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亦有道”的下一句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下一句是:何适而无有道耶?

出处:春秋 庄周 《庄子·外篇·胠箧第十》

原文:跖之徒问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译文:

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做强盗也有规矩和准则吗?”盗跖回答说:“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和准则呢?凭空推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

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这就是仁爱。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

扩展资料: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想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周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司马迁在《史记》用精练的一二百字介绍了庄子的生平,并未提起庄子的字,字子休是由唐人提出的。说他著书十余万言,用来辨明老子的主张的。

庄子的文章结构,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富表现力,极有独创性。

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致的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6

下一句是:何适而无有道耶?

出处:春秋 庄周 《庄子·外篇·胠箧第十》

原文:跖之徒问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译文:

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做强盗也有规矩和准则吗?”盗跖回答说:“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和准则呢?凭空推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

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这就是仁爱。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

扩展资料:

盗亦有道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dào yì yǒu dào,是指小偷也有偷盗的道义,即使是当贼的,也有他们的所谓“行为规范”。

在盗跖看来,具备五点方能成为大盗。偷窃之前,判断情况以决定是否可以下手,为智;能猜出房屋财物的所在,为圣;行动之时,一马当先,身先士卒,为勇。

盗完之后,最后一个离开,为义;把所盗财物公平分给手下,为仁。盗跖认为,强盗如果要发展壮大,成为大盗,或成就一番大事,就必须采取圣人之道,否则,就只能成为蝇营狗苟的鼠辈之贼。

人物介绍:

柳下跖, 春秋、战国之际奴隶起义领袖。一作跖。在先秦古籍中被诬为“盗跖”和“桀跖”。约公元前475年,春秋末期的鲁国西北部柳下屯(今濮阳柳屯)人展雄,领导了九千人的奴隶大起义。

他追求“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的平等社会。孔子劝他效法“圣人之行”,罢兵休卒。柳痛斥曰:“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走归,无复言之!”

柳下跖的事迹,《孟子》《史记》《汉书》多次提及,他率领起义军转战黄河流域,惩恶扬善,杀贵族,救奴隶,攻城池。

没收奴隶主的财物,所到之处,“大国守城,小国入保”,各诸侯国望风披靡。活动范围由泰山以南的鲁国,到达了晋国、齐国的局部地区,沉重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

推动了我国历史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由于奴隶主统治阶级的镇压,起义失败,柳下跖也在作战中牺牲。”起义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空前的。

《荀子》一书称颂柳下跖“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可见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及这支起义队伍在社会中的广泛影响。人们怀念着这位杰出的奴隶起义领袖。

铭记着他的丰功伟绩,在当今济宁市内的曲阜、兖州、泗水,乃至山东的章邱、河南的某些地区,仍然流传着柳下跖的动人故事,据传,泰山傲徕峰上有柳下跖的插旗石。

峰东的“大校场”、“小校场”,峰下的“跑马场”,就是当年柳下跖的练兵场。泰山西麓和西南麓有当年柳下跖使用和筑造的上马石和川道等遗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5

下一句是:何适而无有道耶?

出处:春秋 庄周 《庄子·外篇·胠箧第十》

原文:跖之徒问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译文:

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做强盗也有规矩和准则吗?”

盗跖回答说:“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和准则呢?凭空推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这就是仁爱。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

扩展资料

盗跖(zhí),中国民间传说中,春秋时期的率领盗匪数千人的大盗。传说原名展雄,姬姓,展氏,名跖,一作蹠,又名柳下跖、柳展雄,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盗跖”和“桀跖”。当时鲁国贤臣柳下惠(柳下季)之弟,为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因以展为氏。

在《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篇中假托盗跖与孔子之间的对话,一方面以一种激进的角度表达了道家绝圣弃智、保身全命的理念;另一方面又以盗亦有道的论说延续了庄子一书的讽世主题,在此文本中的跖亦表现出强烈的道家色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盗亦有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3


出自《跖之徒问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智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翻译:

    盗跖的门徒向盗跖问道:“做强盗也有规矩和准则吗?”盗跖回答说:“到什么地方会没有规矩和准则呢?凭空推测屋里储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率先进到屋里,这就是勇敢;最后退出屋子,这就是义气;能知道可否采取行动,这就是智慧;事后分配公平,这就是仁爱。以上五样不能具备,却能成为大盗的人,天下是没有的。

作者简介:

    庄子,姓庄,  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 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1]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