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表达载体系统的原理

如题所述

1.一般植物表达载体是成套使用的,一套中有两个,一个是带有可以供插入外源表达基因的MCS和筛选标签的融合蛋白(通常是GFP或Gus)的普通载体。另一个载体就是双元载体(binary-vector)了。通常我们是先将外源基因插入带有筛选标记的载体,然后将此载体上的35S promoter-expression gene-gfp这段全部切下,然后构建亚克隆,其过程就是将上述的片断插入双元载体的LB和RB之间,其插入方向是可以任意的。然后将带有35S promoter-expression gene-gfp的双元载体转化农杆菌,再通过农杆菌转染植物,最后可以通过农杆菌特有的ti-DNA转染机制,将双元载体的LB和RB之间的片段融合进宿主的基因组上。我以前用的是pCAMBIA3101+pUC-35S-GFP以及pZPZ211和pAA等 2.双元表达载体系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3.一部分为辅助Ti质粒,这类Ti质粒由于缺失了T-DNA 区域,完全丧失了致瘤作用,主要是提供vir基因功能,vir基因能识别并切割LB、RB区域中的相应位点,激活处于反式位置上的T-DNA的转移。 4.另一部份是微型Ti质粒(Mini-Ti plasmid),它在T-DNA左右边界序列之间提供植株选择标记如NPTII基因以及Lac Z基因等。 5.双元载体系统的构建的原理是Ti质粒上的vir基因可以反式激活T-DNA 的转移。与共整合载体所不同的是,它不依赖两个质粒之间的同源序列,不需要共整合过程就能在农杆菌内独立复制。 6.外源DNA克隆到微型Ti质粒 T-DNA左右边界序列之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