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都把东西放袖子里,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如题所述

宽袖和大袖,想放得下东西,必须要装一个暗袋。一般咱们看到的古人穿的宽袍大袖,是在袖子里面缝有跟袖口开口方向相反的口袋,口袋呈收口的梯形状,可以放一些银两、书信等东西,比较方便。还由此出现一些名词,比如“袖珍”,原意指的就是衣袖里藏的小件奇珍宝物,“两袖清风”说的是袖子里没有装钱,所以很清贫。
个别衣服也能装大物件,如“窃符救赵”中,信陵君夺兵权杀晋鄙时用的就是“朱亥袖四十斤铁椎”。而且这些口袋多在手肘后,而非袖口处,这样是为了避免抬起手臂时东西掉出来。东晋葛洪的医书《肘后备急方》中的“肘后”就是说这书能放在肘后的口袋里随身携带。不过清朝入关后,便改掉了这种设计。
不过,人们穿大袖衣服时,里面不可能光着身子露胳膊,外衣里面加件垂胡袖中衣,就又能袖内藏物了。
还有一种袖子,表面看起来袖口宽大,实际上开口只比手腕大不了多少,其他部分都是缝合的。这种设计在和服中也有出现,如果硬要塞东西进去,容量确实是够的,只不过想原路拿出来,免不了抓耳挠腮一番。
垂胡袖是特殊的袖形,可以容纳香袋、手帕、几枚小钱之类的小物件。
不过,出于美观和方便的双重考虑,袖子里能放的东西极其有限,不能太重,也不能太大,至于掏出一锭银子?除非你想买下整座客栈,古代生活哪里有机会花那么多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6

第2个回答  2019-05-21

为什么古代人把东西放在袖子里不会掉下来?

第3个回答  2018-04-20
袖子里面是有个对折形成的袋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