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

快!!!~~

释义:树想静静地呆一会,可是风却让他不停地摇曳。当你想赡养双亲,可能他们已等不及便过世了。

原文: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闲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少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等待”的意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韩诗外传》卷九,原文是“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个叹惜是皋鱼在父母死后有感而发的。
皋鱼周游列国去寻师访友,故此很少留在家乡侍奉父母。岂料父母相继去世,皋鱼才惊觉从此不能再尽孝道,深悔当初父母在世时未能好好侍亲,现在已追悔莫及了!
皋鱼以“树欲静而风不止”来比喻他痛失双亲的无奈。树木不喜随风摆动太多,否则便枝歪叶落;无奈劲风始终不肯停息,而树木便不断被吹得摇头摆脑。风不止,是树的无奈;而亲不在,则是孝子的无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5
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排比句。
前句作为铺垫和引子,给树以思想,讲树自己想静下来可是风却不停的吹,借喻世事的不由己,不如意。
后句略传,在事不由己的基础上递进讲述了悔之晚矣的孝亲思想。孩子想孝敬亲人,可亲人早已不在。
两句连读,大意是,有些事情是你想做也做不了的,而有些你现在能做的事情不去做的话,等你想去做了有可能就没机会做了。
此两句由于内含递进加转折关系,一说物,一讲人,又分别自成一体,所以人们很少两句连引,总是拆开使用。
第2个回答  2016-08-29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我不知出自哪里,但这却是最让我酸楚的话。我好象是最没亲人缘的一个人,生下来后九个月就跟着奶奶,因为妈妈要工作,没办法带我。我是由奶奶用蛋糕一点一点喂大的,十岁以前我好象根本不认识妈妈,她去奶奶家的时候我只当她是陌生人。那时曾经有人故意逗我:“你有妈妈吗?谁是你妈妈呀?”我毫不犹豫的说:“没有,我没妈妈!”“那你是谁生的?”那时奶奶正在自己生豆芽菜,我又毫不犹豫的说:“我是豆芽生的。”于是大人们在大笑之余也给了我平生第一个外号——豆芽。那时侯我是个被宠坏的性情异常刁钻的家伙,不高兴就骂人,回家吃到的必须是奶奶给拿的吃的,否则就扔掉,奶奶被我折磨的够戗,但却依然宠我,我头一天说过想要的东西第二天醒来的时候肯定能在枕头旁找到。而我总是心安理得的要那时很难找到的东西。直到十岁的时候好象才一下开了点窍,稍微听点话了。可也就是这一年,奶奶却在一个早晨突然病了,而这病一开始就能说话了,我好象意识到了什么哭着不肯去上学,姑姑她们说奶奶没事,让我去上学,奶奶不能说话只是依依不舍的看着我,眼神里有痛苦,还有别的什么,长大后我才读懂那种眼神,是牵挂……奶奶就怀着这种牵挂这样走了,是脑溢血,奶奶去时我没能守在身边。后来就回到了妈妈身边,可能因为小时侯没能亲自带大我,也可能完全不需要理由,母亲对子女的爱根本就没有理由,妈妈对我特别的好,我慢慢的接受了妈妈的爱,而妈妈知道我对奶奶的感情,也总是用奶奶的方式那样对我,我发烧觉得冷时奶奶总是解开衣服用她自己的怀抱温暖我,妈妈也这样,奶奶对我做的,妈妈也学着做,后来长到十四五岁妈妈总是给我买很多衣服,希望把我打扮的漂亮,我喜欢画画妈妈也全力的支持我。这种生活只持续到十六岁,妈妈也因为脑溢血去世了,那时我住校,也没能在最后一刻陪伴在妈妈身边,后来我知道妈妈在不能说话前只来得及叫了我一声名字,我虽然没有听见,但我能想象到那份牵挂,正在长大的女儿,正是离不开妈妈的教导的时候……背负这两份沉沉的牵挂,背负着那种不能报答的深深遗憾,我又失去了同样疼爱我的爷爷,我不知道我是怎么了,为什么我的每个亲人去世时我都不能在身边,而他们好象除了带走我的思念外不愿跟我索取任何东西,依然怀念奶奶最后看我的眼神,想起妈妈最后的呼唤依然热泪盈眶,爷爷本来可以享一点儿我的福再走的,可是上天、宿命之类的东西却不给我任何机会。于是有一天看到了这两句话。是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两句话似乎说出了我所有的心声,人去了就再也不能回来,你遗憾的不能有一个来世给你补上。只有珍惜现在的机会好好对自己身边的所有亲人,不要到失去的时候再去懊悔。不要让自己空对着这两句话……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10-08
树木想要静止但是风不停吹,子女想要侍奉父母但是父母已经不在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8-10-09
完事总是没有完美也许树想静,而风却带动了它。等你明白要赡养父母时他们以不摘,要珍惜机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