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行辕的设置背景

如题所述

蒋介石在抗战胜利后匆匆忙忙要建立北平行辕,固然是想在政治上向华北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用于否定当地已经建立的解放区政权,同时也是架空自己在国民党内的对手李宗仁的一种手段。
蒋介石在抗战期间对李宗仁有所倚重,表面上很客气,关键在于有战斗力较强的20多万桂系军队,因此先后委任李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汉中行营主任。李宗仁曾指挥台儿庄之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保卫战等战役。通过抗战八年,桂系军队虽然没有被蒋介石的中央系吃掉,其指挥权却也逐渐与其首领李宗仁、白崇禧相分离。抗战胜利之际,蒋介石除了急于消灭共产党,也想一并清除国民党内的异己势力,除了对云南的龙云以武力解决,对李宗仁等人便采取架空的方式,授给一个表面级别很高却又没有实权的头衔。
从名义上讲,北平行辕是一个兼管军事、政治的机构,建制上设有秘书长一职,李宗仁权衡再三,选定了西北大学教授萧一山来担任。在军事行动为主时期采用这种文人构架,也说明李宗仁知道行辕没有指挥权。北平行辕名义上虽为华北军政最高官署,蒋先生也曾电令中央在华北接收的各级机关要听行辕主任的命令行事,事实上这道命令只是敷衍和面子的虚文。派到北平的国民党各党政军机关,都是直接听命于他们中央主管官署的命令,与行辕风马牛不相及,行辕也根本管不着他们。北平行辕实际上成了一个只接受公文副本的空架子。
坐在中南海居仁堂内的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后来回忆:“我任北平行辕主任三年,实在是吊在空中,上不沾天,下不着地呢!”(《李宗仁回忆录》广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