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的春节作文,急急急

如题所述

临海的春节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最隆重、历时最久、最喜庆、最温暖、最令人向往的一个传统节日。位于浙江沿海的千年古城临海,拥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春节的准备工作实际上从农历十二月廿四就开始了,直到过了元宵节,这个年才算真正结束。临海的老人们有句顺口溜:“廿四掸蓬尘,廿五赶长工,廿六做馒头……”每个地方的风俗都不尽相同,即使是城东的大田和城西的白水洋也有所区别。因此,走亲访友时还需注意礼仪,以免闹出笑话。
农历十二月廿四,家家户户开始扫尘,全家上下齐动手,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以干干净净的状态迎接新年。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寓意。廿五,人们不论经商、种地还是做工,都停下来休息。廿六起,家家开始准备年货,并举行请灶神、谢年等活动。在农村,每家都有灶神,灶神的位置设在火灶上方,有的是一张手写的方红纸,有的是一张印有财神模样的贴纸,还有的是陶瓷制成的。灶神的龛边会贴上对联,内容一般是“上天报喜事,下界报平安”,横批可以是“五谷丰登”或“六畜兴旺”,或者简单到只有“吉祥”两字。这些对联虽然字数不一,但都寓意深远。
一年即将过去,人们感谢灶神每日带来的美味佳肴,于是在年末时,会在灶神前焚香,然后盛一碗包有糖馅的糯米圆。祭拜灶神后,家人才开始用餐。谢年是为了感谢上天的庇佑和恩泽,并祈求来年好运。通常,人们会去土地庙,每个村子都有一座土地庙,祈求土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家在土地庙插烛焚香烧纸钱,供上猪羊,然后跪拜。在外的人们,在这里相聚,也会相互问候。待到家人催促“可以放鞭炮了”时,才笑着约定“有空再聊”。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吃年夜饭。饭后,人们会在自家院子或空地上燃放烟花爆竹,声音此起彼伏,经久不息。胆大的孩子们还会向大人讨要炮仗和小型烟花自行燃放。放完烟花后,全家人守岁。除了年纪小的孩子,其他人都要守岁。孩子们会在吃完糯米圆后向大人讨要压岁钱,大人通常会很乐意地给,有时还会附上一些鼓励的话语。对我来说,守岁就是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直到午夜十二点。大人们则聊天、打牌,等待新年的到来。午夜一到,四处响起了鞭炮声,烟花升腾,天空五彩斑斓。人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对新年的期待。空气中渐渐弥漫起传统的硝烟味,鲁迅先生在《祝福》中也曾描述过这种味道。
初三到初六是拜岁的日子。亲戚们会带着礼物来看望长辈,家中再次忙碌起来。女性们一般负责烹饪,而男性们则坐在客厅里喝茶聊天,彼此表达关怀。主人会对送来的礼物进行“回礼”,现在通常回一些家中常有的物品。分享是一种美德。
饭后,又是一轮祝福,然后客人一般会离开,主人家会挽留,挽留不住时,就会说要常来坐坐。送客人出门后,又是一番祝福。
临海的元宵节非常特别,整个中国可能找不到第二个在正月十四过元宵的地区,即使在台州,除了三门,其他地方也都是正月十五过。除了闹花灯、猜灯谜外,还要吃糟羹。糟羹是临海的风味小吃,当地人即使在高档酒店请客,也会点上一大碗糟羹。糟羹有咸、甜两种,制作简单而独特。咸糟羹常以芥菜、肉丝、豆面、冬笋、香菇、豆腐干等蔬菜制作,海边人家还会加入蛤蜊、牡蛎等海鲜。甜糟羹则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莲子、红枣、龙眼肉、金橘饼、小汤圆和甜酒酿等制作。制作好的糟羹要盛到大碗里送给邻里品尝。以前,孩子们会拿着牙罐,每家每户去送糟羹。吃糟羹不用筷子,而是直接用勺子舀着吃。新媳妇在元宵节要做糟羹,供大家品尝,这也许是她厨艺的一个评判标准。糟羹的味道和料多少,可以看出家境的好坏和手艺的高低。
吃过了糟羹,过了元宵,这个年才算真正结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