部擅自行动而险遭军法处决。但智勇双全的岳飞凭着坚定的爱国信念,凭着过人的勇力和超人的智慧,抗阻住了金军的铁蹄,也抗住了厄运的袭击,在挫折和困境中逐渐成熟起来。
1128年春(南宋建炎二年),岳飞跟随抗金副元帅宗泽在黄河以南连续击败金军。7月,宗泽病逝。岳飞悲痛之余,暗暗立誓要完成宗泽的遗志。1129年(建炎三年),接替宗泽官职的杜充面对金军的大举南侵,决定丢弃汴京南逃。岳飞被迫随军退至建康(今江苏南京市)。这年10月,金军在兀术率领下,兵分两路,自长江北岸马家渡渡过长江。宋军的江防战线不堪一击,顷刻间土崩瓦解,杜充叛降。宋高宗赵构率黄潜善、汪伯彦等人慌忙继续南逃。岳飞则以统制官身份串部自成一军,转战江南坚持抗金斗争。
1129年冬至1130年冬,岳飞率部转战广德、宜兴、常州、建康、泰州、楚州、承州等地。当时,各地经过全军扫荡,土匪横行,百姓的粮食、财物被洗劫一空,军粮不继,军心浮动。岳飞设法夺取敌人的给养来供给军食,自己跟普通士兵一样过艰苦生活。1130年正月,岳飞率军到宜兴驻守。他严格执行军纪,收编散兵游勇,安定社会秩序。这时的岳飞更加老练成熟,成为一个能征惯战的勇将,他的部属也锻炼成为一支斗志旺盛的威武之师。这年春天,在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下,金军不得不妄称“搜山检海已毕”,撤军江北。宋廷命令岳飞率部收复建康城。在历时半个月的战斗中,岳飞率领将士与金军交战数十次,杀敌3000余人,胜利地收复了建康。建康之战,是岳飞所部独立成军以来的首捷,它标志着岳飞已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主将。在游览宜兴西南张诸镇的一所寺庙时,岳飞满怀必胜的信心写下了《五岳祠盟记》,抒发了自己誓死抗金,迎还徽、钦二主,恢复故土的雄心壮志。
1130年7月,宋廷任命岳飞为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之后又北进收复承州、救援楚州。然而由于轻敌等其它不利因素,作战失利,退守江阴。这时,宋金战争的态势出现了重大变化。1130年秋至1134年春,金军集中力量进犯川陕,江准地区,仅利用伪齐军队牵制宋军。南宋朝廷抓住这个机会,全力巩固江南,肃清内部。岳飞按照朝廷命令,剿灭了江淮匪帮,镇压了吉、虔农民暴动。在这个过程中,岳飞所部发展到近三万人。岳飞制订严格的军纪,无论亲疏,一视同仁。他处斩了违抗军令的虎将傅庆;斩杀了扰民并有叛变行为的士兵。
为了胜利完成北伐任务,岳飞严格训陈军队,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将士无不以一当十。他又根据敌人兵力分布,扫荡了开封外围。经过两个月的进攻,连克十几座城池。 7月,金军与岳家军在郾城、颖昌进行会战。岳飞孤军深入,指挥若定,取得了大败金军的辉煌胜利。战后.金军不得不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金军统制王镇、统领崔庆等带领全部人马投降岳家军。龙虎大王突合速账下的心腹禁卫,也接受岳飞的旗榜,率部从北方来降。形势对岳家军极为有利。7月下旬,岳飞挥师直扑开封,决计一举歼灭龟缩在开封城中的金帅宗弼及其残兵败将。朱仙镇一战,金兵10万兵马一触即溃,更增强了岳飞乘胜渡河收复河北的决心。他再次上书朝廷,要求复取旧疆,报亡国之耻。他鼓励部下说:“宜掏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人老巢),与诸君痛饮耳。”河东、河北的百姓翘首相迎。燕京(今北京)以南,金朝号令不行。金帅兀术不敢再战,只求能安全撤回北方。
正当岳飞准备收复开封时,高宗却在一天之内用金字牌发出12道诏书,催促岳飞班师,理由是“孤军不可久留”。事实上,赵构怕的是岳家军全胜,岳飞功勋太大,有益主之威,再加上倘若岳飞迎回二帝,赵构的帝位亦难保。而以奸相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为金人效劳,以主和起家,岳飞得胜,他们性命难保。于是君臣两相勾结,一面勒令岳飞班师回朝,一面与金人议和。圣命难违,满腔热血的岳飞不禁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被迫下令撤军。撤军前为防止金人偷袭,故意放出风声言称次日渡河。金兵连夜弃开封而逃,去北100多里。百姓们闻知岳家军将撤,都痛哭失声。岳家军走后,金兵重新夺占了郑州、颍昌、陈州、蔡州等地。
1141年4月,赵构和秦桧及其死党经过宫廷密议,任命岳飞为枢密副使,实际上解除了他的兵权。 8月,赵构又罢免了岳飞的枢密副使之职,改任万寿观使的闲职。但是,赵构、秦桧对岳飞的迫害并未就此止步。他们炮制出岳飞策动兵变、拥兵自重、企图谋反的罪状,将岳飞逮捕下狱。在狱中,奸臣的走狗用尽酷刑,岳飞英勇不屈,拒绝承认所谓谋反罪状。1142年(绍兴十一年)的腊月29日,大理寺执法官再次威逼岳飞在供状上画押。岳飞知道已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但他仍然坚信自己抗金爱国无罪。他镇定自若地捉笔在供状上写下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遂慷慨赴死。
岳飞戎马一生,最终却带着光复疆土的宏愿和无力回天的遗憾含冤而去。但他那坚决反抗民族压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优秀的典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8
人物简介   杨根思 杨根思(1922~1950年11月29日),新四军老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江苏省泰兴县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当过童工。1944年2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被誉为“爆破大王”,被评为“华东一级战斗英雄”,获“华东三级人民英雄”、“全国战斗英雄”称号。
第2个回答  2019-04-05
沈毅,字鸿钧,1900年1月28日出生于泰州市一个贫民家庭。沈毅同志是泰州地区第一个中共党员、第一个党支部书记、第一个县委书记,,他参与领导和指挥的如泰地区农民武装暴动,如火如荼,虽然后来失败了,但这场革命风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留下了极深的影响,为以后如泰工农红14军的建立、发展以及抗战时期我党开创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都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