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主张理念是世界的第一性质,物质是世界第二性质。
(一)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虚构出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人的肉体的“自我”,并把它当成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我”的感觉、观念、意志、情感等等的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
(二)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有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虚构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客观”精神,并把它当成万物的创造者。
唯心主义的三种含义:
按照编译局的译文,这段文字有三层含义:
1.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是阶级统治的物质条件;
2.统治阶级的权力来自其“财产”;
3.作为国家的社会权力是一种“实践的观念”。
按照译文,也可以划分出三层涵义:
1、一定的生产力发展为阶级统治提供了物质条件上的可能性。
2、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的主体条件是:在社会分工中履行公共职能的那个阶级,凭借工作之便,把公共权力变成了谋取阶级私利的工具,从而成为社会的统治阶级。马克思用Besitz一词来刻画这个转变过程(我译之为“篡夺”)。
3、对公共权力的这种阶级性质的“占有”或“篡夺”,使得社会权力转化为政治权力,即国家。经历了这一重大转变的社会权力,无一例外地具有“实践的唯心主义”之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