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袁氏家训》:“士大夫之子弟苟无世禄可守,无常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袁氏家训》:“士大夫之子弟苟无世禄可守,无常产可依,而欲为仰事俯育(侍奉父母养妻育儿)之计,莫如为儒。其才质之美能习进士业者,上可以取科第、致富贵,次可以开门教授,以受束修之俸(学费)。其不能习进士业者,上可以事笔札、代笺简之役,次可以习点读,为童蒙之师。如不能为儒,则巫医、僧道、农圃、商贾、技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 ——光明日报《试论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 材料二 (2)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3)各种教科书务必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的教科书一律弃用;(4)小学读经科废止;(5)注重小学手工科;(8)中学不分文科、实科;(9)中学及初级师范学校的修业年限由五年改为四年;(10)清末各学堂的奖励出身制度全部废止。 ——摘编自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材料三 自19世纪以来,英国制定实施的大多是旨在普及义务教育性质的教育立法……职业教育从产生那天起,就是主要面向工农群众的一个教育类型,因而,形成了欧洲中等教育的“双轨制”:一轨是自上而下地发展,以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及后来的大学为顶端,向下延伸,产生了大学预科性质的中学。另一轨是自下而上的发展,是由小学(及职业学校)、而后中学(及职业学校)、并上延至今天的高等职业学校。前一轨是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学术性现代学校,针对的是少数的贵族子弟,而后一轨则是群众性的教育系统,面向大多数劳动人民子女。……17世纪末,英国出现了以培养与训练雇佣劳动者为目的的“作业学校”、“星期日学校”、“贫民学校”。由于“圈地运动”和“动力革命”,致使贫苦农民及其子女涌进城市,工人也受贫困的折磨。因此,贫苦儿童的教育被作为“济贫”手段而加以实施。“作业学校”就是为贫苦儿童而创办的。 ——摘编自翟海魂《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初探——一个历史的视角》 (1)指出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据此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普通教育暂行办法》的颁发,在当时有何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西欧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教育的发展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观点:强调教育对择业的重要性。原因:宋代重文轻武;科举制度的发展;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官学和私人书院的推动;理学的影响;科技的进步。
(2)有利于废除封建教育;促进男女平等;顺应了民主共和的时代潮流。
(3)特点:双轨教育。原因:政府重视;工业化的进程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逐步推动。
(4)多元化;民主化;现代化;大众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