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耳聋的药物都有哪些

如题所述

药物也是导致耳聋的一个主要因素。我国目前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2057万,占全国人口的1.6%,其中药物致聋的占30%-40%之多。目前已发现的有耳毒性的药物达100多种,常见的有以下几类:
氨基糖甙类抗素
如庆大霉、卡那雷素、新霉素、链霉素等,据有关资料统计,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引起的耳聋,约占近年发生耳聋病人的1/3左右。
这些药物不仅全身应用有耳毒性,中耳局部使用对内耳也有毒性。
利尿药
如速尿、利尿酸、丁尿氨等,这些药物引起的听力损失多是双侧对称性,常常伴有耳鸣。
抗肿留药
有顺氯胺铂、长春新碱、氮芥等,可损伤内耳毛细胞,所引起的耳聋是不可逆的。
解热镇痛药
最常见的是阿司匹林,它可引起40分贝的双侧对称听力损失,多是可逆的,但也可遗留严重耳鸣和永久性听力损伤。
镇静催眠类药物如苯巴比妥等,重金属制剂如砷、铅、汞剂等,避孕类如萘普生等也都可以致聋。
药物性耳聋与药物本身的毒性强弱,药物剂量大小,疗程长短,服药者年龄,个体差异,易感性及遗传等因素有关。耳毒性药物主要是损害内耳,使内耳细胞萎缩变性,有些药物如阿司匹林,服用后如果在出现耳鸣时及时停药,内耳的损害是可以恢复的,而有的药物会造成不可逆的永久性耳聋,如链霉素等。
对于药物中毒性耳聋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在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过程中,发现有听力下降迹象时,可使用维生素A、维生素B类、细胞色素C、辅酶A、三磷酸腺苷等进行治疗,这些药物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维生素A还可促进神经上皮的生长,这样听力可保持稳定,不再继续下降。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者,应及时佩戴助听器,对重度耳聋患者可以通过植入人工耳蜗使听力得到改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3
最常见的药物是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小诺霉素等,据有关资料介绍,短期应用者有1%~10%发生耳聋,长期使用则有30%~70%的患者出现耳聋。一些医生不按体重计算给药剂量,是造成婴幼儿药物性聋的主要原因。肾病患者、老年人肾功能低下,影响氨基甙类抗生素自体内排出,血液中药物浓度升高,亦易产生药物性耳聋。氨基甙类抗生素致聋有迟发性的特点,即常在用药数周或数月后才出现耳聋。所以国家卫生部医政司早在1999年就出版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规范明确规定了多种耳毒性药物,对6岁以下的儿童与60岁以上的老人及孕妇要禁用,因为孕妇用药后很容易将耳毒性药物进入始儿体内,破坏胎儿听觉感受器,引起先天性耳聋。除奎宁和抗生素外,能引起耳聋的药物或化学药物尚有:水杨酸盐类如阿司匹林,磺胺类如磺胺嘧啶,以及吗啡、酒精等。
第2个回答  2017-12-31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2057万,占全国人口的1.6%,其中药物致聋的占30%~40%,人数多达100多万。目前已发现耳毒性药物达100多种,因此,对药物性耳聋应引起高度重视。
能诱发药物性耳聋的药物称之为耳毒性药物。包括抗生素和非抗生素两类。其中又以耳毒性抗生素最为常见。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对内耳前庭部分损伤比耳蜗部分更容易。接受1克/天超过1周链霉素治疗的4%~15%的患者,可发生可检测到的耳聋,通常在短暂的潜伏期后(7~10天)出现,如果治疗继续,则逐渐加重,直至变成永久性耳聋。新霉素在所有抗生素中具有最大的耳蜗毒性。当大剂量口服和作为肠道消毒的结肠灌注,特别是在有肠道溃疡或其他黏膜病变存在时,易使有足够量的药物被吸收而损伤听力。卡那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耳蜗毒性与新霉素近似。紫霉素对前庭和耳蜗均有毒性。万古霉素可引起耳聋,尤其是在有肾功能不良时。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对耳蜗及前庭也有毒性。有人认为这类药物耳毒性的顺序为:新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小诺霉素。
这类抗生素性耳聋有3个特点应引起注意。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引起的听力损害,首先发生在内耳高频率区,使高音听力下降,一般不易被人察觉,待用药数周、数月或停药半年、一年后,毒性扩展至低频率区,病人听话发生困难,这叫“迟发性耳毒反应”,尤以婴幼儿、老年人最为多见。又如新霉素、卡那霉素等,即使停用,它们在体内也已完全分解、排泄,但由药物引起的内耳毛细胞的退化及听神经细胞的变性萎缩却仍在继续进行,直至听力完全丧失,变为全聋,此称“渐进性耳毒反应”。再如有人只注射了半支链霉素,就立即发生了剧烈的眩晕、耳鸣,继而听力迅速下降、恶心,出现耳聋等症,此谓“过敏性耳毒反应”。这类患者多有家族性对这类药物敏感史。
另外有少见的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多肽类如多粘菌素、万古霉素等抗生素引起药物性耳聋。
利尿酸和速尿:利尿酸静脉注射可对正在同时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的有肾功能衰竭的重症患者,引起深度和永久性耳聋。同样,有报道,速尿静脉注射对肾功能衰竭患者或正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患者,可产生暂时的或永久性的耳聋。
抗肿瘤药:顺氯胺铂、长春新碱、氮芥等,可损伤内耳毛细胞,所引起的耳聋是不可逆的。
解热镇痛药:最常见的是阿司匹林,它可引起40分贝的双侧对称听力损失,多是可逆的,但也可遗留严重耳鸣和永久性听力损伤。
其他:奎宁和其合成替代药品可引起永久性耳聋。镇静催眠类药物如***等,β阻滞剂心得宁和心得安,重金属制剂如砷、铅、汞剂等也都可以致聋。
药物性耳聋一旦形成,很难治疗,尤其是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的病人更难治疗。但对药物性耳聋也并非束手无策,毫无办法。采取一些积极的治疗措施,可望使部分患者恢复部分听力。
治疗药物性耳聋的关键是要早发现、早治疗。在听力下降、耳聋发生以前,一般会有头痛、头晕、耳鸣等症状。在不得不用耳毒性药物的过程中,一旦发现这类症状,要及时停用这些药物,尽早给以适当的治疗。
第3个回答  2017-12-31
致聋药物有多种: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
第4个回答  2017-12-31
耳毒性药物有庆大霉素、链霉素、新霉素、小诺霉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