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音对耳朵的影响大吗?噪音对耳朵的危害有哪些?

如题所述

走在街上可以看到很多年轻人带着耳机边听音乐边行走,或者打电话也喜欢用耳机聊天,其实这种行为很不健康,每天带着耳机感受自己的世界不仅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而且由于耳机里面的声音较大,还会对耳朵造成很大的损害。这天早上,门诊一如往常,人满为患。陈先生推门进诊间,手上拿着一份听力检查报告,面有难色。我问:“你怎么了?”他回答:“唉,这几年听力愈来愈差,小孩都不想跟我讲话”
1、声音对耳朵的损害
在爆炸性超高音量(140分贝以上)的情况下,听力可能瞬间受损。而长期暴露在较低的高音量(85分贝以上)环境,不论是工作场所的高噪音,或是戴耳机音量开很大,也容易造成听力损失。这类听力损失(以下统称“噪音性听力损失”)有三大特征,使得预防它的发生,对个人、对家庭、对职场安全卫生,皆极为重要。听力损失常见负面影响如下:
(1)耳鸣
耳鸣是噪音性听力损失早期常见的症状。不论是静静地坐着、躺着,还是接听电话、听音乐,“嗡嗡嗡~~~”的耳鸣如影随形,怎么也甩不掉。虽然近期有些方法可以使部分患者的耳鸣改善,但对于无法改善的人而言,这是一辈子的重大困扰。
(2)沟通困难
上述案例,因为爸爸听力变差,常漏听孩子的话,久之,孩子就越来越不想跟爸爸讲话。这种沟通困难,在音量稍大的环境更明显,例如人来人往的公共场所。想想看,一家人出门,几个人在人潮中稍微走散是常有的事。若因为有人听不到其它家人的话而常走过头,多困扰!
职场上因为听力不佳而被同事排挤的事,也很常见。理由同上:同事讲话你听不到,久了以后,他们宁愿少跟你讲话。
(3)讲话大声/电视开大声
跟沟通困难相仿,听力损失者讲话较大声,电视等视听设备也需开得较大声才听得清楚。较大的说话音量在家里对家人只是小麻烦,但在公共场所引人侧目,则是大麻烦。
(4)听音乐音质改变
由于噪音性听力损失主要是特定音频听力先受损,而非所有音频听力同程度受损,所以听音乐时会觉得音质变了,流行乐、摇滚乐、轻音乐、古典乐皆如此。这对喜欢听音乐的人而言,是很严重的问题。
2、耳朵受损能回复吗
耳道阻塞、中耳炎、耳部外伤等一些疾病造成的听力损失,有些在适当的治疗或者过一段时间后听力会恢复。另外,爆炸性超高音量(140分贝以上)暴露后,部分患者可因类固醇治疗而改善。
然而,对于已经造成听神经受损的慢性噪音性听力损失,目前没有任何有效的_科或外科疗法能治好。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只能考虑加装听力辅助器材了。
由于慢性噪音性听力损失不可逆,所以预防它发生是唯一重要的事。
3、如何预防耳朵受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约有11亿年轻人因耳机音量过大等因素而处于听力损失的风险中,因为随身音乐播放装置的音量可达100分贝,甚至115分贝。这11亿还只是估计12-35岁的人喔!若加上其它年龄层,数字肯定更惊人。
在许多国家,噪音性听力损失是最常见的职业病。请想像一下,这些职业病让多少人的人生变黑白,又让多少个家庭蒙上阴影。
可喜的是,噪音性听力损失是100%可以预防的。只要适当地减少环境噪音,必要时配戴耳塞/耳罩等听力防护具,使用耳机时音量不开太大声,就绝对能避免此憾事发生。
音量调小、环境减噪、耳塞戴好
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把“让人生变黑白”的噪音性听力损失的发生机会降到最低呢?以下是给大家的几句话:
(1)爱用耳机的你:
能用喇叭就别戴耳机。若非戴耳机不可,请把音量在可接受的范围_尽量调到最小。
(2)身为雇主或主管的你:
根据稍早的研究估计,全球“失能性听力损失”有六分之一是职业因素造成。把环境噪音用工程控制调到最小,教育噪音区作业员工正确且适时地配戴耳塞/耳罩,是你的责任。
(3)在噪音环境工作的你:
请把耳塞/耳罩戴好。若不知道怎么戴,请找相关人员,学到会为止。
4、学会如何保护耳朵
(1)不要戴耳机睡觉
不少年轻人睡觉前喜欢戴耳机听歌,听着听着睡着了一整晚都不关,这样一来,无论声音强度如何,一直持续性的响在耳边,非常容易使耳病受刺激过度丧失听力。很多人的耳聋或耳鸣,都是因此使耳蜗的微循环受到阻碍,让耳蜗用于感受声音的螺旋神经和毛细胞损伤导致的。
(2)嘈杂地点不宜听歌
很多人听音乐为了追求效果而放大声音,时间一长,使耳朵持续地暴露在超强的声音下,非常容易导致人听力丧失,甚至出现噪声性的耳聋情况。在一些嘈杂的场合,如地铁、公交和大街等人声喧哗的地方,很多人会戴着耳机听音乐,这时由于外界声音的干扰,他们很难听清楚信号,于是声音不断调大,结果边上的人觉得能听到而且很吵,他们自己却没有这个感觉。很多喜欢听流行音乐或者摇滚音乐的人,也会有相似情况,所以需要大家注意。
(3)鼻炎需尽快治疗
患有鼻炎需要及早治疗,尽快消除鼻粘膜的炎症及水肿情况,否则极有可能形成中耳炎。此外,给大家介绍一种正确有效的擤鼻方法,那就是用手指将一侧鼻孔压住,将另外一侧的鼻孔往外稍用力擤鼻涕,然后换鼻孔再来一次。分泌性的中耳炎应及时治疗,否则耳内液体无法彻底吸收,就会引起粘连性的中耳炎、鼓室硬化以及胆固醇性的肉芽肿等等继发性疾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