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大门过于堂,家败人丁亡,有没有道理?

如题所述

在农村,建房是家家户户的大事,房子不仅是农村人长期生活和居住的地方,也关系到整个家庭的面子。我们农民的愿望是非常简单朴实的,都希望家庭美满,后代子孙昌盛!因而,在做一些事的时候不管是不是迷信,都希望能够惠及子孙,图个心安!就比如这一句老话“大门过于堂,家败人丁亡”,又是什么道理呢?

从字面意思上看,这其实指的是是农村建房的一种老规矩:院子大门的高度一定不能超过堂屋,否则就会给家庭带来不好的影响。当然这样说起来确实有点危言耸听,但其实世间万物都是有据可循的,之前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联系。农村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其实也有好几方面的原因。


如果大门比厅堂高,那么这在格局上来说就成了“闭”,那么这个屋子的空气就不流通了,房子里面也会变得潮湿,容易发霉,如果人们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居住,就很容易生病。虽然到不了家败人丁亡的地步,但是会时不时生病。

而且在农村,老人认为堂屋为“祖”,大门为“少”,这是伦理关系,也体验了“尊老爱幼”的传统,自然不可逾越。农村人追求长幼有序,不管长辈混得好还是不好,他都要排在子孙的前面,就像一个队伍的领头羊一样。如果大门的高度比堂屋高的话,那就是从侧面反映了子孙的地位比长辈高,这样一来就显得没有了礼教。

出于对整个家庭和子孙后代的发展考虑,农村才有了大门不得过于堂的规矩,很多人户在动工之前,都会对这方面进行多次确认。其实老话和俗语等都属于前人的经验,由于现在面临的情况不同,我们在参照这些经验的时候可以进行有选择性地区分,住哪儿都一样,只要真正做到孝顺父母就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