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三大公式

如题所述

利润表三大公式如下:

1、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其他收益-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拓展资料:

利润表主要说明在一段时期内公司的盈利情况,以及具体的盈利构成及其来源。该表传递给我们的核心信息是企业在一段时期的经营成果。

是否盈利,代表企业对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创造能力,是我们判断一家企业经营结果好坏的关键指标之一,可以通过净利润的正负值来判断。

盈利水平,对于投资人而言,每一项投资都伴随机会成本,即将同样的资本投入到其他项目上所获得的回报率,所以在投资项目上所获得的回报率大于机会成本时,该笔投资才会实际发生,可以通过净资产收益率来判断。

盈利质量,结合上面例表1,我们可以看出,净利润,即里边包含了营业外活动所产生的收入与支出。判断企业的盈利质量,可以围绕主营业务获利能力展开,在利润表中可以通过核心利润、费用占比进行初步判断。

衡量企业盈利质量如何,主要是判断企业的主营业务经营的怎么样。核心利润是企业自身开展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经营成果,体现了企业经营性资产的增值能力以及自身经营活动产生的经营成果的获现能力。

所以,核心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大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要是帮助企业更好的开展经营活动,提升市场份额、增加营收规模、提高盈利水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10
利润的三个计算公式
1、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其他收益-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其中“营业收入”是由“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组成的;类似的,在“营业成本”是由“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组成的。

净利润
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
所得税是指企业将实现的利润总额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的标准向国家计算缴纳的税金。它是企业利润总额的扣减项目。

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即企业在一定期间的利润总和。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的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营业利润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日常营业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它也是企业财务成果的组成部分。
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债务重组利得、企业合并损益、盘盈利得、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政府补助、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罚款收入、捐赠利得等。

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如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