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被称为诗圣的是谁,他经历了什么才会这么哀伤?

如题所述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以上是诗圣杜甫著名的作品《春望》,这是一篇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对于这首诗的背景和内涵相信也有不少人有所了解。

但是,诗圣杜甫为何如此哀伤,我们大多数人恐怕还是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杜甫和他的《春望》。

杜甫是生活在唐玄宗时代的诗人,他前半生经历了“开元盛世”的繁华,后半生则经历了自“安史之乱”后的国家残破,一喜一悲,由盛转衰,使得杜甫耳闻目睹种种惨景不由得发出千古悲歌。这一点倒是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心路历程颇有几分相似,只不过曹雪芹感慨的不过是自己一家,而杜甫悲叹的却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

《春望》创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6年,这一年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杜甫被叛军俘虏,押解到长安,他看到曾经繁华无比的大唐都城如今变成了一片废墟,不禁心中感慨,悲怆无比,这才写下了《春望》这首诗词,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现在读来还是令人悲从心生,不能自己。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杜甫究竟看到了什么导致他如此感慨,如此悲伤呢?

我们知道杜甫除了《春望》,还写了《三吏》《三别》等著名的诗词,其实,我们纵观杜甫的作品,几乎就能看到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衰败以及百姓的悲惨遭遇。

安禄山率领的北方三镇有部队近二十万,而当时唐王朝全国的兵力不过八十多万,安禄山一人掌握了近四分之一的部队,且尽为精锐部队。

这股巨大的力量发动叛乱,时间长达八年,在这八年之中,叛军不仅席卷华北平原,而且攻破了唐王朝的首都长安。

长安是唐朝的心脏,这里鼎盛时人口曾达到百万人以上,这里不仅汇聚了全国的财富,而且汇集了世界各地的精英,大家在这里生活、学习、经商。

然而,安史之乱后,长安城变为一片废墟,人口锐减,断壁残垣,杜甫面对曾经繁华的都城变成这样,其悲伤感叹可想而知。

安史之乱八年据说造成三千多万人口损失,而唐朝鼎盛时人口不过八千万,也就是说,一场叛乱导致中国人口减少近40%。

安史之乱中,爆发了无数血战,有的甚至流传为千古佳话,比如困守睢阳的张巡,为了抵抗叛军甚至杀死了自己的女人给将士们做肉粥吃。名臣大将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当时百姓的悲惨了。

所以,杜甫后半生所见所闻可谓悲惨至极,说是“人间地狱”也并不为过,所以,诗圣才会写出如此悲伤的诗词。

诗仙李白是幸运的,他生活在盛唐,他的诗词都是慷慨激昂,壮志凌云。而杜甫后半生则是不幸的,他耳闻目睹国家破碎,百姓凋残,所以他的诗词多是悲伤凄凉,无尽哀伤。

只是不知道,假如李白和杜甫易地而处,他们各自又会创作出怎样的诗词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