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神庙古时建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如题所述

一入宫门深似海,最是无情帝王家。众所周知,雍正皇帝登基之路坎坷,为了顺利登上宝座,不惜兄弟残杀,相关的历史故事不计其数,然而大多是扑朔迷离。而在盐官海塘,就有这样一座神秘的海神庙,与雍正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殊不知,这庙门一开,便是一座偌大的“江南紫禁城”。



海神庙又称庙宫,始建于公元1730年,距今已有274年历史,是一座专门祭祀“浙海之神”的宫殿式建筑。众所周知,在南方,这样的皇家式建筑一般是不被允许建造的,然而在盐官,雍正皇帝却下旨、由国家拨款建造而成,海神庙原占地40亩,饱经战乱之后,如今只剩下原来的三分之一,但即便如此,前往的游人仍旧被其恢宏的气势所折服,这让人不由得想起关于海神庙的传说。



民间一直流传这样一个说法,据说雍正当年破例修建海神庙看似兴修水利,造福百姓,实则是为了赎罪,借钱塘江的潮音来安抚那些屈死的手足,至于真相究竟如何,大家都不得而知,无论如何,海神庙的修建充分展示古代工匠的巧夺天工,凝聚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结晶,作为江南地区最大的敕建官式建筑遗存,极具历史人文价值。



走进海神庙,便有种“一入宫门深似海”之感,高高的城楼气势恢宏,仿佛将“人情味”也拒之门外。海神庙的建筑颇为考究,红墙青瓦,江南独步的汉白玉跨街石坊,雕刻精巧的汉白玉石狮,世所罕见的汉白玉大石柱,连殿宇内的绘画也是仿照中国皇室专用的传统图案来绘制的,的确有一番“紫禁城”味道。




拾阶而上,每一步都显得格外庄重。仔细一看,无论是殿前的汉白玉石狮,还是雕工精美的大石柱,都在岁月的洗礼下变得斑驳,台阶爬满了青苔,尽显沧桑,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大殿内的香炉香火不断,静静守护着一方土地,无论潮涨潮落,都岿然不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3
海神庙正殿建筑最为雄壮,仿故宫太和殿形式构造的,为重檐歇山顶式宫殿建筑,五楹陛四出七级。正脊为双龙抢球,并书有“保厘东海”、“永庆安澜”字样。脊梁两侧有高大的鸱吻,正脊、博脊、重脊上均塑有金刚人物像和寓风调雨顺等与风水有关的典故。海神庙是祀传说中的“浙海之神”。正殿中设一无名之海神,钱镠、伍子胥享配左右。在正殿后有八角重檐攒尖顶御碑亭一座,亭内御碑通高约五米,为汉白玉石质。碑额浮雕飞龙朱雀,双龙抢球。碑身及碑座周刻飞龙、如意、万字及海水图案,精美绝伦。碑身阳面为雍正 《海神庙碑记》,阴面为乾隆帝的《阅海塘记》。
海神庙初建时正殿祀主神武肃王钱镠,吴英卫公伍子胥。正殿的建筑面积546平方米,高20米。陛四出七级,廊柱、台阶、石栏板全部用汉白玉精琢而成。石栏板上还雕刻龙 虎 花 鸟 云水之纹。像这样高大精美,用这么多汉白玉石作建材的殿宇、至少在浙江还找不出第二座!
海神庙共分九院,均为清朝宫殿式建筑,其中中轴线上有歌舞楼、庆成桥、山门殿、正殿、御碑亭、寝宫等。东侧有天后宫,宫前为斋厅,后为道院,西侧为雷神殿,殿后为池,池上筑平台,过桥为高轩,轩西为道士栖止之所,后又有戏台、水仙阁及敞厅、耳房等,是江南稀有的宫殿式建筑。现在保存有山门殿、正殿、石坊、石狮、御碑亭等,并于1992年起开始进行全面的整修。
在海神庙门前石筑广场上河承石梁,两侧有汉白玉石狮一对,旗杆二方,西侧有汉白玉石坊(俗称牌坊)两座,高8.7米,下设四柱,上按三楼,东侧坊上额曰“保厘东海”,“作镇南邦”;西侧石坊上额曰“雨阳时若”,“仁智长宁”。额枋及柱子均浮雕海潮纹和云纹。石狮、石坊通体雕工精细,造型优美,人称“江南独步”,诸建筑形成整体群,居城一隅,宏丽壮观,气魄非凡。
据地方志记载,宋元以后海宁潮情加重。清雍正年间,海宁潮灾猖獗,塘岸屡遭冲毁,良田、民宅毁坏无数。雍正多次派遣朝内重臣和地方总督、巡抚等赶赴海宁督办塘工,抢修固塘。这位皇帝在朝13年,共修筑海宁塘工18次,计各类塘工54080丈,用银34万余两,并为后世开创了浙西海塘的岁修制度。雍正敕令建造海神庙共耗银10万两,当时正是承继康熙之后,国运、国力都还是强盛的时期
第2个回答  2020-10-24
过去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能力有限,认为海上兴风作浪或者出一些沉船事件,跟没有满足海神的要求有关,所以在当地兴建海神庙,借此完成对海神的拜祭,祈求一方平安,渔民出海打鱼能够顺利归来。
第3个回答  2020-10-24
海神庙是祭祀神灵的场所,古时建造的主要目的应该是要连通神人,通过各种祭拜活动,从而来获得神灵的护佑的。
第4个回答  2020-10-23
阶梯环塔而上直至塔顶神庙。在高耸入云的塔顶上,还建有供奉马尔都克神的神殿,塔的上周是仓库和祭司们的住房。通天塔是祭祀神灵的场所,修建塔的目的主要是连通神人,通过各种祭拜活动来获得神灵的护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