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小常识

如题所述

地震小常识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地震前兆

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

1.井水、泉水出现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征兆;

2.动物预警,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等等;

3.动物异常表现为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震前预防

1.清理楼道,腾空床下,为紧急避震时急用;

2.枕头和坐垫的妙用,都是避震的“头盔”,可护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3.家中必备地震应急包、急救箱和灭火器,并学会使用;

4.学会使用燃气节门与电闸,地震来临要记得关闭;

5.定期加固家中的吊顶、书架、衣柜,以免地震来临时砸伤逃生的人;

6.熟悉避难场所,紧急情况快速撤离到安全地带;

7.平时适当进行演练,以免地震时因慌乱造成伤亡;

震中应急

1.伏而待定:当大震无法逃脱时,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等安全角落,用枕头护住头部,待情况稍有稳定时快速撤离;

2.高楼撤离:应走安全通道,建议不要乘坐电梯;

3.公共场所避震:在影剧院、体育馆的排椅、商场的立柱和墙角等都是合适的避震处,应避开货架等易倒塌的地带;

4.教室避难:切忌不可盲目乱跑,极易发生人员挤死挤伤事故,在老师指挥下转移到室外,若来不及转移,应护住头部,躲在课桌下,等待时机撤离;

5.火场逃生:用湿布捂住口鼻,逆风匍匐逃离火场;

震后急救

1.施救原则:先救命,后治伤;

2.现场急救技术:心肺复苏和创伤急救

3.心肺复苏:对于心脏、呼吸骤停患者采取的帮助其恢复循环系统、自主呼吸、意识的急救措施;

4.心肺复苏四步曲:判断—呼救—按压—除颤

5.创伤急救:发现伤者严重出血,要立即止血,避免大出血引起的休克死亡,

6.外伤四大急救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