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字怎么写才好看

如题所述

一、临帖为先,笔画学习服务于临帖

这个问题其实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我的观点是临帖开始,对于笔画做初步了解学习即可。因为我们最终对于书法的学习是要落实在每一个字、每一个作品的书写上的。

因此,对于笔画的学习,当然要有一个轻重,也就是说最后要落实的是每一个字的具体安排上。我想,是从来没有一个书法家,靠着只写汉字笔画,就可以把书法作品写好的。

二、只学笔画,不会写字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人学习书法的时候,写单个的笔画写的很成功,然而当你让它把这些笔画组合成一个字,他便没有了办法。

最简单的例子是,有些人学会了横和竖这两个笔画之后,再让他写一个横加竖的字——十,它便没了办法,不仅结构上把握不准,对于笔画的书写,也没有他单单写笔画的时候写得好了。

而之所以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就在于笔画的笔法学习和汉字结构的学习之间的断裂。

三、笔画和结构不可割裂

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笔法、结构和章法缺一不可。我们去看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轼的寒食帖,这些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作品的书法,可以看到,他们都是笔画、结构、章法的佼佼者,他们在这三个方面达到了完美的融合,高度的一致和统一。

但是我们去想,王羲之在写兰亭序、颜真卿在写祭侄稿、苏轼在写寒食帖的时候,他们哪一个部分是想到了笔法呢?那一个部分是结构?那一个部分是章法?

我想,他们在书写这些作品的时候,没有也不需要想这么多的,他们肯定不会,一边写,还一边想着,这一笔,笔画要怎么摆,那一笔结构要怎么压缩、扩大,这一个字和那一个字要怎么安排的疏密远近。如果他们这样算计安排,估计也成不了大书法家。

如果书法作品都可以这样计算,都可以这样分割,那么我想,这些书法作品就不是艺术了。我们之所以隔了几千年,仍然去欣赏他们、赞赏他们的书法作品,是因为这些书法作品都是艺术,都是不可以被制作出来、被计算出来的。

所以这些书法大家,欧阳询、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苏轼,他们写书法作品,就是在写书法作品,他们不会割裂笔画、结构、章法这几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他们就是很自然、很流畅的书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