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试题谁有呀,多谢了

急用急用,越快越好,越多越好
好的话追加五分

  《论语》十则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①论语( ) 说( ) 不愠( )
  ②陬邑( ) 三省( ) 传(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学而时习之( )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③诲女知之乎!( )
  ④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⑤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⑥其恕乎!( )
  3.解释下列成语。
  ①温故而知新:
  ②见贤思齐: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论语》是一部 的书。
  5.孔子,名 ,字 ,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
  二、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第一则中谈学习方法及个人修养的句子分别是哪些?
  7.写出文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并将此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曾子说的“三省吾身”具体是指哪些内容?
  9.你对曾子“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怎样看?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二)
  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也?”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之尉,其谁可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10.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谁当南阳县令,他与祁黄羊是什么关系?
  11.祁黄羊向晋平公推荐谁当尉官,他与祁黄羊有什么关系?
  12.祁黄羊推荐的人是否合适?
  13.孔子是怎样夸赞祁黄羊的?
  14.祁黄羊的行为表现了他什么样的优秀品质?
  (三)
  ①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②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③子曰:“不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不启,不悱(口欲言而不能之状)不发。”
  ④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指古代文化),敏以求之者也。”
  (摘自《论语》)
  15.四则中论述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是哪两则?
  16.哪一则文字中存在通假现象?
  17.试着把上述四则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写作
  18.写一段有关学习方法的心得,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①lún yuè yùn ②zōu xǐnɡ chuán
  2.①复习 ②诚实 ③同“汝”,人称代词“你”。 ④“知”通“智”,聪明的。
  ⑤凋谢 ⑥大概,也许。
  3.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②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一样。③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5.丘 仲尼 思想 教育
  二、(一)6.①写学习方法的句子:学而时习之。写个人修养的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而不去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8.①为人谋而不忠乎?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③传不习乎?
  9.为别人谋事应当忠诚,对待朋友应当真诚,对老师传授的知识应当认真学习。
  (二)10.推荐解狐为南阳县令。他与解狐是仇人的关系。
  11.推荐祁午为尉官。他与祁午是父子关系。
  12.这两个被祁黄羊推荐的人,国中人民都认为好。
  13.孔子说:多好呀,祁黄羊的话!对外人不因为同他有仇而不推荐,对自己人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而不推荐,祁黄羊可以说是很公正的。
  14.赞扬了祁黄羊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大公无私的优秀品质。
  (三)15.学习态度:④;学习方法:③。
  16.①“知”同“智”。
  17.①聪明的人不会疑惑,能看清问题;仁爱的人不会忧愁,性格乐观;勇敢的人不会害怕,敢于拼斗。②孔子说:“天冷了,才晓得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③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④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靠勤奋敏捷地学习才得来的人。”
  三、18.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把自己的学习方法与《〈论语〉十则》中谈得的学习方法结合起来。

  同步练习一
  ●活动与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举行学习情况座谈会,让每位同学谈谈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总结出自己的学习名言。
  2.学完课文后,哪一点对自己最有启发,写篇随笔,字数、形式不限。
  3.开放探究
  阅读文段,请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说说这个故事对你的启发。(50字左右)
  动筒(人名)尝于国学(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中看博士论难(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着冠:成年)?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结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岂合:怎么能)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可探究:(1)敢于怀疑。
  (2)不迷信,不盲从。
  (3)要培养创造性思维等。

  《论语》十则

  作 业 导 航
  1.准确解释文中重点词语。
  2.能将课文部分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3.结合文中成语,格言、警句,领会课文思想内涵
  4.背诵全文 一、基础部分
  1.读拼音、写汉字。
  (1)人不知而不(yùn)__________
  (2)学而不思则(wǎnɡ)_______
  (3)思而不学则(dài)__________
  2.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在正确读音的括号内画“√”。
  (1)《论语》十则
  A.lún( ) B. lùn( )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lè( ) B.yuè( )
  3.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解释,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句后括号里。
  (1)学而时习之
  A.及时 B.时常 C.按一定的时间
  (2)有朋自远方来
  A.从 B.自己 C.主动
  (3)学而不思则罔
  A.蒙蔽 B.无,没有 C.迷惑而无所得
  (4)思而不学则殆
  A.呼,差不多 B.危险 C.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按要求默写课文中有关语句。
  (1)作者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下列句子,都有四种翻译,选出翻译最准确的一项。
  (1)学而时习之
  A.学习了,但要按时复习。 B.学习了知识,却不按时温习它。
  C.学习了知识,并且按一定时间去复习它。 D.学习并按时做好练习和预习。
  (2)择其善者而从之
  A.选择其中的好人,跟从他(学习)。 B.选择其中的善人并跟着他走。
  C.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 D.选择并学习他们善良的品德。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6~11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
  7.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8.判断下列文言句子翻译的正误。错的画“×”,对的画“√”。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和新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
  9.《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怎么样?
  二、提高部分
  10.口头翻译下列短文。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三、试一试
  11.由上文最后的一句“孰为汝多知乎?”谈一谈两小儿对孔子的嘲笑有没有道理?

  参考答案:
  一、1.(1)愠 (2)罔 (3)殆 �
  2.(1)A(√) (2)A(√)�
  3.(1)C (2)A (3)C (4)C�
  4.略 5.(1)C (2)C�
  二、6.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
  7.只学习不去思索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动手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8.× 9.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10.略�
  三、11.略(言之成理即可)

  10 《论语》十则

  班级: 姓名:
  1.文学常识:
  《论语》是 经典之一,记录 及其弟子 的 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 ,字 ,
  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 家,儒家学派创始者。他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学生有三千人,其中最著名的七十二人。孔子整理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尚书》《诗经》《周易》,根据鲁国的史料,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2.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论( )语 陬( )邑( ) 愠( ) 三省( )
  传( ) 殆( ) 罔( ) 凋( )
  3.从课文中找出通假字。
  4.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士不可以不弘毅。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从文中找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句子。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6.“而”字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顺接,指用“而”字连接两个部分,意思是顺着下来的,如“学而时习之”这种情况,在白话里通常不必用起连接作用的词。转接,指用“而”字连接的两个部分,意思有转折,如“学而不思”。这里的“而”字同白话里的“可是、但是”相当。从课文中找出顺接、转接的例子。
  表顺接:
  表转接:
  7.找出词类活用的句子。
  8.找出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全班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背诵全文,并把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
  成语:
  格言:
  警句:

  参考答案
  10 《论语》十则
  1.儒家 孔子 言行 语录体 丘 仲尼 春秋末期 思想 教育
  2.lún zōu yì yùn xǐnɡ chuán dài wǎnɡ diāo
  3.“说”同“悦”,“女”同“汝”,“知”同“智”。
  4.(1)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学过的功课,不也高兴吗?“说”同“悦”,愉快。
  (2)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三省:多次检查,反省。
  (3)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故:旧的知识。
  (4)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弄得精神疲惫。罔:迷惑;殆:有害。
  (5)士大夫不能够不强毅。弘毅,强毅。
  (6)自己不愿要的,也不要给予别人。欲:要;施:给,送。
  5.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表顺接: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表转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知而不愠。
  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指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指新知识。
  8.判断句:是知也。(“也”表判断语气)
  省略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了动词“择”。
  可以为师矣:“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之,代能温故而知新的人。
  9.略
  10.略

  10 《论语》十则

  论语
  你了解孔子吗?你知道这位被誉为“圣人”并位列“天地君亲师”的先哲有关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内容吗?《论语》十则就是这样一篇文章。
  ●聪明屋
  做出最佳判断(选择正确读音)。
  (1)论语(A.论lùn B.lún)( )
  (2)不亦说乎(A.shuō B.yuè)( )
  (3)不亦乐乎(A.lè B.yuè)( )
  (4)默而识之(A.shì B.zhì)( )
  (5)人不知而不愠(A.yùn B.wēn)( )
  (6)诲女知之乎!(A.huǐ B.huì)( )
  (7)学而不思则罔(A.wǎnɡ B.mǎnɡ)( )
  (8)思而不学则殆(A.yí B.dài)( )
  ● 成长日记
  参考答案:
  (1)B (2)B (3)A (4)B (5)A (6)B (7)A (8)B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