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女进名校,弊大于利

如题所述

我的观点弊大于利,但也有好处。首先,名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教学方法独到,有利于孩子优势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助长了孩子的骄傲心理,以及无法锻炼孩子的心理素质。对于将来走向社会,缺乏一定的锻炼。更重要的一点,是名校学费一定高,做父母的要算一笔经济账,大款除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9
这个问题不知困扰了多少家长,我的看法是,这个事情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关键是要看孩子的情况而定;
如果你的孩子自身条件不错,有很强的竞争意识,有足够的自信心,那你的孩子在名师的教导下就比在其他学校会好得多;
如果你的孩子不具备上述的优点,而你的家庭经济条件允许,不用节衣缩食或不用举债即很轻松的能拿出一笔巨大的赞助费,那送孩子进名校友未尝不可,但是你就要考虑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会背负着比在一般学校要大得多的压力,而他又不具备竞争意识,很有可能就会以烂为烂,一垮到底;
与其这样,就不如让孩子进一般的学校,适当给予孩子鼓励,说不定他还会有脱颖而出的机会,而入火灾名小,它就连这个机会也没有;
所以,是否进名校,一定要看孩子的实际情况,是否成绩拔尖、是否有竞争意识、是否有自控能力、是否有自信心等,再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来考虑,一般来说,积极、向上的孩子,在普通学校更容易出人头地,更容易得到老师与同学的器重,对孩子的各方面的发展要好得多。
第2个回答  2006-06-04
如果小孩本身比别人差,就无谓花钱送他进名校了,因为进名校,里面都是十分有钱\有财的孩子,怕自己孩子进去了,容易自卑,反而学习跟不上.如果孩子在普通学校里也能以积极\乐观态度学习,反而会更好.强扭的瓜不甜,这么一个道理.
第3个回答  2006-05-28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不能单纯的说一件事情是好是坏,我自己认为送子女进名校好的方面是,在名校中毕竟有较好的学校环境,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环境因素很重要,但是从不好的方面而言,如果自己本来就不怎么爱学习,对学习没有一定的兴趣,去不去名校根本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培养孩子的特长!
第4个回答  2010-04-07
自由辩论
反方四辩:我想请问亲爱的对方辩友,我方不否认名校的优势所在,但也要看如何进啊,恰恰是许多本不应该进入名校的学生往往被家长不择手段地送入名校,以至于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方辩友还能说这是利大于弊吗?(掌声)
正方一辩:那请问一中算名校吗?
反方三辩:名校诚然好,但这种一味想进名校的观念是错误的,就如糖果诚然好吃,但对方辩友你一味追求糖果,到时候您那口牙就不能吃饭倍香身体倍棒了。(掌声)礼尚往来,再送对方辩友一个问题,你是否以进名校论成材?
正方四辩:刚才对方四辩的问题你们的一辩已经帮你们回答了。金钱多就能进名校吗?那好我给你100万,请记住在高考之前给我一张北大的文凭。(掌声)
反方四辩:既然对方辩友一再强调名校出人才的概率大,我不禁想问了,名校是成材的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呢?请对方辩友正面回答我的问题,谢谢!(掌声)
正方二辩:刚刚对方二辩提到过你自己的最好成绩可能是别人的起跳成绩,此话不假。但对方辩友要知道,没有压力何来动力。
反方二辩:刚才对方辩友其实已经承认了这社会弊端,对方辩友是否要等到所有学校都暴露这样的问题才幡然醒悟呢?那时可是为时已晚了。请教对方辩友,如何解释清华学子硫酸泼熊案?
正方三辩:没一个人都有缺点,你能告诉我我的手现在在痛我就要把我的手给切掉吗?(掌声)
反方三辩:刚才对方辩友所说这只是一个个例,没有代表性,对方辩友要谈宏观,那我们就谈国情。现在国情是名校少学生多,那请问对方辩友有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呢?
正方二辩:刚刚对方辩友提到过清华学子刘海翔,可能如果他进普通学校的话,他不是伤害6头熊,而可能是井下投毒,伤害的是几百号人。(掌声)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你又何出此言呢?那对方辩友按照你这种追求名校的欲望,是不是我们追求名校我们就一定能进名校呢?那是否我看上了对方一辩,我要追求她,就我一定能追到她呢?(笑声、掌声)万一追不到呢?是不是要我拿把刀架在她的脖子上呢?对方辩友,强拗的瓜可不甜啊!(笑声、掌声)
正方二辩:我想请对方辩友看清今天的话题,我们今天辩论的是进名校弊大于利。
反方四辩:那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了,送子女进名校弊在何处呢?
正方四辩:我想请问对方二辩,送子女进名校有错吗?难道你不希望进入名校吗?难道你就希望平平淡淡过了这一生?那我也只能对上天哀悼,上帝啊,我的对手是多么得没有远大的理想。(掌声)
反方二辩:很高兴对方辩友挑中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要告诉你一中是一所名校,但是我要说的是名校本没有错啊,是送子女进名校这一观念的错误啊,而且我选择一中的目的是什么?因为一中合适我,合适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啊对方辩友!(掌声)
正方一辩:一中是名校,那一中现在教室里是空空如也,操场是空空如也吗?(笑声、掌声)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我们说的是非名校空空如也而不是名校空空如也啊!(掌声)
正方一辩:如果名牌和一般让你选择你不会精神失常到选择一般而放弃名牌吧?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还在一直强调名校有多好,名校有多好,可是就算名校花好草好,你能力不好,到时敢问对方辩友要泪眼问花花无语,感慨天涯何处无芳草,为何我要进名校啊!(掌声、笑声)
正方三辩:我们要记住进名校的主要目的,我们要增强自己的实力,我们如果没有实力,进不了名校正常,但我们要努力啊,不努力我们会后悔啊,一辈子的后悔!
反方二辩:感谢对方辩友承认我方观点,就是到了任何一个学校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啊!谢谢,我们希望能够保持长期的合作!(笑声、掌声)
正方四辩:我想请问对方,为什么一些企业不惜一切的代价去创立和发展品牌?
反方二辩:我想告诉对方辩友今天的辩题是送子女进名校,请对方辩友在下面的辩论中注意这个问题。
正方三辩:名校就是有名牌2个字,请记住我们要的是名牌。(掌声)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还是没有承认你这种错误观念有多大的影响。想当年一代大侠郭靖不也正受了对方辩友的影响,而差点把天资聪颖的杨过葬送在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全真教手里啊!对方辩友!(笑声、掌声)
正方三辩:杨过在全真教的行为可取吗?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你可不能这么讲啊,小心全中国一大帮的金庸迷哦!(笑声、掌声)
正方四辩:金庸能得诺贝尔奖吗?如果哪天他得了诺贝尔奖你可以告诉我,我一定会崇拜他。但是现在我不崇拜他,因为他写的文章决不可能流传一万年。
反方二辩:原来对方辩友队对人才的定义是要得过诺贝尔奖啊,我倒要请教对方辩友,你们对人才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啊?
正方二辩:进名校难道不好吗?名校花好草好老师好!(笑声)
反方四辩:对方辩友这种观念对国家是有着长远的弊的,对方辩友却执着与眼前的蝇头小利,就不能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吗?
正方三辩: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所以我们要进名校,进名校出更多的人才,出更多的人才为了国家的建设,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祖国的明天。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没有意识到,难道要等到国都不国的时候你还要强调着你那个名校执着不放吗?
正方四辩:国都不国的时候为什么会有黄浦,黄浦就是中国最伟大的军校。(掌声)
反方三辩:对方辩友刚才告诉我因为名校中花好草好老师好,所以他要进名校,而忽略学生本身的素质与努力,这种进了球却要归功于对方门将的逻辑对方辩友敢问你该不该取呢?
正方三辩:请问你小学是不是有老师来教,你第一次做第一件事的时候,是不是有老师来教你认第一个字呢?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我做的第一件事可是我父母教的啊!(掌声、笑声)
正方一辩:那请问对方辩手,你是否为高考做努力?
反方二辩:要知道我们当然要为高考做努力,可是我们在挑选学校的时候不是名校,而是要适合自己的,要适合自己啊!
正方一辩:那难道名校不适合你吗?我请问反方一辩手回答问题。
反方一辩:对方辩友太感谢你了,你是不是真的看上我了啊。(笑声、掌声)对方辩友说名校就一定适合你,那对方辩友给我们描绘了一副多好的蓝图啊,对方辩友说我要上的是名校,又要适合自己,离家又近学费又低,对方辩友,这可能是一张只有在月球上才能兑现的支票啊!
正方三辩:别忘记了名校有2个特点,一,名校现在有了自主招生权和绿色通道,我们可以为贫困学生创造了条件。二,大学在现代汉语词典当中的解释是实施高等教育的一种,而在我国多指综合大学,综合大学就是多科系学校,多科系以为着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舞台让我们展现自己。
反方四辩:那么我想告诉对方辩友的是,全球一共有1。26亿的失学儿童,而对方辩友一再强调进名校进名校,就好比对阿富汗的饥民说满汉全席有多么美味,这不是太残忍了吗,对方辩友?(掌声)(反方时间到)
正方四辩:这么多的失学儿童战争和贫困造成的,如果这个世界没有战争呢?
正方一辩:先在越来越流行的做法是国际上有名的公司在挑选人才时非常注重身上是不是流着常青藤的血液,请问这是为什么?难道不就是他们都毕业于名牌大学吗?
正方二辩:名牌大学可能有几位是用钱而进来的,但是要知道,世界上没有纯净的物质,有那么几个又能代表什么呢?
正方三辩:高科技当中所用的物质,它的纯度量最多为99。9999%,你能够保证那0.0001%的东西能够完全的去处吗?同志,你身上……(正方时间到)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宁愿出高额赞助费、舍近求远、送子女进名校的所谓“高价择校”现象,最近有愈演愈烈之势。据日前笔者对湖南白沙煤电集团的部分班组职工家庭的调查来看,有五成以上的班组职工愿赶“高价择校”的时髦,已有三成的职工,将平时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先后花在送子女到名小学、名初中、名高中就读上。“高价择校”现象之所以火爆,究其原因,一是有些职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过于迫切,认为孩子是早上好学校早成才;二是职工们已感知识经济的压力,认识到未来子女辈就业竞争将是知识的竞争,而及早为子女“买”个好学校就读就像是为子女的今后及早买下个保险,因此舍得投入。但是,在职工家长们良好愿望的背后,却屡屡发生着事与愿违的事实,不少有过为子女“高价择校”经历的班组职工,也在人们对此问题的思考中留下一个个问号:班组职工为子女赶“高价择校”的时髦,赶得起吗?及早为子女“买”个好学校就读就能保证子女有出息、成才吗?“高价择校”究竟给职工家庭“择”来了什么?
  
   ●“高价择校”使收入一般的职工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在调查中了解到,送子女进名校就读的职工家庭家境并不富裕的占半成以上,这些硬“背”送子女到名校就读的职工都有这样的心态:自己少吃点、少用点,把钱花在独生孩子身上,期望孩子未来能有出息,考上名牌大学。白沙煤电集团就有一对普通工人夫妇,工资收入一般,家庭并不富裕。去年女儿小学毕业时,夫妇俩为了满足其进衡阳市某名中学的愿望,举债万余。笔者给他家算了一笔账:夫妇俩全年省吃俭用仅够供养女儿当年读书的生活费和学杂费。若是女儿3年后初中毕业了,读高中还要钱,考上了大学更要钱,如此下去,他家欠的账不仅还不清,而且还要欠新账。每每和他谈起这些事时,他总是唉声叹气。
   由于负担过重,夫妇俩身体营养不良,精神萎靡不振,工作积极性不高,总是挨领导批评。如此下去,万一遭遇减员下岗,真不知他该到哪儿去为女儿挣“高价择校”的钱了,其艰辛可想而知。
   据调查,像这样倾其所有为子女“高价择校”的班组职工家庭不在少数。平时,他们无论工作多苦多累,都要省吃俭用、勒紧裤带过日子,愿望就是仅仅为了给子女“买”个“名校”就读。
  
   ●“高价择校”“择”来了事与愿违的现实和家庭的悲剧
  
   在调查中,笔者听到了这样一则事实:有两个年轻职工家庭,各花费2000元把自己的女儿转到交通不便的名小学就读,不料其中一位职工的女儿在上学路上出了车祸,光医药费就花了近两万元,虽没有落下大的后遗症,但今年这两个孩子在参加初中升学考试时,其成绩还不如原来就读的普通小学的同学。这两位职工虽吃了“高价择校”的亏,但仍没能走出误区,其中一位职工又准备花5000元“送”女儿进名校读初中,另一位职工因女儿治病欠了账出不起高价只好作罢。更令人可悲的是,“高价择校”还产生了悲剧:今年一职工12岁的男孩,因没能考上高价入校的民办初中而吊颈自杀。此小孩原在子弟学校就读时是班上的尖子生,当他父亲调动工作后,他也随迁转到名小学就读,由于一时不适应,成绩一直不好,受到同学们的冷落和欺负。后来学校老师组织补课也没让他参加,这使他心灵受到伤害,7月初,当他得知自己没能考上高价名校时,就在家中上吊自杀。从上述事例中可以看出:“高价择校”往往事与愿违,既花钱,又没有好结果。
  
   ●“高价择校”热冲击了正常的办学格局,使普通学校的发展受阻
  
   过去一般是国家办校,但随着国家出台鼓励民资办学校政策以来,一些投资人便采取与名校联营的办法办学,若名校办高中,他就办初中,若名校办初中,他就办小学。借名校之名,压学生家长走“高价择校”之路。如湖南某县今年就出了三所借名校之名而办的民办高价初中,这些学校单独举行招生考试,还出台所谓的奖励政策:前10名不交赞助费,后50名每人交5000元。这些成绩好的学生读书还要交高价学费,使家长们很难选择。如不就读高价学校而进普通学校,则担心普通学校管理松,缺乏竞争环境,耽搁孩子的前途。若进高价学校,则家庭负担过于沉重。有些职工明明不想让孩子进高价学校,但为了子女的前途,又不得不走上“高价择校”这条路。还有些职工是在无可奈何中走向了“高价择校”之路的。

   同样,“高价择校”对普通学校来说冲击力也是巨大的。招不进好学生,管理难度大,往往校风一坏就会出现恶性循环;加之,普通学校的教师收入比高价名校教师收入差三至五倍,这严重地挫伤了普通学校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学习好的学生家长放心不下,惟有走“高价择校”之路。
   目前,“高价择校热”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已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笔者认为,要使“高价择校热”在班组职工中降温,一方面,职工要有平常心,要知道孩子是否成才,其决定因素还是在于孩子自身的努力,往往山沟里能飞出“金凤凰”就说明这一点;另一方面,政府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办好每一所小学、初中,使“高价择校”没有存在的土壤。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宁愿出高额赞助费、舍近求远、送子女进名校的所谓“高价择校”现象,最近有愈演愈烈之势。据日前笔者对湖南白沙煤电集团的部分班组职工家庭的调查来看,有五成以上的班组职工愿赶“高价择校”的时髦,已有三成的职工,将平时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先后花在送子女到名小学、名初中、名高中就读上。“高价择校”现象之所以火爆,究其原因,一是有些职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过于迫切,认为孩子是早上好学校早成才;二是职工们已感知识经济的压力,认识到未来子女辈就业竞争将是知识的竞争,而及早为子女“买”个好学校就读就像是为子女的今后及早买下个保险,因此舍得投入。但是,在职工家长们良好愿望的背后,却屡屡发生着事与愿违的事实,不少有过为子女“高价择校”经历的班组职工,也在人们对此问题的思考中留下一个个问号:班组职工为子女赶“高价择校”的时髦,赶得起吗?及早为子女“买”个好学校就读就能保证子女有出息、成才吗?“高价择校”究竟给职工家庭“择”来了什么?
  
   ●“高价择校”使收入一般的职工家庭生活陷入困境
  
   在调查中了解到,送子女进名校就读的职工家庭家境并不富裕的占半成以上,这些硬“背”送子女到名校就读的职工都有这样的心态:自己少吃点、少用点,把钱花在独生孩子身上,期望孩子未来能有出息,考上名牌大学。白沙煤电集团就有一对普通工人夫妇,工资收入一般,家庭并不富裕。去年女儿小学毕业时,夫妇俩为了满足其进衡阳市某名中学的愿望,举债万余。笔者给他家算了一笔账:夫妇俩全年省吃俭用仅够供养女儿当年读书的生活费和学杂费。若是女儿3年后初中毕业了,读高中还要钱,考上了大学更要钱,如此下去,他家欠的账不仅还不清,而且还要欠新账。每每和他谈起这些事时,他总是唉声叹气。
   由于负担过重,夫妇俩身体营养不良,精神萎靡不振,工作积极性不高,总是挨领导批评。如此下去,万一遭遇减员下岗,真不知他该到哪儿去为女儿挣“高价择校”的钱了,其艰辛可想而知。
   据调查,像这样倾其所有为子女“高价择校”的班组职工家庭不在少数。平时,他们无论工作多苦多累,都要省吃俭用、勒紧裤带过日子,愿望就是仅仅为了给子女“买”个“名校”就读。
  
   ●“高价择校”“择”来了事与愿违的现实和家庭的悲剧
  
   在调查中,笔者听到了这样一则事实:有两个年轻职工家庭,各花费2000元把自己的女儿转到交通不便的名小学就读,不料其中一位职工的女儿在上学路上出了车祸,光医药费就花了近两万元,虽没有落下大的后遗症,但今年这两个孩子在参加初中升学考试时,其成绩还不如原来就读的普通小学的同学。这两位职工虽吃了“高价择校”的亏,但仍没能走出误区,其中一位职工又准备花5000元“送”女儿进名校读初中,另一位职工因女儿治病欠了账出不起高价只好作罢。更令人可悲的是,“高价择校”还产生了悲剧:今年一职工12岁的男孩,因没能考上高价入校的民办初中而吊颈自杀。此小孩原在子弟学校就读时是班上的尖子生,当他父亲调动工作后,他也随迁转到名小学就读,由于一时不适应,成绩一直不好,受到同学们的冷落和欺负。后来学校老师组织补课也没让他参加,这使他心灵受到伤害,7月初,当他得知自己没能考上高价名校时,就在家中上吊自杀。从上述事例中可以看出:“高价择校”往往事与愿违,既花钱,又没有好结果。
  
   ●“高价择校”热冲击了正常的办学格局,使普通学校的发展受阻
  
   过去一般是国家办校,但随着国家出台鼓励民资办学校政策以来,一些投资人便采取与名校联营的办法办学,若名校办高中,他就办初中,若名校办初中,他就办小学。借名校之名,压学生家长走“高价择校”之路。如湖南某县今年就出了三所借名校之名而办的民办高价初中,这些学校单独举行招生考试,还出台所谓的奖励政策:前10名不交赞助费,后50名每人交5000元。这些成绩好的学生读书还要交高价学费,使家长们很难选择。如不就读高价学校而进普通学校,则担心普通学校管理松,缺乏竞争环境,耽搁孩子的前途。若进高价学校,则家庭负担过于沉重。有些职工明明不想让孩子进高价学校,但为了子女的前途,又不得不走上“高价择校”这条路。还有些职工是在无可奈何中走向了“高价择校”之路的。
   同样,“高价择校”对普通学校来说冲击力也是巨大的。招不进好学生,管理难度大,往往校风一坏就会出现恶性循环;加之,普通学校的教师收入比高价名校教师收入差三至五倍,这严重地挫伤了普通学校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学习好的学生家长放心不下,惟有走“高价择校”之路。
   目前,“高价择校热”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已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笔者认为,要使“高价择校热”在班组职工中降温,一方面,职工要有平常心,要知道孩子是否成才,其决定因素还是在于孩子自身的努力,往往山沟里能飞出“金凤凰”就说明这一点;另一方面,政府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办好每一所小学、初中,使“高价择校”没有存在的土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