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采购模式与供应链下的采购模式有哪些区别?

如题所述

供应链模式下降低石化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的对策2005.12.7\x0d\x0a采购风险是指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各种意外情况的出现,使采购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偏离的程度及可能性。现代供应链采购模式与传统采购模式相比,不管是运作手段还是操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采购风险也增加了许多。因此,研究供应链采购模式下规避物资采购风险的规律十分必要。\x0d\x0a一、传统采购模式下应对采购风险的手段及特点\x0d\x0a传统采购模式在操作方式和透明度等方面相对落后,其规避采购风险的手段也有自身的特点。\x0d\x0a信息保密工作比较严格。供应商的选择、价格的确定,多半通过比质、比价、招标、采购和商务谈判来完成。因此,需方为了通过供应商的多头竞争,从中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往往会保留自己的许多信息。同样,供应商为了在竞争中获胜,赢得市场份额,也会隐瞒自己的信息。由于供需双方均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很少披露乃至不披露有关信息,所以,采购风险也会相对较小。\x0d\x0a注重事后的把关。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下,因为采购一方很难参与供应商的生产组织过程和有关质量控制活动,因而相互工作是不透明的。因此,质量和交货期的控制一般是通过签订合同、按标准条款验收、催交催运、到货复检、事后质量验证等方法把关,以达到降低采购风险的目的。也就是说,在传统物资采购模式下,供需双方基本没有质量控制方面的合作。\x0d\x0a多追求眼前利益。在传统采购模式下,供需关系是临时的或短期合作的关系。采购中,需方更多的时间是消耗在讨价还价、解决日常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频繁更换供应商或只考虑当前行情,调整采购计划和库存储备量,供需双方缺乏需求信息的沟通和长期的合作机制。\x0d\x0a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特点\x0d\x0a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现代的、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实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采用系统方法整合供应商、生产制造商、零售商的业务流程,提高成员企业的合作效率,使产品及服务以正确的数量、质量,在正确的时间、地点,以最佳的成本进行生产与销售。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与传统采购模式相比,发生了方面的转变:\x0d\x0a一是从为库存采购到为订单采购的转变。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采购的目的就是为了补充库存,即为库存而采购,采购过程缺乏主动性,采购计划较难适应需求的变化。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活动紧紧围绕用户需求而发出订单,因而不仅可及时满足用户需求,而且可减少采购费用,降低采购成本。\x0d\x0a二是从内部资源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采购管理注重对内部资源的管理,追求采购流程的优化、采购环节的监控和与供应商的谈判技巧,缺乏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转向对外部资源及对供应商和市场的管理,增加了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和市场的分析,加强了与供应商在产品设计、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了超前控制,供需双方合作双赢的局面。\x0d\x0a三是从一般买卖关系向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甚至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转变。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与供应商的关系是一般短期买卖关系,采购理念停留在压榨供应商,频繁更换供应商上,无法共享各种信息。在供应链模式下,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甚至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共享库存和需求信息,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共同研究制定降低成本的策略,把相互合作和双赢关系提高到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x0d\x0a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降低物资采购风险的对策\x0d\x0a集中采购。集中采购是降本治散、治乱的利器。通过集中采购,加大企业在市场进行价格、质量、服务谈判的筹码,提高其在供应链节点上作为核心企业的位置,摆脱供应链上各自为战、分散对外的被动局面,充分发挥联合优势,实现统一对外,提高抗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达到效益最大化目标。中石化集团公司推行的“集中采购、归口管理、统一储备、统一结算”的物资供应体制,正是符合供应链管理的采购理念,是使物资采购环节成为企业利润摇篮的一种现代管理模式。\x0d\x0a选择合适供应商。首先对企业需用物资按照物资自然属性、使用用途等标准进行科学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类别物资和对企业的重要程度、采购的难易程度和可靠程度,将其划分为重点、次重点、次要等管理类别,并根据实际情况,注重对供应商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进行事前审核和监控。尤其对于重点采购的物资,更应严格其供应商准入制度。可由企业组成若干个联合调查小组,对供应商生产条件、设备状况、质量保证体系、财务指标、银行信誉、企业业绩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调查,并采取科学评价体系,综合评估供应商的实力,进而选择质量可靠、价格合理、服务优良、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立其名录,以降低采购风险。\x0d\x0a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通过给供应商提供需求信息、反馈物资使用情况或加强对供应商的业务培训,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帮助供应商建立起促进和保证质量的机制。为抓好源头,还可以参与供应商的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控制过程,共同制定有关产品的质量标准,促使供应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采购风险,真正实现以“双赢”为目的的战略联盟。\x0d\x0a加快物资采购的信息化建设。积极尝试应用电子商务和ERP等先进的管理系统,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在企业内部应努力搭建集录入、操作、查询、监控等功能为一体的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网络平台,以实现基础数据一输百用,使各采购环节有机协调和配合起来。通过直观迅捷的网络平台,不仅可加强对采购过程中的监控,使采购做到程序化、透明化、规范化、高效化管理,还可以大大降低因延期、误期而导致的采购风险。\x0d\x0a推行准时制采购(JIT采购)管理模式。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准时制采购,即做到数量、时间、地点、价格、来源的五个准确。推广和实施准时制采购,可有效利用社会库存,降低本企业库存,甚至可实现本企业部分物资零库存的目标。这不仅可以极大提高采购工作效率,降低库存资金风险,而且可保证物资供应和企业需求同步化运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30
供应链模式下降低石化企业物资采购风险的对策2005.12.7
采购风险是指在物资采购过程中由于各种意外情况的出现,使采购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相偏离的程度及可能性。现代供应链采购模式与传统采购模式相比,不管是运作手段还是操作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其采购风险也增加了许多。因此,研究供应链采购模式下规避物资采购风险的规律十分必要。
一、传统采购模式下应对采购风险的手段及特点
传统采购模式在操作方式和透明度等方面相对落后,其规避采购风险的手段也有自身的特点。
信息保密工作比较严格。供应商的选择、价格的确定,多半通过比质、比价、招标、采购和商务谈判来完成。因此,需方为了通过供应商的多头竞争,从中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往往会保留自己的许多信息。同样,供应商为了在竞争中获胜,赢得市场份额,也会隐瞒自己的信息。由于供需双方均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很少披露乃至不披露有关信息,所以,采购风险也会相对较小。
注重事后的把关。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下,因为采购一方很难参与供应商的生产组织过程和有关质量控制活动,因而相互工作是不透明的。因此,质量和交货期的控制一般是通过签订合同、按标准条款验收、催交催运、到货复检、事后质量验证等方法把关,以达到降低采购风险的目的。也就是说,在传统物资采购模式下,供需双方基本没有质量控制方面的合作。
多追求眼前利益。在传统采购模式下,供需关系是临时的或短期合作的关系。采购中,需方更多的时间是消耗在讨价还价、解决日常问题的过程中,往往频繁更换供应商或只考虑当前行情,调整采购计划和库存储备量,供需双方缺乏需求信息的沟通和长期的合作机制。
二、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现代的、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实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采用系统方法整合供应商、生产制造商、零售商的业务流程,提高成员企业的合作效率,使产品及服务以正确的数量、质量,在正确的时间、地点,以最佳的成本进行生产与销售。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采购与传统采购模式相比,发生了方面的转变:
一是从为库存采购到为订单采购的转变。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采购的目的就是为了补充库存,即为库存而采购,采购过程缺乏主动性,采购计划较难适应需求的变化。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活动紧紧围绕用户需求而发出订单,因而不仅可及时满足用户需求,而且可减少采购费用,降低采购成本。
二是从内部资源管理向外部资源管理转变。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采购管理注重对内部资源的管理,追求采购流程的优化、采购环节的监控和与供应商的谈判技巧,缺乏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转向对外部资源及对供应商和市场的管理,增加了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和市场的分析,加强了与供应商在产品设计、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了超前控制,供需双方合作双赢的局面。
三是从一般买卖关系向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甚至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转变。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中,与供应商的关系是一般短期买卖关系,采购理念停留在压榨供应商,频繁更换供应商上,无法共享各种信息。在供应链模式下,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甚至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共享库存和需求信息,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共同研究制定降低成本的策略,把相互合作和双赢关系提高到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降低物资采购风险的对策
集中采购。集中采购是降本治散、治乱的利器。通过集中采购,加大企业在市场进行价格、质量、服务谈判的筹码,提高其在供应链节点上作为核心企业的位置,摆脱供应链上各自为战、分散对外的被动局面,充分发挥联合优势,实现统一对外,提高抗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降低成本,达到效益最大化目标。中石化集团公司推行的“集中采购、归口管理、统一储备、统一结算”的物资供应体制,正是符合供应链管理的采购理念,是使物资采购环节成为企业利润摇篮的一种现代管理模式。
选择合适供应商。首先对企业需用物资按照物资自然属性、使用用途等标准进行科学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类别物资和对企业的重要程度、采购的难易程度和可靠程度,将其划分为重点、次重点、次要等管理类别,并根据实际情况,注重对供应商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进行事前审核和监控。尤其对于重点采购的物资,更应严格其供应商准入制度。可由企业组成若干个联合调查小组,对供应商生产条件、设备状况、质量保证体系、财务指标、银行信誉、企业业绩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调查,并采取科学评价体系,综合评估供应商的实力,进而选择质量可靠、价格合理、服务优良、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立其名录,以降低采购风险。
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通过给供应商提供需求信息、反馈物资使用情况或加强对供应商的业务培训,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帮助供应商建立起促进和保证质量的机制。为抓好源头,还可以参与供应商的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控制过程,共同制定有关产品的质量标准,促使供应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采购风险,真正实现以“双赢”为目的的战略联盟。
加快物资采购的信息化建设。积极尝试应用电子商务和ERP等先进的管理系统,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在企业内部应努力搭建集录入、操作、查询、监控等功能为一体的物资采购管理信息网络平台,以实现基础数据一输百用,使各采购环节有机协调和配合起来。通过直观迅捷的网络平台,不仅可加强对采购过程中的监控,使采购做到程序化、透明化、规范化、高效化管理,还可以大大降低因延期、误期而导致的采购风险。
推行准时制采购(JIT采购)管理模式。供应链环境下采购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准时制采购,即做到数量、时间、地点、价格、来源的五个准确。推广和实施准时制采购,可有效利用社会库存,降低本企业库存,甚至可实现本企业部分物资零库存的目标。这不仅可以极大提高采购工作效率,降低库存资金风险,而且可保证物资供应和企业需求同步化运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