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词语称呼古代高考录取

有哪些词语称呼古代高考录取

1、高中 [ gāo zhòng ]〈动〉旧指科举考试中选,现也用于指考上高等学校。

举例:在这期间他还高中状元,一路仕途坦顺,以文才武略为皇帝屡建奇功平定四方,最终拜相封侯。

2、及第 [ jí dì ] 科举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引证:唐·韩愈 《与祠部陆员外书》:“其后一二年,所与及第者,皆赫然有声。” 

翻译:之后的两年,所有和他一块科举应试中选的人,都非常有名声。

3、登第 [ dēng dì ] 犹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引证: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少年登第,官拜翰林编修之职。”

翻译:年轻的时候就在科举中录取,被封了翰林编修的职位。

4、登科 [ dēng kē ] 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

引证:清·黄遵宪 《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诗:“儿年九岁时,阿爷报登科。” 

翻译:儿子九岁的时候,父亲在科举中被录取。

5、高第 [ gāo dì ] 常指科举中式。

引证: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尽有贫苦的书生向富贵人家求婚,便笑他阴沟洞里思量天鹅肉吃。忽然青年高第,然后大家懊悔起来,不怨怅自己没有眼睛,便嗟叹女儿无福消受。”

翻译:如果有贫苦的书生向富贵人家求亲,就会笑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如果有一天中了科举,大家又会后悔,怨自己当时没长眼睛,感叹女儿没有这份福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8-23
1、状元: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2、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是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3、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4、会元: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5、解元: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6、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
7、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8、贡士:参加会议而被录取的称贡士。9、举人: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10、生员: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阿Q正传》中称赵少爷“茂才公”,表示讽刺。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破题”规定两句,说破题目意义:“承题”三句或四句,承接“破题”加以说明;“起讲”概括全文,是议论的开始;“入手”引入文章主体;从“起股”到“束股”是八股文的主要部分,尤以“中股”为重心。在正式议论的这四个段落中,每段都有两股相互排比对偶的文字,共为八股,八股文由此得名。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五经》,八股文的内容,不许超出《四书》、《五经》范围,要模拟圣贤的口气,传达圣贤的思想,考生不得自由发挥。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八股文起到了束缚思想、摧残人才的作用。
第2个回答  2015-08-17
及第,榜上有名, 擢第”、“等第”、“登科
第3个回答  2015-08-17
及第登科,金榜题名
第4个回答  2015-08-17
蟾宫折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