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的变化

短文啊!!!!

编者按:安居而乐业,乐业而繁荣,繁荣则兴旺。家是老百姓安身立命之本,居住条件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反应了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改善。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的住房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笔者采访了四位不同身份的人,他们分别讲述各自的住房故事,读者们可以从中找到隆安住房一些变化的轨迹。

黎 善 52岁 农民 关键词:以前人畜同居,现在人车同住。

小时候,我住的是土坯房,房子四边的墙壁底部由1米来高的土坯筑成的,墙壁上部分用一些竹席围住四周,顶上是简易的瓦顶盖,由于只有一扇窗户,屋内又暗又潮湿,天气好时,可以在外面煮饭菜,遇到天阴下雨,只好把生好火的炉子提进屋内,煮饭、炒菜时,房内不透风,充满了油烟。

1978年国家实行承包责任制,到1979年,我家开始有些余粮,生活比以前宽裕了些,那时候,我们兄弟几个也都长大了,都到了要结婚的年龄,于是,父亲决定建房子。我们一家人就开始忙碌起来,到田里挖泥制砖坯和瓦坯,建火窑烧制火砖、土瓦,砍生产队分给的树木,请村里的工匠分割成木板,将木板浸泡到水中……到80年春,一切准备好之后,就开始请村里人帮忙建起了当时流行的双层木板式楼房,楼房四边砌砖柱,用大梁木构架房子的主体,房顶盖上瓦片,二楼墙壁和地板都是用木板拼成,楼梯则用当时上山采的青石磨制叠成。整栋楼房共两层,楼下圈养猪、牛,楼上住人。房子建成后,一家人确实欢喜了好一阵子,但是不久,木板楼房的种种不足之处也体现出来了,首先是楼下圈养猪、牛等牲畜,粪尿臭气直冲楼上;其次是没有卫生间,大小便只在住房内解决,每间房子角落里的木地板都留有一块松动的木板,大小便时就将木板移开;最后,下层有猪、牛粪,蚊虫特别多,住在楼上也常受蚊虫骚扰。

到1996年,我把木板楼房被推掉,建了一栋一层的倒制房,又另选地方建猪舍和厨房,人畜同居的时代终于结束了。砖房的中间是大堂,两边是卧室,卧室后方还配有卫生间,这在当时的村里,算是比较高档的住宅了。能住上这样的房子,我们一家人已心满意足了。后来,孩子们长大了,住房又显得紧张了,2003年,我改建了底层,再往上添建两层,再重新装修楼房,在外墙和地板都铺上了瓷砖,内墙涂上了白色墙粉,装上宽敞大方的铝合金窗户,整栋房子显得更漂亮,更大方,我们也住得更舒服。前不久,我买了部面包车搞营运,车子就住进了一楼的大堂,人车同住时代开始了。

编者提示:农村住房的变化最能体现出人民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农民的生活渐渐富足起来了,居住条件也随之提高。如今,农村已成为城里人羡慕的居住场所,农村空气清新,建房成本低,住宅可以建得宽阔,再加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渐完善,越来越多的村级水泥路行延伸到村里,拉近了城乡间的距离,生活也变得十分方便。

小余 31岁 残疾人 关键词:我想有个独立的空间,2008年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我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这个梦想终于能在2008年的春节实现了,我很高兴。

就我的家庭条件来说,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简直是一种奢望。我家五口人,父母亲和大哥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疾,是一个典型的残疾家庭。一直以来,我们一家就住在不知那个年代建的茅草房,整个房子的面积不足20平米,窄小而黑暗的房子分为两部分,一半是厨房,另一半是卧房,在10几平米的卧房里,摆着三张床,一张是我父母的,一张是我大哥的,另一张是我和二哥的。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兄弟要写作业,就趴在饭桌旁,那时,我也很少在自己家里住,时常借住在邻居家。这些年,我们兄弟都30岁以上了,还跟父母亲住在同一间屋子里,心里很不是滋味,不过又没办法改变这种状况。长大后,我一直都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独立的空间。

2007年初,好消息终于传来了,我家申请残疾人危房改造终于有着落,政府将支助我家5000元建新房,有了政府的资金支助,年迈的父亲终于下定决心要建新房。于是,我们一家便积极行动起来,东家借1000元,西家借500元,筹够建房的钱后,就开始着手建房了。经过痛并快乐的建房过程,2008年春节,我们终于建起了典型的农村式一堂四卧型倒制砖房。春节前夕,我们一家人终于搬进了新房,我也拥有了自己的一个小房间,住进新房的前几天,我失眠了,感觉一切好像还是在梦中一样。

编者提示:近年来,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倍受社会关注,我县将困难户危房改造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之一,大力筹措资金,帮扶这些困难户解决住房难题。几年来,我县相继启动特困户危房改造项目、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侨民危房改造项目、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等,解决了上千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

小 陆 27岁 固定职业 关键词:昔日孟母三迁,而今我则五迁。

只有20多年人生经历的我,却搬了五次家,有时候,我甚至怀疑:家,还是不是传统上的长居之所?不过,很多人搬家经历的次数比我还多,这些现象折射出了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居住条件得到大大的改善,家在人们的心目中,不再只是居住的场所,更是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体现,相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追求将会更趋于完美。

小时候,母亲是村里小学的民办教师,我们一家随母亲在学校住,当时,我们一家住的房间是从一间大教室隔出来的,大教室的三分之二是学生教室,三分之一是我家卧室,中间只用一层竹篾隔着。记得那时候,我就在三分之二的教室里上课,下课了,就回到三分之一的卧室里喝开水,我是全班上学最方便的学生。每到暑假,学生放假回家了,教室便被腾空,成了我家放玉米棒的地方,从地里收来的玉米堆放在教室内,我和几个小朋友在玉米堆里嬉戏,那就是我童年的趣事。

1988年,母亲从民办教师转正,调到了镇上的中心小学,学校没有宿舍,我们一家便住在父亲单位的宿舍里,那是典型的苏式红瓦平房,平房一字排开,厨房也是一字排开,两排房子互相平行,每户之间用一人多高的砖墙隔开。记得那时,我们住的那一排住户,有一户每次炒菜都要放辣椒,辣味随着油烟飘出去,左右邻居打喷嚏的声音此起彼伏……

1988年,我家在镇上的公路边买了一块4米*22米的地皮,自此,我家开始有自己的的房子,那地皮比公路低3米多,于是,我家就建了栏杆式倒制楼房,一楼是地下室,二楼刚好与公路路面相平,三楼是在后来才建上去的。当时,房子的格局是前部分是大厅,中间是楼梯,后部分是两间卧室,没有卫生间,没有厨房,在后阳台上煮饭菜,楼梯口上部用油毡盖着。当时,虽然有了比较新潮的住房,但还是改变不了在农村时的居住习惯,楼上住人,楼下养猪。

2004年,我工作的单位建集资房,我购买了一套100平米的三房两厅两卫套房,套房宽敞而明亮,卫生间也足够大,住得很舒服,父母亲跟着搬过来一起住,公路边的自建房没人住,就出租给别人做生意。

近几年,县城住宅小区的住宅楼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这年头,都流行到县城买商品套房,以追求更加舒适方便的居住环境,我也赶潮流,申请了公积金贷款,在县城某一住宅小区买了套商品套房,现在,房子已装修完毕,想到搬家,问题还是出现了,如果到县城居住,由于工作的单位在乡镇,每天要往返很麻烦,于是,我干脆在县城那套住房备了一些必要的家俱,周末到县城过休息日,周一到周五在乡镇居住、工作。

编者提示:近几年,一个家庭拥有多套住宅已不是新鲜事,不少家庭将原来的住房出租,到环境较好、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的县城住房小区购买第二套房住,甚至是到县城购买地皮自建楼房也是常见的,这也证明了随着生活动水平的提高,居住内部环境的舒适不再是人们选择住房的唯一选择,人们还追求更高目标的外部居住环境。

陆盛江 43岁 建筑师傅 关键词:从忧其房到优其房的变迁。

做了20多年的建筑工人,20多年来的住房变化让我体验最深刻。在农村,从原来的木制双层楼房到现在的多层倒制楼房;在乡镇,从原来的栏杆式倒制房到现在的多层钢筋水泥结构制楼房;在县城,从原来的“火柴盒”式单元楼到现在的一梯多户式单元房……人们所追求的居住环境更加舒适、漂亮。

80年代,人们建房子首先考虑的是经济适用,房间面积偏小,在农村,木板式楼房多是人畜同居,且没有厨房和卫生间;在乡镇的单位房,多是老苏联式红瓦砖式平房;在县城的单位房,多是“火柴盒式”单元房,每房不过40平米,虽有卫生间,但是狭小而黑暗,且卫生间没有防渗漏隔层,用几年后,常有水从楼上卫生间渗漏下来;厨房也不大,只能布置简单的案板、锅头等,厨房内只有窗户,没有排烟管道,煮饭菜时,满屋都是油烟;楼顶用的是普通的油毡和沥青,太阳一晒就发软,房屋渗漏的情况特别严重。

90年代,乡镇住房开发火热,人们大多建的是有阳台栏杆的倒制楼房,当时,开发所售卖的地皮规格多是4米宽,十几、二十米长,所建的楼房窄而长,二楼前后有阳台栏杆,一楼前部分是大厅,中间是楼梯,后部分是卧室,由于房型窄而长,靠近楼梯那间卧室是最暗的,白天需要开灯,楼梯上方多用油毡遮盖,下雨时,楼梯口处常漏雨,卫生间多设有楼梯底下,狭小而不方便;厨房也多在后阳台,下雨煮饭也受影响。90年代,人们建房子多是考虑能居住,够居住,一般不考虑室内装修,外墙更是裸露着砖头,不涂铺外墙。

21世纪初,无论是自建房还是商品套房,人们除了考虑住得下,住得宽外,更加考虑住得舒心,过得顺心,室内外装修装潢更被重视。一般自建房装修费用都占建房费用的30%以上,且采光、通风也得到大大改善。单元式套房面积也逐渐变大,大多是三房两厅两卫,面积在100平米左右,有不少户型是四房两厅两卫,面积可达160平米。室内的设计也日益人性化:客厅的落地推拉门,将室外小区园林绿化尽收眼底;窗户是塑钢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性能都很好,还漂亮、节能,厨房里设计有专门的烟气道,住户安装抽油烟机。这样的套房,住起来让人觉得宽敞、明亮。而今,人们购买套房,多选择环境较好、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的住宅小区购买。

编者提示:以后的住宅将普遍实现多样化、节约化、园林化、人性化,在防火、防盗等方面都会有新的表现;而且随着环保、节能的生态住宅的大量涌现,绿色住宅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近了,今后人们的居住环境将更加舒适、环保、美观、方便。

编后语:房子,一个四角的空间,人们赖以栖居的地方,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房子倍受人们关注,也成了最能体现时代发展水平的前沿。走在大街上,看着各色风格的高楼大厦,似乎已很难想象当年灰不溜秋的“火柴盒”。三十年来,房子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居所,它于不经意间改变着一个城镇和乡村的面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轨道。

参考资料:http://bbs.laxjyj.com/read-htm-tid-4701699.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