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式助听器是什么?

如题所述

耳内式助听器(in-the-ear,ITE),也称为耳甲腔式助听器。耳内式助听器是最早开发应用的定制式助听器。它占据耳甲腔和耳甲艇,从解剖学来讲,也叫耳甲式助听器。其外壳是根据听障者的耳甲腔形状定制的,麦克风、放大器和耳机全部放在定制的外壳内,外部不需要任何导线和软管,能全部放在耳甲艇、耳甲腔和外耳道内,比较隐蔽轻便。此类助听器的麦克风入口位于助听器外侧面,比起耳背式助听器更符合人耳感受声音的自然位置,耳内式助听器体积和面板面积相对较大,使双麦克风技术较易得到应用。
与耳道式助听器(ITC)和完全耳道式助听器(CIC)相比,耳内式助听器的优点在于:
适合听力损失的范围较宽,输出功率较大;
可以方便地安装双麦克风、拾音线圈等附件元件;
更换电池、调节音量等操作教ITC、CIC容易些。
同档次同机型耳内式助听器比ITC、CIC,价位更经济一些。[2]
耳内式助听器有以下缺点:
由于儿童的耳道未发育定形,需定期更换外壳,因此不适合儿童使用;
和耳背式助听器相比,其麦克风与授话器的位置较劲,容易产生声反馈;
对于老人及双手欠灵活者来说,更换电池、调节音量还是不太方便;
虽然位于耳内,其外形还是偏大,很容易被看到;
内部机芯容易受通过出声孔进入的盯聍的影响而损坏;
耳甲腔式助听器充满整个耳甲腔,有些患者会因为过多皮肤受封闭而感到不舒服;
容易产生堵耳效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6
耳内式助听器(in-the-ear,ITE),也称为耳甲腔式助听器。耳内式助听器是最早开发应用的定制式助听器。它占据耳甲腔和耳甲艇,从解剖学来讲,也叫耳甲式助听器。其外壳是根据听障者的耳甲腔形状定制的,麦克风、放大器和耳机全部放在定制的外壳内,外部不需要任何导线和软管,能全部放在耳甲艇、耳甲腔和外耳道内,比较隐蔽轻便。此类助听器的麦克风入口位于助听器外侧面,比起耳背式助听器更符合人耳感受声音的自然位置,耳内式助听器体积和面板面积相对较大,使双麦克风技术较易得到应用。
第2个回答  2019-09-11
耳内式助听器(in-the-ear,ITE),也称为耳甲腔式助听器。耳内式助听器是最早开发应用的定制式助听器。它占据耳甲腔和耳甲艇,从解剖学来讲,也叫耳甲式助听器。其外壳是根据听障者的耳甲腔形状定制的,麦克风、放大器和耳机全部放在定制的外壳内,外部不需要任何导线和软管,能全部放在耳甲艇、耳甲腔和外耳道内,比较隐蔽轻便。此类助听器的麦克风入口位于助听器外侧面,比起耳背式助听器更符合人耳感受声音的自然位置,耳内式助听器体积和面板面积相对较大,使双麦克风技术较易得到应用。 [1]
第3个回答  2019-10-30
外壳是根据听障者的耳甲腔形状定制的,麦克风、放大器和耳机全部放在定制的外壳内,外部不需要任何导线和软管,能全部放在耳甲艇、耳甲腔和外耳道内,比较隐蔽轻便。此类助听器的麦克风入口位于助听器外侧面,比起耳背式助听器更符合人耳感受声音的自然位置,耳内式助听器体积和面板面积相对较大,使双麦克风技术较易得到应用。
第4个回答  2020-04-14
对于有条件佩戴耳背式助听器的人来说,除了外形美观,不易于发现外;打电话相对于耳背机会更方便,耳背机的麦克风在机身上,需要收集来自麦克风的声音,就必须将电话听筒置于耳朵后上方,才能更好地接听电话,耳内式的麦克风和机身是一体化,便于接听;夏天的汗水也是耳内式相对的一个优势,耳背机贴近头部,头发的汗水更容易进入机体内部,导致零器件损坏,耳内式的防潮更有优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