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草原写作背景

如题所述

老舍草原写作背景如下:

这篇文章出自老舍的游记《内蒙风光》,全文收在百花文艺出版社1963年版的《小花朵集》。1961年夏,老舍与一批作家、画家、音乐家、舞蹈家、歌唱家等二十来人,应乌兰夫邀请,由文化部、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文联组织,到内蒙古东部、西部参观访问八周。

看了林区、牧区、农区、渔场、风景区、工业基地和一些古迹、学校、展览馆。游记分七节对上述内容依次作了介绍,牧区的一节小标题为《草原》,即这篇文章。

《草原》是老舍于196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用清新的笔触记叙了自己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动人情景。

文章思路严谨,结构精妙,主旨鲜明,文字优美,意蕴隽永,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歌颂了民族团结的情谊。

名家点评:

兰州大学教授吴小美《老舍散文三十八讲》:写罢林海,很自然地转入草原。有别于《林海》突出的是兴国安邦的现实意义,《草原》则畅谈蒙汉民族的兄弟情,但这里同样没有任何说教。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卜师霞《从语言规律到文学形象——以老舍〈草原〉的景色描写为例》:《草原》第一段景色描写共二百余字,却生动地反映了老舍在语言结构、字词运用、写作手法上的高超技巧,体现了语言规律在文学形象表达中的作用。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詹丹《谈谈对老舍〈草原〉的阅读理解》:由于作者是作为一个陌生者第一次进入草原的,所以在写作中,有意把生活中得来的真切感受,以一种冲突方式来设计表达的策略,从而加深读者的阅读印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