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密:是什么原因让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

如题所述

贯穿南北的京杭大运河,起初是隋炀帝杨广为了更自由地欣赏南北不同的风情,更方便地享用各地的物产,动用百万民工挖掘的.这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早,跨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也是世界工程史上的一个奇迹.这条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抵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河北涿州).当时隋朝的统治中心就在东都洛阳,大运河的开凿,不但加强了政府对南方的政治军事控制,并能将南方的粮食和丝绸运来,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南北两地的文化交流.
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水利史上的伟大工程.即使从现代的眼光看,这样巨大的工程,无论是设计、施工和还是管理使用,都需要综合应用测量、计算、机械、流体力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需要解决一系列科学技术上的难关,还要考虑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确实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科技成就.
唐宋以后,大运河主要用于运输粮食.此外,南方生产的丝绸、茶叶和北方出产的豆、梨、枣等,也从大运河南调北运.大运河沿岸的德州、临清、东昌、淮安、扬州、镇江、杭州等,都因为有了运河而发展成为当时著名的工商业城市.
元朝建都“大都”(现在的北京)时,江南运来的粮食还要依靠隋朝建造的这条运河输送,绕道洛阳,很费周折.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提高运输效率,1283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在山东挖通一段运河,直接连结起江苏和河北原有的运河,又从涿郡把运河延伸到北京,形成了全长1700公里的京杭大运河,目前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运河.
在运河与黄河的交叉处,修建时选择了这段运河上的最高点,然后设法把运河连通的水系全部汇集到这里,使它们向南北分流,这样不仅增加了运河的水量,还由于采用水流由运河注入黄河的办法,从而使运河在穿过黄河时,避免了黄河泥沙进入运河,堵塞河道这个大问题.运河两岸,利用有利地形建筑了蓄水的“水柜”,解决了运河的水源问题.又修建了30多座水闸,节节控制水量,分段平缓水势,以利航行.这样的创造,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水利科技的杰出成就.
满意请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