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于’、‘於’

於是不是于的繁体字?比如繁体字的时候,关于,还是於是?

如果不是,那么用法上有什么区别?

二者读音和意思完全相同,只是写法不同,于字的繁体字写法如下图:

于拼音:yú,注音:ㄩˊ,部首:二部,部外笔画:1画,总笔画:3画

五笔:GFK,仓颉:MD,郑码:ADVV,四角:10400

结构:单一,电码:0060,区位:5158,统一码:4E8E

笔顺:一一丨

释义:

1、介词。

2、后缀。

3、姓。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对于[duì yú] 

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公共财产,无论大小,我们都应该爱惜。大家~这个问题的意见是一致的。

2、由于[yóu yú] 

表示原因或理由:~老师傅的耐心教导,他很快就掌握了这门技术。

3、于是[yú shì] 

连词。表示后一事接着前一事,有时表示因果关系:经过学习,大家懂得了搞好绿化工作的重要性,~掀起了植树造林新高潮。

4、等于[děng yú] 

某数量跟另一数量相等:三加二~五。

5、属于[shǔ yú] 

归某一方面或为某方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人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9

    於,多作为介词,是古汉语中用的很多的虚词。

    “于”不是“於”的简体字(《简化字总表》、《通用规范汉字表》都没有规定“於”简化为“于”,《新华字典》对“於yú”的解释是同“于”)。

    “于”、“於”多数情况相通,但“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义。

    於亦是姓,不同于于姓。

    “於”字有三种读音,即yú(于)、wū(呜)、yū(迂);

    虽然中国大陆一般把“於”略写为“于”,但是“於”字读wū(呜)、yū(迂)两种读音时,仍作“於”不能略写为“于”,如见于先秦文献的“於戏”、“於菟”、樊於期等。

    “于”在一般意向可通“於”,但不乏特殊的独有意向,如“于”作为姓氏和作为动词词头“黄鸟于飞”、“凤凰于飞”,不通“於”。

“于”和“於”的更详尽解释请参见《辞海》,如果无法查找《辞海》,请在百度词典中查找。

第2个回答  2008-11-16
於不是于的繁体字。
《说文解字》:“于,於也。象气之舒。”于本义为叹词,音xū。“于”的其他虚词义是其假借用法,今音读yú。可用作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
介词“于”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大量出现,西周以后,随着介词“於”的出现,“于”的一些用法逐渐被“於”所代替,魏晋以后,除了在引用古籍或固定格式中以外,“于”就很少出现了。“于”的连词、助词和语气词的用法只出现在先秦汉语中,汉代以后逐渐消失了。
现代汉语多使用“于”,而不使用“於”。
第3个回答  2008-11-16
《说文解字》:“于,於也。象气之舒。”本义为叹词,音xū。“于”的其他虚词义是其假借用法,今音读yú。可用作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介词“于”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大量出现,西周以后,随着介词“於”的出现,“于”的一些用法逐渐被“於”所代替,魏晋以后,除了在引用古籍或固定格式中以外,“于”就很少出现了。“于”的连词、助词和语气词的用法只出现在先秦汉语中,汉代以后逐渐消失了。
第4个回答  2020-06-17
于并不是於字的简化,于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晋王羲之兰亭序中曾有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