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题所述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都是采用传统的,比较保守的教育模式,比如题海战术,固定的解题套路等,这些都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极为不利。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各不相同,在学习中教师往往会忽视他们的这些差异,结果导致他们不敢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只能听从老师的所有要求,这样白白浪费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机会。
要想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意保持学生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发散创造性思维
好奇心是人们对未知事物探索发现的一个心理状态,人人都会有好奇心,每个人对待事物的好奇心重点不同。在小学数学的学习当中,老师要着重培养孩子们对数学课程的好奇心,让他们对正在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比如,在课堂讲课当中,老师可以把一些数学知识和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事情相互结合起来,让学生们通过运用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此来提升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还要经常主动引导小学生积极去发现问题,让他们通过探索研究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案,让他们敢于尝试自己主动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二、发挥学生想象力
想要学好数学这门课程,必须要有很强的逻辑性、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老师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们的深度想象力,提升他们的开放性思维。在讲课时,老师可以创设一些与生活情景相联系的活动,寓教于乐,让孩子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逻辑性和开放性思维。例如在学生们学习完“厘米、分米、米”和“线段、直线、射线”等数学概念后,老师可以让他们分别用脚步和卷尺去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和宽度,让学生们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角度去检测他们测量所得到的数据,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和逻辑创造能力。
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不自信现象,他们对事物的理解都要自己的独特的想法和思考,但是由于怕说错引发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取笑而不敢说出来。数学课堂中也是如此,有时候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们举手回答,会发现大多数学生都不举手,不是他们都不会做这道题,而是好多人知道怎么做,但是又怕说出来跟老师和大家的想法不一样而引起同学们的取笑,更有的学生想试试做这道题,但是又怕做错了被大家嘲笑。这时,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要怕犯错,要相信自己,珍惜勇于表现自我的机会。即使有学生回答问题错误,老师也不要严厉批评,因为学生出现错误也有老师一定的责任,老师要耐心的指导他们,告诉他们怎么去正确解决这个问题,然后牢记于心,以后就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老师要鼓励学生们在课堂当中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敢做敢言,只有做到敢做敢言,抛开自己的胆怯情绪才能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人的思考能力主要体现在会不会思考和敢不敢思考。在数学课堂上,老师要给学生们提供可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诱导他们的去思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们,指的不仅是交给他们正确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为提高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创造良好的思考环境。例如,在学生们学习圆环面积的学习当中,老师可以出一道题,花园是圆形的,直径是5米,要在花园的边缘内侧修一条小河,河宽1米,问这条小河的面积是多少?在学生们做这道题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学生会得出小河内圆的直径是5-1=4米,从而忽略了小河内圆在花园的直径两侧都减少了1米。经过这个问题会发现很多学生们缺乏思考,不够细心,考虑的问题不够全面才会出现这种错误。因此,学生们在日常学习当中需要多多接触这类问题,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克服自己的粗心大意,提高本身的逻辑思维,增强思考能力。
总之,正确的处理好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把学生放到主要位置,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加自主的去学习数学,并着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敢于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最大程度的发挥出学生们的主体作用。老师对于学生的想法和创意要给予指导性的鼓励和肯定,不能歧视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让孩子在数学学习当中,感受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乐趣,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数学的技能知识来帮助他们全方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学好数学课,才能增加他们的思维深度,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