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是怎样灭亡的?

如题所述

被压扁的沙子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
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
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
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
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
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
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绝灭”,发生过一
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
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
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
的巨大灾难。

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
样的大灾难(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
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
因为当将来面临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为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S. M. Stishov)的苏联科学家
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
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
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
英”(异调注:stipoverite,又叫“超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
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
紧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
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
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
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
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
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
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
这样做呢)。

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存在吗?是的。然而
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

例如,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
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另
外,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
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在这种情况下,它可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
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
通的二氧化硅。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

那么,你可能会说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
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亚里桑那大学的约翰·F·麦克霍思(John F. McHone)和几位合
作者研究了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
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他们在1989年3月1日宣布,利用测试固体物质中的原子排列的现
代技术,即核磁共振和X光衍射,他们确实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
一种原子排列。

这种情况显示,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
吨重的斯石英。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起到平流层中。那么,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19
一.陨石碰撞说:
距今六千五百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曾撞击地球,使得君临地球长达一亿数千万年的恐龙绝种。此理论是由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路易.阿尔巴列斯博士等四位科学家所提出的。
这一颗巨大的陨石,直径大约十公里。因撞击而造成的火山口地形,直径达两百公里。因撞击而产生的能量,若换算成黄色炸药,则相当于一百万亿吨(megaton)。粉尘经由大气层扩散至成层圈。导致地球持续了数个月的黑暗状态。在这段期间中,以恐龙为首的许多生物都因之而绝种。

二.彗星碰撞说:
「彗星碰撞说」是以古生物学者——戴维•劳普以及约翰•塞普柯斯基发表的「古生物的绝种是每两千六百万年发生一次」论点为开端而产生的。路易•阿尔巴勒兹将这个论点及自己的理论送给天体物理学者—查理•谬拉,后来谬拉就认为是由于太阳的半星复仇女神星的引力,周期性地把彗星推向地球的缘故。

三.造山运动说:
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造山运动使得沼泽干涸,许多以沼泽为家的恐龙就无法再生活下去。因为气后变化,植物也改变了,食草性的恐龙不能适应新的食物,而相继灭绝。草食性恐龙灭绝,肉食性恐龙也失去了依持,结果也灭绝了。此一灭绝过程,持续了1,000—2,000万年。到了白垩纪末期,终至在地球上绝迹。

四.气候变动说:
由于板块移动的结果,海流产生改变,更引起气候巨幅的改变。严寒的气候使植物死亡,恐龙缺乏食物而导致了灭亡。

五.火山喷火说:
因为火山的爆发,二氧化碳大量喷出,造成地球急激的温室效应,使得食物死亡。而且,火山喷火使得盐素大量释出,臭氧层破裂,有害的紫外线照射地球表面,造成生物灭亡。

六.海洋潮退说:
根据巴克的说法,海洋潮退,陆地接壤时,生物彼此相接触,因而造成某种类的生物绝种。例如袋鼠,袋鼠能在欧洲这种岛屿大陆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陆上遇见别种动物就宣告灭亡。
除了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以外,还有疾病与寄生虫等的传染问题。

七.温血动物说:
有些人认为恐龙是温血性动物,因此可能禁不起白垩纪晚期的寒冷天候而导致无法存活。因为即使恐龙是温血性,体温仍然不高,可能和现生树獭的体温差不多,而要维持这样的体温,也只能生存在热带气候区。同时恐龙的呼吸器官并不完善,不能充分补给氧,而它们又没有厚毛避免体温丧失,却容易从其长尾和长脚上丧失大量热量。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如果体温降到一定的范围之下,就要消耗体能以提高体温,身体也就很快地变得虚弱。它们过于庞大的体驱,不能进入洞中避寒,所以如果寒冷的日子持续几天,可能就会因为耗尽体力而遭到冻死的命运。

八.自相残杀说:
有人认为造成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它们自相残杀的结果——肉食性恐龙以草食恐龙为食,肉食恐龙增加,草食恐龙自然越来越少,最后终于消失,肉食恐龙因无肉可食,就自相残杀,最后终于同归于尽。

九.压迫学说:
恐龙的数目急增,在植物有限的情况下,造成了草食性恐龙的灭绝,接着靠食用草食性恐龙为生的肉食性恐龙也因为食物的不足而跟着死亡。(疑点:何以恐龙会在历经了长达约两亿年的生态平衡之后突然增加?为此学说成立的重要关键,也直接地造成了许多学者对恐龙异常增产的原因检讨。)

十.哺乳类犯人说:
在中生代后半,已有哺乳类的祖先生存。根据化石的记录,当时的哺乳类体型甚小,数量也十分有限,直到白垩纪的后期,数量才开始急速增加。推测它们属于以昆虫等为主食的杂食性,这些小型哺乳类发现恐龙的卵之后,即不断取而食之。
(本人意见:真的是如此吗?如果哺乳类战胜了恐龙,那么随着哺乳类化石的增加,恐龙的化石应逐渐减少才对,但事实上并没有出现这种化石交替的现象。在其它书的记载,哺乳类化石真正的增加,是在恐龙的时代终了之后。而且,恐龙的化石是在突然之间消失。因此,恐龙被哺乳类消灭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十一.种的老化说:
认为恐龙由于繁荣期间长达一亿数千万年,使得肉体过于巨体化。而且,角和其它骨骼也出现异常发达的现象,因此在生活上产生极大的不便,终于导致绝种。
恐龙中最具代表性的雷龙,体长二十五公尺,体重达三十吨,由于体型过于庞大,使动作迟钝而丧失了生活能力。另外,三角龙等则因不断巨大化的三只角以及保护头部的骨骼等部位异常发达,反而走向自灭之途。
(本人意见:并非所有的恐龙体型都如此庞大,也有体长仅一公尺左右的小恐龙。另外,也有骨骼像鹿一般,能够轻快奔跑的恐龙。但为什么这种恐龙也同时绝种了呢?而且,异常发达的骨骼等部位,在冷血动物体内,推测能够吸收外界的温度,也能放出体内的热,以调节身体的温度,具有非常有利的功能。由此,我对于恐龙因种的老化而绝种的说法表示怀疑。)

十二.生物碱学说:
这种学说认为恐龙所生存的最后时期—亦即白垩纪,开始出现显花植物,其中某些种类含有有毒的生物碱,恐龙因大量摄食,引起中毒而死亡。因为,哺乳类能够藉味觉和嗅觉来分辨有毒的植物,但是恐龙却没有这种能力。
不过,含有生物碱的植物并非突然出现于白垩纪后期,在恐龙绝种的五百万年前已经可以见到。此学说未说明何以恐龙在这段期间内仍能生存。

除了上述的十二种说法之外,还有「传染病」、「来自宇宙的放射线或超新星的爆炸」「未乘上诺亚方舟」、「太阳系震动说」等较鲜为人知的说法,至于那一个才是最好的说法,全凭各人的想法,并没有一定的对与错,毕竟恐龙灭亡之谜还没有真正解开呀!
并没有定论的 有的科学家认为是和地球上气候的变化有关系的 像恐龙这种大型的动物 在地球上气候变冷了后 食物减少了不能适应要灭亡的 有的进化了 像翼龙就逐渐的进化成了鸟了
第2个回答  2020-07-12

恐龙是如何灭绝的?

第3个回答  2020-10-05

恐龙是如何灭绝的?

第4个回答  2019-05-20
大多数人认为是气候变化导致恐龙所食用的植物大量死亡才造成恐龙灭亡的,还有一种说法是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