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裳的解释

如题所述

古时“衣”一般指上衣,“裳”一般指下衣,就是所谓的“上衣下裳”。

在诗经中有“东方未明,颠倒衣裳”,“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到了汉代的时候,人们在正规场合一般会穿深衣,深衣把衣和裳连接了起来。

深衣可是有着严格的规制,《礼记》说:“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比如:穿深衣的时候,短不能露出肌肤,长不能披在地上。一般要十二幅布做成,以象征一年十二个月,袖口必须要圆,领口要方以合“规矩”等等。

古代服饰代称

1、黔首:黔,黑色。黔首,即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具体而言指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

2、白丁:古代平民着白衣,所以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白丁”可引申为没有学识的人。

3、白袍:旧指未得功名的士人。唐士子未仕者服白袍,故以为入试士子的代称。

4、布衣:麻布衣服,借指平民。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

5、袍泽:“袍”和“泽”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称。也指了将士、战友的代名词。

6、青衿:亦作“青襟”,周代读书人常穿的服装,泛指有学识的人。

7、黄裳:黄色表示尊贵,穿黄裳意味着臣居尊位,因而黄裳成了将做君主的太子的别称。

8、簪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旧时把它作为做官者之称。

9、青衫:黑色的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也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在《琵琶行》中又用来指代白居易

10、纨绔:是古代一种用细绢做成的裤子。古代富贵人家的子弟都穿细绢做的裤子,这很能反映出他们奢侈的特点。因此,人们常用纨绔来形容富家子弟。

11、巾帼:本是古代妇头上的头巾或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源于《三国志》当时诸葛亮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司马懿不予应战,诸葛亮便把妇女的头饰遗下,以此辱笑司马懿还不如一个女性。自古以来把妇女中的英雄豪杰称为“巾帼英雄”,故代指女性。

12、裙钗:古代妇女的服饰,因用为妇女代称,红楼梦第一回“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11

衣裳的解释: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

读音:yīshang

引证: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她不肯涂红抹粉,也不愿穿鲜艳的衣裳。”

举例:

1、春天姐姐来了,花儿妹妹们都盛开了,小草弟弟也穿上了绿衣裳。

2、蝴蝶披着彩色绚丽的衣裳,盘旋飞舞在花园之中。

造句

1、水佩风裳:以水作佩饰,以风为衣裳。

2、岁月长,衣裳薄。

3、云想衣裳花想容

4、请赶快,穿好衣裳。

5、人是衣裳马是鞍。

6、云想衣裳花想容。

7、昨日卖衣裳,今日卖衣裳。衣裳浑卖尽,羞见嫁时箱。有卖愁仍缓,无时心转伤。故园有虏隔,何处事蚕桑。

8、我从前有过换洗衣裳,许多换洗衣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