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的繁体字怎么写?

如题所述

“于”的繁体字有两个:

于〔简化字〕→於、于〔正体字〕

“於”和“于”,在上古不单用法不同,读音也不同。

作介词讲的时候,多用“於”,表被动和比较。如“甚於”、“胜於”、“至於”等。

在表示至于某地时,多用“于”。“于”还在姓氏中使用,也是古诗词中的语气词了。虽然“於”有时也用作感叹词,如“於戏”之类。

扩展资料:

“于”是“於”的部分简体字(但《简化字总表》、《通用规范汉字表》都没有规定“於”简化为“于”,只有大多数网站已规定部分简化,《新华字典》对“於yú”的解释是“同于”),“于”、“於”多数情况相通,但“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义,“於”简化时只能应用于“于”的部分意思——介词,例如“关于”、“属于”。同时“于”也是一个姓氏,但不同于“於”姓。常见于文言文中。

“于”和“与”的区别:

“于”,是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于”的本义为超过。《说文解字》:“于,於也。象气之舒。”“于”的其他虚词义是其假借用法,今音读yú。“于”可用作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

“与”,是会意字。“与”,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与”,从与,从舁,二者合起来表偕同、朋友。“与”的本义是赐予、施予、给予。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与,赐予也。一勺为与。此与与同。”另有:“与,党与也。从舁从与。”虚词“与”是假借字,可作为介词、连词和副词。作连词的“与”,从先秦开始没有大的变化。介词“与”,唐宋以后又产生了新义,如“使”、“将”等义,但这些新义在现代汉语中又消失了。副词“与”是“举”的通假字。“与”在结尾部分做疑问词时通“欤”,表示反问或疑问。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