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股肱之臣李鸿章,为何会自嘲自己仅只是个“裱糊匠”?

如题所述

20世纪末的清王朝摇摇欲坠,如果不是有李鸿章这位“肱股之臣”苦苦支撑,清王朝早就没了。正因为李鸿章甘愿为清政府做一个修补匠人,“哪里需要补哪里”,才会自嘲裱糊匠。

所谓裱糊匠,就是专门补救窗子上破旧窗纸的匠人。一般情况下,他们不会给窗子换新,只会在旧窗纸的基础上“缝缝补补”。对李鸿章来说,他干的事情和裱糊匠一样:在清政府这扇摇摇欲坠的窗子上“逢逢补补”,尽可能让它多撑一会儿。

第一次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改良派认识到中西方武器装备之间的差距,开始大力倡导洋务运动。他们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就能以此追赶西方列强的脚步。

洋务运动的领袖之一正是“裱糊匠”李鸿章,在他看来,只要学习到西方的先进技术,再把它武装到清军,清朝就会重新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继续屹立于世界东方。不过很可惜,洋务运动失败了,因为它在本质上只是地主阶级改良运动,并没有破釜沉舟、一改到底的勇气。李鸿章受到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强烈抵制,自然无法成功。

这一点直到李鸿章晚年才想明白,所以他说自己是“裱糊匠”。如果让晚年的他选择,李鸿章肯定不会继续当裱糊匠,破而后立是最好的选择。只有先建立新的政治制度,才能开始着手军事、经济方面的改革。

除了内政外交方面,李鸿章还是资深的“消防员”和“裱糊匠”,每次清朝打了败仗,需要和外国签订商权辱国的条约时,清政府就会派外交官李鸿章出场。那有的朋友就要问了,如果不签条约会怎么样?按照当时的事态发展,清政府很可能直接被灭。

正是由于李鸿章不停地给清王朝这层快要破完的窗子“缝缝补补”,才会让他苟延残喘,活了那么多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2
因为洋务运动最后失败了,而李鸿章本来想通过洋务运动来挽救清朝的灭亡,但是后来他发现他们所做的一切,不过只是修修补补,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他才会自嘲自己是个裱糊匠
第2个回答  2020-06-12
越伟大的人自己越会自谦,李鸿章是个相当伟大的人物,这样说只不过更接地气,更平易近人
第3个回答  2020-06-12
因为李鸿章经常要挽救清政府,对清政府缝缝补补的,所以会自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