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进路1958的历史

如题所述

解放初期,在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期后,我国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其间要新建156个国家级重点工程项目,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绵阳有幸被选中,跃进路上长虹、九洲、华丰、涪江有线电厂相继动工。
1958年,这里还是一片田地,因四家军工企业要搬来绵阳才开始正式命名、动工修建,从“跃进路”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其时代的印记。而四家军工都有一个军事代号,直到现在居住在这里的人民,还是习惯性的在日常生活中以不同代号来称呼几家企业,比如305就是长虹,203是九洲,204是华丰,407是涪江有线电厂。
当时无人想到,就是这条从1958年开始建设,后来又因“中苏矛盾”苏联专家全部撤离而差点修不成的街道,开启了绵阳这半个世纪的工业发展之路。
那一年,城北出现了一条宽10米、长500多米的小街。正值大跃进的火红年代,小街被命名为:“跃进路”。
1960年,前苏联撤走了全部专家,四家工厂的设计由这些工厂职工自行完成;1964年,为四家工厂服务的404医院筹建,跃进路从此有了今天四家工厂、一家医院一字排开的基本布局。
而马路对面则是几家工厂在1970年之后各自修建的家属区,也涵盖了负责职工“衣食住行”的必需场所。以长虹厂的小区为例,里面除了所谓的“将军楼”、“单身楼”等满足不同人群的居住楼外,还有幼儿园、小学、灯光球场、理发店、肉食品供应点等等。
更有特色的是涪江有线电厂给职工们修建的“百号楼”。不过,现在已经没有人还记得这个名字了,因这几栋小楼都是用红砖搭建并没有粉饰外墙,还用红砖拼出了“毛主席万岁”、“大海航行靠舵手”等醒目的红色标语,更多人把这几栋直接叫“红砖房”。
这几栋红砖房极具特色,其楼房墙壁立面直接紧邻人行道,这样的格局在中国城市里并不多见,有人称,这种场景以及格调的房子印象中在德国城市还可以看到。
70年代末,跃进路的四家工厂有职工万余人,而当时的绵阳还是一个小县城。
上世纪80年代初,伴随国家政策的调整,军工产品需求大幅减少,跃进路期盼的计划订单总是姗姗来迟,于是四家企业开始自谋出路。
从后来看,发展最好的是长虹。因走上了生产电视机的道路,长虹在90年代中期发展至顶峰,成为中国的“彩电大王”,并因一句“以扛起民族工业为己任”的广告语而形象大涨。
上个世纪90年代时,在这条有四家工厂的街道上,甚至整个绵阳市,长虹厂那件灰蓝色的工作服都成了一种荣誉的象征,若是穿着胸前背后印有“长虹”字样的工作服走在街上,惹来的全都是羡慕的眼神。
进入21世纪后,长虹的表现平淡了下来,同时也将大多数现代化生产车间搬至开发区更大更新的厂区。而跃进路4号,作为长虹这个品牌诞生并走至辉煌的地方已经无法承担更多更重要的任务了。
绵阳也逐渐从一个县城发展为人口近500万的四川第二大城市,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跃进路所在位置也从过去的城郊变成了最靠近市中心的地区之一。
50多年过去了,长虹成为世界知名企业,九洲打造成了百亿企业,华丰被长虹合并重组,而涪江有线电厂则完成破产清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