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几个不同国家的宗教,还有文化背景,越多越好。

如题所述

印度的婆罗门教
印度教也信仰多神,但在多神中应以梵天、毗湿拏、湿婆三神为主神。认为,梵天是主管创造世界之神;毗湿拏是主管维持世界之神;湿婆是主管破坏世界之神。在三个主神中,又往往把毗湿拏或湿婆立为一个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并都是这两个神之一的化身,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神教。其次,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禁欲的主张,并把释迦牟尼吸收为其主神的化身之一。
中东的犹太教(Judaism)
犹太教是世界三大一神信仰中,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犹太人以学习及祈祷来侍奉上帝,同时遵行摩西五经上所指引的诫命。
希腊
希腊的宗教有过对宇宙万物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并从图腾崇拜发展到拟人化。以宙斯为首的包括波塞冬、阿波罗、雅典娜、赫拉等在内的神的家族。如赫尔墨斯放牧,雅典娜栽培橄榄,阿尔忒弥斯打猎等。
罗马
早期神殿中最高的神除朱庇特、玛尔斯和奎里努斯(他们的三个祭司是罗马地位最高的)外还有雅努斯和维斯塔。这些早期的神没有什么个性,他们没有个人的经历、婚姻或儿女。不象希腊的神,他们没有人性,因此关于他们的活动没有多少记录。随着罗马对周围地区的占领,附近的神也被吸收了,
雅努斯 Janus 门神,具有前后两个面孔或四方四个面孔,象征开始。
朱庇特 Juppiter 神王。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宙斯Zeus.
朱诺 Juno 神后,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赫拉Hera.
墨邱利 Mercury 神的使者,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赫耳墨斯Hermes.
维纳斯 Venus 美神、爱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阿佛洛狄德Aphrodite。
玛尔斯 Mars 战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阿瑞斯Ares。但形象较阿瑞斯正面多。
萨敦 Saturn 朱庇特的父亲,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科罗努斯Kronus。
玛亚 Maia 墨邱利的母亲,花神。
狄安娜 Diana 月亮女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阿尔忒弥斯Artemis。
阿波罗 Apollo 太阳神,希腊和罗马名字相同。
米诺娃 Minerva 智慧女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雅典娜Athena。
赛尔斯 Ceres 谷物和丰收女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狄蜜特Demeter。
伏尔肯 Vulcan 火神,维纳斯的丈夫,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赫斐斯托斯
尼普敦 Neptune 海王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波赛东Posidon,朱庇特的弟弟。
普鲁托 Pluto 冥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哈底斯Hades,朱庇特的弟弟。
丘比特 Cupid 小爱神,维纳斯的儿子,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爱罗斯Eros。
欧若拉 Aurora 黎明女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厄俄斯Eos。

北欧神话
I.奥丁(Odin):主神。
奥丁是众神之王 , 世界的统治者 , 又有“天父”之称。他头戴大金盔 , 肩上栖息着两只神鸦 , 分别象征“思想”和“记忆” 。它们每天早上飞遍全世界 , 回来向奥丁报告它们的见闻。奥丁脚下蹲伏着两只狼 , 专司警卫之责。为了增加聪明才智 , 预测未来 , 更好地进行统治 , 奥丁一心要喝智慧井里的水 , 即秦皮树根旁的圣泉。但守护这口井的巨人弥米尔要他以一只眼睛作为代价 , 奥丁不假思索 , 当即挖掉一只眼睛。喝了井水后 , 就变得博学多才。他发明了北欧古文字 ( 罗纳 ), 司命运的仙女即用这种文字把命运记载在盾上。
II.弗丽嘉(Frigg):
弗丽嘉是爱神,掌管婚姻和家庭,奥丁的妻子。在天堂和冥府中都有统治权。她容貌美丽,金色的头发中间夹着白色的羽毛。身着束着金色腰带的白袍,腰带上挂一串钥匙。她喜欢漂亮的服装和闪光的珠宝。她偷了奥丁的黄金去买一串贵重的项链。奥丁发现后,愤而出走。宇宙随即为冰霜巨人所统治,严冬窒息了一切生机。直至七个月后 , 奥丁回到阿斯加尔德,这场危机才过去。
III.索尔(Thor):
雷神,主神奥丁长子,大地女神弗奥琴之子。索尔身材魁梧,臂力过人,他长着一双豹眼、满脸红胡子。索尔衣着简陋,不过他的腰上束着一条魔带,这条魔带使他的力气加倍。索尔戴着铁手套,执着米奥尔尼尔( Mjollner )魔锤。索尔常年在东方防御冰霜巨人和巨蟒的侵袭,保卫众神祗的家园。索尔刚正不阿并敢于顶撞奥丁,索尔脾气暴躁但豪迈行侠。众神末日来临时,雷神索尔与米德加尔德巨蟒(格拉弗维尼尔)再战,与巨蟒同归于尽。
IV.西芙(Siv):
西芙是索尔的妻子,土地和收获女神。她满头漂亮的金发 , 从顶垂到脚。一天 , 火神洛基在她睡觉时 , 恶作剧地剪掉她的头发 , 西芙为此苦陌不堪 , 托尔感到无比气愤。从此世界上祸乱相寻 , 没有宁日。
V.弗雷(Freyr):
弗雷是丰侥、兴旺、爱情、和平之神 , 美丽的仙国阿尔弗海姆的国王。一说他与巴尔德尔同为光明之神 , 或称太阳神。他属下的小精灵在全世界施言行善。他常骑一只长着金黄色鬃毛的野猪出外巡视。人人都享受着他恩赐的和平与幸福。他有一把宝剑 , 光芒四射 , 能腾云驾雾。他还有一只袖珍魔船 , 必要时可运载所有的神和他们的武器。
VI.洛基(Loki):
洛基是火神.巨人法尔勃蒂之子、奥丁同母兄弟,洛基是冰霜巨人的后代,他长相俊美,但为人乖戾。他生下一些可怕的怪物,如芬里斯狼、米德加尔德蟒蛇等。他貌似和善 , 性实诡谲 , 经常出言不逊 , 同其他神争吵不休 , 惹事生非。开头他只是为戏谑而戏谑 , 如偷偷地剪下西芙的头发。后来他肆无忌惮地为非作歹, 变成一个恶魔 , 甚至怂恿黑暗之神谋杀光明之神。他精魔术 , 神通广大,能在一瞬间把自己变成无数的怪物,后因他犯罪 , 被用铁链捆住。
VII.提尔(Tyr):
提尔是战神,巨人希米儿之子。传说他是契约的担保人,盟誓的临护者。当其他的神同芬里斯怪狼开抚笑、把它捆绑起来的时候,提尔作为信用的保证人将手臂伸进狼的嘴里。狼发现搁绑它的众神实际上是设下圈套,立即咬断提尔的手臂。从此提尔成了独臂神。但他身佩宝剑 , 总显得威风凛凛。古代按剑盟誓的习俗即起源于北欧人对战神提尔的崇拜。许多传统的剑舞,都是为纪念战神而编导的。
VIII.弗蕾亚(Freyja):
弗蕾亚是繁育之神,掌管生育以及爱情,弗雷的妹妹。她十分慈祥,最为人所爱戴,因为冰天雪地里的人们热切盼望着春天的来临。她常浓妆艳服,花枝招展,有时全副甲胄,披挂上阵,革领众仙女为奥丁遴选死难英雄。在某些故事里,她和弗丽嘉是同一个神。
IX.海姆达尔(Heimdall):
海姆达尔是众神的守护神。又名里格(Rig),满口长着金牙,眼光敏锐深远,能眼观四路,无论白天黑夜都能看三百里远,亦能耳听八方,俯伏在地上能听得见青草生长的嘶嘶声。他日夜守护卫在天界入口要道比弗罗斯特彩虹桥( Bilrost ),防御冰霜巨人的侵袭。他骑着金鬃马,肩背奥拉尔号角,遇有紧急情况便吹起号角,召唤众神祗前来应付。传说他是天界第一人。众神末日来临时,海姆达尔与火神洛基同归于尽。
X.巴尔德尔(Baldur):
巴尔德尔是奥丁的另一个儿子,光明之神。他才貌出众,满面春风。当他微笑的时候,人们都感到无比喜悦。他做过一个恶梦 , 预感到将遭人暗算。众神为此着急 , 奥丁便派出令官 , 严令一切鸟兽草木都不得伤害巴尔德尔。但令官没有传令给槲寄生 , 因为他觉得这种脆弱无能的植物不需要加以防范。火神洛基却利用这可乘之隙 , 用槲寄生做成利箭 , 煽动黑暗之神霍尔德尔出面 , 并扶着他的手弯弓瞄准 , 将巴尔德尔射死。
XI.霍尔德尔( Hoder ):
霍尔德尔是黑暗之神,一说为巴尔德尔的孪生兄弟 双目失明他生性忧郁孤僻,阴险而又凶残,坚持与光明为敌。他受火神洛基指使 , 置欢乐的光明之神于死地。
XII.布吉拉(Budle):
布吉拉是奥丁的儿子,诗神,一说为智慧、诗词、雄辩之神。 他经常作诗颂扬伟大的人物和勇士。其妻伊敦也是阿斯加尔德的一位女神。她有一个宝盒,盒内存放着青春的金苹果。众神到了老年,只要尝一尝金苹果,便可以返老还童。在斯堪的纳维亚的祭祀筵席上,宾客们常用奉献给诗神布拉吉的牛角作为酒杯,开怀畅饮,发誓要建立功勋,在诗篇中永垂不朽。
女神格欧费茵 (Gevjon)
女神格欧费茵通晓过去和未来。格欧费茵乔装成女巫来到瑞典,与国王居尔弗数度幽会后向他索要一小块土地。国王概然允诺赠给她一昼夜可开耕出来的荒地。当夜,格欧费茵杖犁,由她的四个儿子变成的公牛拉犁,从瑞典中部犁走一大片土地移至丹麦,这块土地遂成为丹麦最大岛屿西兰岛,而瑞典中部被犁走的空洞涌入海水后遂成为瑞典最大的湖泊梅拉伦湖。
海洋之神:蒂阿兹( Tjatse )
巨人斯卡娣的父亲。蒂阿兹绑架了掌管永葆青春的金苹果女神伊敦恩。因为这是洛基私约伊敦恩外出闯的祸,众神祗便勒令洛基前去搭救。洛基借用弗丽嘉的羽衣变成一只小鹰,潜入巨人蒂阿兹的城堡,将伊敦恩变成一枚核桃,衔在嘴里飞向阿斯加尔德。不料被斯卡娣发现,蒂阿兹闻讯变成一只隼鹰追赶上来。在即将追上之际,提尔点燃火把,将隼鹰烧死,巨人蒂阿兹便损命。
山岗女神:斯卡娣( Skade )
蒂阿兹之女、瓦尼尔部落主神尼奥尔德之妻。父亲蒂阿兹被众神设计杀害后,斯卡娣向主神奥丁要求血案赔偿,奥丁无奈允诺她可以在众神祗中物色一位丈夫,斯卡娣看中了光明神巴德尔,奥丁自然不愿,遂略施手腕把斯卡娣嫁给了年老貌丑的海神尼奥尔德。斯卡娣嫁给尼奥尔德不久随即离婚。
女巫师:奥尔布达(古尔维格)
奥尔布达是谷物女神吉尔德之母,巨人吉米尔之妻。女巨人,火神洛基的情人。同洛基生下恶狼芬里尔和米德加尔德巨蟒——格拉弗维尼尔。奥尔布达为情人洛基做奸细,阿西尔部落想要处死她,引发了两部落间的战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14
广义上说,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狭义上说,基督教专指新教。基督教诞生以后,不断向外传播,虽然遇到犹太当局和罗马当局的多次迫害,仍然能够发展壮大,从耶路撒冷起,传遍犹太全地,乃至整个罗马帝国,并于3世纪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由于帝国分裂,帝国境内的文化民族差异和教权上追求平等,于11世纪正式形成以罗马城为中心的天主教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于16世纪以后,从德国的修士马丁·路德开始,又从天主教中分裂出新教,新教包括信义会(始于德国),归正会(始于瑞士),圣公会(始于英国)等许多教派。新教各教派组织上互相独立,信仰上大同小异。

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在教义上的差别是微小的,这种差别应该从他们发展的历史中来理解。他们共同的信仰就是使徒信经和尼西亚信经。

使徒信经
1.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 创造天地的主。
2. 我信我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
3. 因着圣灵感孕,从童贞女马利亚所生;
4. 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被钉在十字架上,受死,埋葬;
5. 降在阴间;第三天从死里复活;
6. 他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边;
7. 将来必从那里降临,审判活人,死人。
8. 我信圣灵;
9. 我信圣而公之教会;我信圣徒相通;
10. 我信罪得赦免,
11. 我信身体复活;
12. 我信永生。阿们!

尼西亚信经
1. 我信独一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和有形无形万物的主。
2. 我信独一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在万世以前为父所生, 出于神而为神,出于光而为光,出于真神而为真神,受生 而非被造,与父一体,万物都是借着他造的;
3. 为要拯救我们世人,从天降临,因着圣灵,并从童女马利 亚成肉身,而为人;
4. 在本丢彼拉多手下,为我们钉于十字架上,受难,埋葬;
5. 照圣经第三天复活;
6. 并升天,坐在父的右边;
7. 将来必有荣耀再降临,审判活人死人;他的国度永无穷尽;
8. 我信圣灵,赐生命的主,从父和子出来,与父子同受敬拜, 同受尊荣,他曾借众先知说话。
9. 我信独一神圣大公使徒的教会;
10. 我认使罪得赦的独一洗礼;
11. 我望死人复活;
12. 并来世生命。

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形成:
天主教又称为罗马公教(即罗马普世教会),她特别强调:全世界的教会应建立一个以罗马城的教会为中心,以罗马教宗(即教皇)为教会最高领导者的统一的大组织。其理论依据为:罗马城的教会是耶稣的大使徒彼得创立和领导的,彼得是罗马教会的首任主教,罗马教会以后每任主教是大使徒彼得的继承人,而其他地区的教会是其他使徒建立的,其他地区教会的主教是其他使徒的继承人,他们都应该服从坐在大使徒彼得位子上治理全世界教会的罗马主教(教宗)。主耶稣曾在彼得认耶稣是基督是上帝之子后对彼得说:“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我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在地上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太16:18~19) 罗马教会认为这段经文意味着主耶稣要把普世教会建立在彼得这块磐石上,并把管理普世教会的大权交给了彼得。但罗马教会只是统一了西罗马帝国的教会,一直未能统一东罗马帝国的教会。未能统一的原因与其说是因为教义上和礼仪上的分歧,倒不如说是因为政治,文化,语言,民族,教权上的原因——罗马帝国已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帝国(后来又称为拜占庭帝国)的皇帝不会赞成其境内的教会(即东正教,意为东部正统教会)屈从西罗马境内的教会(天主教),东罗马的教会出于教会平等的意识,也不愿屈从教皇(即教宗)的权威。他们认为彼得虽曾被称为大使徒,但从新约圣经所记载的教会历史来看,彼得从始至终都未取得对整个教会的统治权,所以罗马主教也不应该获得对整个普世教会的统治权。他们还认为,主耶稣所说的“这磐石”指的是彼得认耶稣为基督为上帝之子的信仰,而不是指彼得本人;主所赐的权柄不仅仅给彼得,也给认耶稣为基督为上帝之子的所有使徒们。西罗马文化为拉丁文化,讲拉丁语;东罗马文化为希腊文化,讲希腊语。

东罗马帝国境内的教会形成了4个教区,即君士坦丁堡教区,亚历山大里亚教区,安提阿教区和耶路撒冷教区。君士坦丁堡为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教区亦成为4教区之首。后来东罗马帝国被穆斯林入侵,君士坦丁堡教区主导地位式微,4教区成为自主的东正教会。东正教向其他国家(主要是东欧国家)传播和发展,并成为俄国国教,俄国东正教会逐渐形成以首都莫斯科的教会为首的局面。莫斯科东正教会在普世东正教会中的地位也十分重要。

新教的产生:
16世纪初,罗马教庭欲在梵蒂冈建圣彼得大教堂,为了筹集资金,教庭向西欧各国的教会出售赎罪券,并宣称买赎罪券的信徒的罪才能够被上帝赦免。此行动和教义在德国受到修士马丁·路德的置疑,他认为信徒只要相信耶稣,就可蒙神赦罪,因为耶稣已在十字架上担当信徒们的罪,人们只要向他祷告,认罪,相信他,就可罪得赦免,因信称义,而不是靠购买赎罪券称义。教皇得知此事后,下令叫马丁·路德认罪,并收回己见,遭到马丁·路德拒绝。教皇开除路德的教籍,路德于是脱离教廷,与他的支持者们(其中有一些德国的诸侯)一起在德国建立了一个独立于教廷的新的教会,也是新教的第一个教会(即教派或宗派),称为路德宗(或信义会,因为强调因信称义)。这一行动史称“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强调以下三点:

1)信徒因信称义,不因买赎罪券称义; 2)圣经为教会的最高权威,教皇或教会大公会议(即普世主教会议)都不是教会的最高权威; 3)一般信徒都可以向神祷告,与神沟通,通过祷告,读圣经领受神的启示和带领,通过向神认罪,获得神的赦免,不需要以神职人员为神和人之间的中介。

后来,加尔文受马丁·路德的影响,在瑞士从事宗教改革,使瑞士教会脱离教廷统治,建立了归正会(即加尔文宗)。加尔文创立了长老制的教会组织体制,由一个教会的全体信徒选举该教会的长老,再由长老选举或聘请牧师共同管理教会,牧师主要负责宗教事务。再经过地区教会和一国教会的分层选举,组成地区的教会和一国的教会。加尔文的长老制为西方国家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英国国王为了加强王权,也宣布英国教会脱离教廷而独立,建立圣公会(即安立甘宗)。实行主教制,由坎特伯雷的大主教管理全英国的圣公会。后来,从以上教会中又出现新的宗教改革,产生了许多新的教派。在英国,这类新的教派多为清教徒,常常受到英国政府和英国圣公会的迫害。清教徒为了逃避迫害,远渡大西洋,到北美大陆谋生。英国政府在北美设立了殖民政府,对殖民地人民征收大量苛捐杂税,引发殖民地人民的独立战争,最终以殖民地人民取得战争胜利而告终,美国由此诞生。

新教与天主教的差别:
组织上天主教强调统一,以教皇为最高领导人,以梵蒂冈为中心。一个国家的天主教会一般是由教皇任命的红衣主教管理。新教是分散的,多元,多组织,教派之间互相独立。 教义上天主教和东正教敬重玛利亚,祷告有时求玛利亚转告耶稣。新教无此观念和传统。 礼拜仪式上天主教,东正教较为复杂。 天主教神职人员须实行独身制,新教神职人员可以结婚。
第2个回答  2008-11-14
3:5 你 要 专 心 仰 赖 耶 和 华 , 不 可 倚 靠 自 己 的 聪 明 。
3:6 在 你 一 切 所 行 的 事 上 , 都 要 认 定 他 , 他 必 指 引 你 的 路 。
第3个回答  2008-11-14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千百年来,宗教几乎无所不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各个方面。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宗教不仅与哲学、文化、艺术、法律道德等有密切关系,它与地理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在建筑、聚落、服饰等文化景观上,它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因此,从地理角度研究宗教极为重要。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旅游关系极为密切,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不同区域、不同种类的宗教形成不同特征的宗教文化景观。研究我国宗教地理特征,研究宗教与文化景观之间的作用与关系,开展宗教旅游对于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宗教与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是地表文化现象的复合体,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留在文化景观中的印迹十分明显,构成了具有特色的宗教旅游资源。
宗教对文化景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建筑的影响。宗教建筑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的许多常用艺术手法一直影响着千百年来的建筑形式,具有特别的表现力。宗教影响宗教建筑的形式、朝向和稠密程度及分布状况。在那些与生态关系联系紧密的原始宗教中,宗教建筑的分布不广泛,其地位也不突出。民族宗教体系中的宗教建筑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宏伟壮观。如看伊拉克战争,在阿拉伯人的城乡,精美华丽,宏伟壮观的清真寺比比皆是,即使在僻远的小村落里,穆斯林们也要建造清真寺以便祈祷、奉献。
宗教与文化景观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宗教影响着不同区域文化景观的形成、演变,在不同宗教影响下形成的文化景观所具有的特殊宗教气氛也使得宗教更加有吸引力、神秘感,从而促进了宗教的发展。
天下名山僧占多。风景优美的名山被佛、道教徒占后经过多年的修建成为宗教名山,正是这些以宗教内容为核心的文化景观构成了宗教发展与依托的基地。这些基地成为宗教发展之源地,从这里流传、扩散到各地。
为了促进宗教发展,宗教势力竭尽全力把精湛的艺术技巧运用到神圣的事业上,使神圣的灵光增添艺术的光辉。雕塑、绘画为神灵塑造庄严慈祥的形象,为教徒提供了顶礼膜拜的对象。音乐、舞蹈和诗歌为神灵注入热爱、关怀和拯救人类的灵性和情感,这种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景观是通过形象、声乐、诗歌、造型等感性的情感形式,来强化人们宗教心理和宗教感情,吸引更多的信徒,促进宗教的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