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内心平静,无欲无求,自然就会知足常乐

出处:散文集《人生不过如此》

作者:梁实秋先生

《人生不过如此》里面的一篇文章,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文中提到西班牙国王拉曼三世,说他在胜利与和平之中统治全国约50年,财富与荣誉,权力与享受,呼之即来,人世间的福祉,从来就不缺乏。在这种境况下,他自己计算,他一生中纯粹的真正幸福快乐的日子总共仅有14天。

扩展资料:

《人生不过如此》一书,是梁实秋人生经历和人生感悟的作品集。梁实秋先生从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到晚年,他从北京到西南,再到台湾,辗转;去过欧洲和美国,跋涉。体验过酸甜苦辣百味人生,耳闻目睹身经世态万象。

这是梁实秋先生人生中或大或小或深或浅的履迹,也是这有常无常、有涯无涯人生际遇变迁。 看梁实秋的人生,体会“享受人生而不沉湎,看透人生而不消极”的人生美学,愿我们大家也能够不计较真与伪,得与失,贵与贱,富与贫,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

梁实秋散文是现代文学公认的典范,智慧、风趣、有学问和见解,却不板起面孔,真正做到深入浅出,是文学爱好者不可不读的经典。《梁实秋作品(珍藏版)》是《雅舍散文》的精选,平凡的题目如《日记》、《胡须》、《信用卡》等。

亦能写出平凡中的真诚,闪现智慧的语花,亲切易读、既博又雅,一派雍容,乐趣横生。读者可在最短的瞬间,如佛家顿悟一般体会到人生处处是学问。《梁实秋作品(珍藏版)》的这些文章跨越了新旧时代,已成为文坛恒星,任何年龄层的读者读来都不会格格不入。

参考资料:梁实秋(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08

意思是一个人内心平静,无欲无求,自然就会知足常乐。

一个人有了开朗、豁达的心境,对人生道路上错综复杂的问题,就能够站得高,看得远,凡事都从大局出发,求大同,存小异;遇事就能“拿得起,放得下”,驱散忧虑、烦恼、苦闷等萦绕心头的乌云,精神自然会轻松而愉悦。

出自当代著名文学家梁实秋的散文集《人生不过如此而已》中的代序《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

扩展资料:

梁实秋文学主张:

他是中国国家社会党党员,否认文学有阶级性。早期梁实秋专注于文学批评,曾委婉的斥过冰心散文,坚持将描写与表达抽象的永恒不变的人性作为文学艺术的文学观。

批评鲁迅翻译外国作品的“硬译”,不同意鲁迅翻译和主张的苏俄“文艺政策”,主张“文学无阶级”,不主张把文学当作政治的工具,反对思想统一,要求思想自由。

这期间和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梁实秋曾被鲁迅先生斥为“丧家的资本家的走狗”,毛泽东也曾把他定为“为资产阶级文学服务的代表人物”。从1927年到1936年,论战持续了八年之久。1936年10月19日鲁迅不幸逝世,对垒式论战也自然结束。

梁实秋文学思想:

梁实秋的人性论批评从人性善恶二元构成、善对恶的适度节制、天才才能洞察绝对真理三方面接受了白璧德的影响,但梁实秋拓展了绝对真理的范畴,强调普遍人性,更偏重实践理性。

在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时,曾选修美国新古典主义大师白璧德的《十六世纪以后之文艺批评》课程,在文艺思想上深受白璧德的影响,从以前的浪漫倾向和唯美倾向转到传统的、古典的倾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实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5-03

意思是一个人内心平静,无欲无求,自然就会知足常乐。

一个人有了开朗、豁达的心境,对人生道路上错综复杂的问题,就能够站得高,看得远,凡事都从大局出发,求大同,存小异;遇事就能“拿得起,放得下”,驱散忧虑、烦恼、苦闷等萦绕心头的乌云,精神自然会轻松而愉悦。

出自当代著名文学家梁实秋的散文集《人生不过如此而已》中的代序《内心湛然,则无往而不乐》。

扩展资料

《人生不过如此而已》整本书共五个部分,收录了梁实秋70篇不同主题的文章,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这是一本记录生活琐事和感想的散文集,分别从生活的态度、习惯、认知等方面下笔,写的是柴米油盐的小事、是医生、警察等普通人的小事。

如第一部分讲述了各种各样的人物脸谱,男人、女人、同学、教授、诗人、医生等等,不同的人不同的特点,作者观察细致,文笔而又不失风趣,在“女人”篇中,梁实秋对于女人特点定义是善变、善哭、胆小、伶牙俐齿,文中所写的人物仿佛就活灵活现出现在眼前一般。

第二部分的文章则侧重讲述人们日常的各种行为习惯,如说到“懒”,梁实秋先由大清早在寒冬暖暖的被窝里起床谈起,再展开叙述,并引用《溪山无尽图》上的题话“懒而不觉,何异草木”,有种让人豁然顿悟之感。说到好习惯,梁实秋在文章中通过旁征博引的叙述,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娓娓道来,句句入心。

梁实秋在其文章的字里行间都表现了一种个人的豁达的生活态度,淡泊名利、超然自得的情怀,一直在用有趣的眼光来看到周边事物,就如同他对于文学的主张一样,文学无阶级性,万事万物皆平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实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9

一个人内心平静,无欲无求,自然就会知足常乐。

1、出自戴安澜将军所著《磨砺集》,原文为:“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惧,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

2、解释:人只要能做到“不忮、不求、不惧”就能无往而不胜,春风得意,乐在其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