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中英对比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的关系

如题所述

清国出于需要,要切断汉地同满蒙回藏,自然也包括从东南来的海上国家的联系,与外界联系,容易导致发生变化,不利于维护统治,而英国则要打开中国市场,进行贸易,两者产生无法解决的矛盾,只能用战争解决,而英国认为自己的军事制度军事训练军事装备等都优于清国,清国则很弱,所以就发动了战争,战争过程,1840年6月,英军派舰队封锁清国珠江口,然后又沿清国海岸北上,于7月5日攻占定海(今中国宁波),8月9日抵达天津大沽口,威胁清国京师,旻宁急令清国直隶总督琦善前去议和;又命令两江总督伊里布查清英军攻占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于“绝其贸易”还是“烧其鸦片”,英军的宣称是因为贸易开战报复,旻宁后指责林则徐简直是一派胡言。9月29日,旻宁下旨,革林则徐的职,并命令“交部严加议处,来京听候部议”。10月25日,林则徐又收到吏部文件,通知他暂留广州,等待新任钦差大臣博尔济吉特·琦善的审问和发落。1841年5月1日,林则徐又接到圣旨:降为四品卿衔,速赴浙江镇海听候谕旨。到镇海后,林则徐积极参与了当地的海防建设事宜,力图戴罪立功。不久,接替琦善的靖逆将军奕山在广州率军与英军作战中打了败仗,向清国皇帝表示英方是愿意议和的。6月28日,旻宁下旨,革去林则徐“四品卿衔” “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在林则徐1842年《致姚椿王柏心书》讲述禁烟原委,徐自亥年赴粤,早知身蹈危。所以不敢稍避者,当造膝时,训诲之切,委任之重,皆臣下所垂泣而承者,岂复有所观望?及 至羊城,以一纸谕夷,宣布德威,不数日即得其缴烟之。禀中既缮汉文,复加夷字,画夷押,盖夷印,慎重如彼,似可谓诚心恭顺。原禀进呈,现存枢。遂于虎门海 口收烟,徐与夷舶连樯相对者再阅。其时犬羊之性,一有不愿,第以半段枪加我足矣,何以后来猖獗诸状独不施诸当日?且毁烟之时,遵旨出示,令诸夷观看,彼来 观者,归而勒成一书,备记其事,是明知此物之当毁,亦彰彰。收缴以后,并未罪其一人,惟谕以宽既往、儆将来,取其切结,以为久远通市之法。它国皆已遵具, 即国人亦已取具数。惟义律与积惯卖烟者十余人屡形反复,致与舟师接仗,我师迭挫其衄,彼即禀恳转。是冬明奉上谕,禁其贸易,且迭荷密旨:“区区税银,不足 计较。”徐曾奏请彼国已具结者仍准通商,奉谕:“究系该国之人,不应允准。”钦。此办理禁烟之原委。这里林则徐说禁止贸易是皇帝行为,不是他,清国皇帝认为不是因为禁烟而是明白禁止贸易开战,那么当初为什么要绝其贸易呢,而又认为他是听了看了林则徐的奏折等情况才绝其贸易,于是认为开衅的责任就在林则徐,至少把责任推给林则徐,挑衅开战战败的责任不能落到他头上,要有人承担责任,这样才能议和,后来林则徐被重新启用也是有这方面原因的,替清国皇帝背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