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开除(劝退)学生?

6月2日,成都七中发布一个处分决定:给予某同学开除学籍处分。

学校在以下情况下可以开除或者劝退学生:

1. 严重违反校规、国家法律法规等:如果学生违反校规、国家法律法规等,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对他人造成重大影响,例如造成重大财产损失、人身伤害、校内疫情暴发等,学校可以开除或者劝退学生。

2. 学业表现极差:如果一个学生成绩持续较差、或者在学校内有作弊等违规行为,导致其无法达到学校所规定的学业要求,学校有权通过评估考核、辅导提醒等多种措施,最终决定是否开除或者劝退学生。

3. 不遵守住校管理规定:学校有权对学生的行为监管,包括校园内秩序、住宿规定等,如果学生长期不遵守校规、屡教不改,甚至影响到他人学习生活,学校可以采取开除或者劝退等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学校的开除或者劝退学生,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并且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权衡其教育成果、性格特点、家庭背景和发展潜力等各种因素。在实施解除学籍之前,学校应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教育工作,同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引导学生重视并改正自己的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11
学校开除(劝退)学生通常是在以下情况下:

1. 学生违反校规校纪:学生在校内违反校规校纪,比如打架斗殴、抄袭作业、作弊考试、违反宿舍管理规定等,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对学生进行开除(劝退)处理。

2. 学生违反法律法规:学生在校内或校外违反法律法规,比如犯罪、吸毒、赌博等,严重影响学校的形象和社会公序良俗,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对学生进行开除(劝退)处理。

3. 学生学业成绩不合格:学生在学业上表现不佳,比如多次挂科、严重缺勤、不合格的实习表现等,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对学生进行开除(劝退)处理。

4. 学生违反学籍管理规定:学生在学籍管理方面违反规定,比如伪造学籍、转专业不符合规定、恶意拖欠学费等,严重影响学校的学籍管理和教学秩序,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对学生进行开除(劝退)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学校开除(劝退)学生需要遵循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必须依据事实和证据进行处理,不能随意开除(劝退)学生。同时,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申诉和上诉的渠道,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第2个回答  2023-06-11
学校开除(劝退)学生的情况一般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1.

学生违反学校的纪律和规定,如作弊、抄袭、打架斗殴等;
2.
学生在学业上表现不佳,如多次挂科、学术不端等;

3.学生在校园内有违法行为,如吸毒、盗窃等;

4.学生有严重的违反社会公德和道德的行为,如性骚扰、欺凌等;
5.
学生有严重的身体或心理问题,无法完成学业或对他人造成威胁。
不同学校和不同国家的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情况需要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学校规定。
第3个回答  2023-06-11
学校开除(劝退)学生通常是基于学生在学校的行为或表现,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况:
1. 学术成绩低:学校通常会规定学生必须达到一定的学业水平才能继续在学校学习。如果学生的学术成绩低于学校规定的标准,学校可能会采取开除(劝退)学生的措施。
2. 违反校规:学校通常会有一些规定和条例,如禁止吸烟、禁止酗酒、禁止作弊等。如果学生违反了这些规定,学校可能会采取开除(劝退)学生的措施。
3. 违法犯罪:如果学生在校内或校外犯法,学校可能会采取开除(劝退)学生的措施。
4. 不符合入学条件:如果学生在入学时提供虚假信息或不符合学校的入学条件,学校可能会采取开除(劝退)学生的措施。
5. 违反学术道德:如果学生在学术方面存在不端行为,如抄袭、剽窃等,学校可能会采取开除(劝退)学生的措施。
总之,学校开除(劝退)学生是一种严厉的处分,通常是在学生严重违反学校规定或不符合学校的入学条件的情况下才会采取。学生应该认真遵守学校规定,努力学习,保持良好的行为和表现,以避免被开除(劝退)。
第4个回答  2023-06-11
一、学生违反《宪法》,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破坏安定团结、扰乱社会秩序的。
二、学生触犯国家法律,构成刑事犯罪的。
三、学生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受到处罚,性质恶劣的。
四、学生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
五、学生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情节严重的。
六、学生违反学校规定,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场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学生屡次违反学校规定受到纪律处分,经教育不改的。
法律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第五条 实施学生管理,应当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教育和引导学生承担应尽的义务与责任,鼓励和支持学生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