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如题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都有哪些方面的影响?
希望可以详细列举,非喊口号或者论文性质很强的那种。
或者可以提供相关资料/网址
英文会更好
谢谢
再加上一条。。请不要用任何知道已有的回答复制粘贴。。
基本上已经都看过一遍。。谢谢

应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不论如何影响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国都应敞开大门,适应这一趋势,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握其中机会,面对各种挑战,至于现在的影响是如果可以看一下这篇文章:

经济全球化的代价

经济全球化在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

代价之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将成为一种常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代价之二: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跨国企业常常是大规模货币投机的主要责任者,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不断下降。

代价之三:全球范围内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中国应主动参与

经济全球化具体表现为生产和消费的全球化。生产全球化就是企业不只在本国而是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资源,消费全球化则指消费者不只在本国市场而是在世界范围内买东西。在全球范围内从事生产和贸易,也就必然有统一的全球规则,WTO是一种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多边是优于双边的,至少有一个比较权威的仲裁机构解决反倾销和贸易纠纷。

人们通常只看到加入WTO将给中国出口带来的利益,但中国的贸易得利还应反映在进口上,进口可以使消费者买到更多优质的东西,以更少的钱购买一些商品,消费者所得应是衡量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更重要的是,贸易和投资还带来许多外部效应,使中国的服务质量和态度大大改善,这在经济学上叫做技术外溢,它不同于技术转让,是不用付费的所得。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需做四件事

第一,必须搞活市场经济,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中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必须开放市场。只有开放市场,才能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但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市场不能马上无条件地全面开放,而是要有条件、有步骤地,在适应自身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开放,这样才能产生对贸易双方都有利的效益。

第三,必须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因为市场经济从某种程度上讲是法制经济,所以中国必须遵守规则并参与规则的制定。

第四,必须发展资本市场。任何一个想要让企业家大展宏图的国家,都必须发展其资本市场。但中国虽然拥有高储蓄率,却只有很小一部分流进了私人企业,流入高科技公司的储蓄更是少之又少。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正确处理好三组关系

第一是实行对外开放与参与全球化的关系。我们必须按国际上共同的规则来办事,不能总把希望寄托在国家的保护措施上,尽早参与全球化贸易,就是要逼着我们的企业改革进取,只有这样才能使其竞争力真正得到提高。

第二是缩小国内地区间差距与缩小国际间差距的关系。

第三是扩大内需与增加外贸出口的关系。中国是一个大国,国内市场很大,要将扩大内需作为根本,但不能因此而忽视外贸的重要性。

中国在制定经济全球化战略时,应考虑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多边经济规则的制定,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承认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注意处理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关系。

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将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技兴贸,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只有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含量,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技术发展的跨越。

只有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才能不断从生产关系方面为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06
给你个有关经济全球化的链接:
http://www.china.com.cn/ch-jingji/index.htm
http://search.studa.net/Search/Search.asp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影响有:
1.有利于吸引外资。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发展为它们提供了巨大
的市场。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资直接投资国之一,基本上属于一个
资本净流入国。从1979—1999年底,我国实际利用外资达4595.6亿美元,其中
外商直接投资3059.2亿美元,批准建立的外资企业达21.2万家,外国直接投资
存量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20%。外资的大量引入,对满足国
内资本需求有巨大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的资金,促进
了产业结构的改善和生产力的发展。在吸引外资的同时,我们还引进了一些先进
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经过20多年的努力,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我国国
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1999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3606.3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
值的36.4%。近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额中,靠对外贸易拉动的部分约占两
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每年约1/4左右的经济增长是靠对外贸易实现的。其实
1990年以来,除1993年外,主要都是由于货物贸易的巨额顺差支持着国际收支
经常项目不断保持顺差余额。贸易顺差从1994年起开始连年增长,即便是在出
口环境十分严峻的1998年,仍实现了0.5%的出口增长。
3.有利于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
人口大国。在努力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巨大的农村人口和剩余劳动力始终是一
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但是近些年来,大批乡镇企业的崛起和"三资"企业的发展及
对外贸易的增长,给我国转移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契机。到1999年止,外资企业
吸收劳动力达600多万人。遍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加工带,则吸收了
近两亿农村劳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

Impact on China's economy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1.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the productivity of human society2.The trans-corporation is motive force and the main body strength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the most outstanding behavior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原文]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 about what the globalization would bring to Chinese economy and the reason why the globalization developed so fast. First,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of the world economic environment. Second,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you what is the globalization. Third,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 to Chinese economy and the world economy. At the end of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how should china reply after china join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the productivity of human society, at first ,it is the objective request and result of the scientific technic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have historic significance of progress, and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as the objective trend of a kind of social productivity development, it is independent of people's subjective will. The spring tide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will give our country economy for the futu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culture brings huge influence.
第2个回答  2008-10-14
1、改革开放的要求个不够高更严
2、中国可以更多的借助国际的发展力量和文明
3、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4、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加强了中国的国家力量 加强了中国在第三世界的地位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地位 更利于中国的大国地位和中国在国际上说话的力量 维护国家利益 促进世界公平 维护世界公正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5、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走科教兴国之路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6、随着中国的发展 中国的出口进一步扩大 对外贸易依存度加大 超过60%
7、推促中国的开放体系 包括金融开放 这家具了人民币的升值力度 大量国际热钱涌入中国 中国的经济泡沫加剧 人民币中间汇率的的自由浮动压力进一步加大 增大了中国国家金融风险 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压力
8、国防安全的要求进一步加大 所以我国制造了神州洗礼火箭 发展航空事业
9、区域间合作加强 像东盟10+3 APEC
10、大国关系更加微妙
11、国际经济力量对中国的渗透进一步加强 国际银行纷纷进入中国 类似做空中国A股的事时又发生 只是中国始终把股指期货的推出押后 保证了国家金融的安全
12、经济全球化 我们更富裕了 我们的思维也在发生改变 我们的事业更加广阔了 我们的目标更远了 我们的责任更加大了
13、不管前面道路如何 中国正在复兴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在继续 经济全球化正在继续 我们的责任还在继续 我们得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4、但是 最终 我应用《易经》的一句话:群龙无首,吉
第3个回答  2008-10-04
全球话的意思就是加入开放性的全球贸易系统,受到全球范围的资本,产品和劳动力的影响。
第4个回答  2019-04-15
(一)促进发展模式创新。全球化促进生产、资源、人员、贸易、投资和金融等生产要素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跨国公司已发展到在全球布设研发、生产、销售链条的全球公司阶段。经验显示,一国经济开放度提高与其人均GDP增长之间成正比。无论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如何调整变化,不考虑全球化因素,不利用全球化机遇,就不可能探索出先进的发展模式。

(二)促进国际利益融合。利益融合既表现在经济领域,又表现在其他领域;既表现在双边领域又表现在多边领域。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逐步深化,俱荣俱损局面开始形成。全球经济链条越拧越紧,一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依赖增强。除国家利益外,共同地区利益和全球利益明显增多。利益融合有利于国家关系改善,国家间协调合作增多,出于不同利益而形成的不同“志愿者联盟”不断出现。谋霸权、搞对抗,坚持集团政治和冷战思维越来越不得人心。

(三)促进安全内涵扩展。安全已从传统安全领域扩展到非传统安全领域。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疫病蔓延、移民浪潮和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威胁增大,涉及到经济、民生、社会和自然等广泛领域。非传统安全主要由人类发展的不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自然的不协调引起,其实质是发展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模糊了安全与发展的界限,增大了国际安全合作的紧迫性,挑战着传统安全的主导地位,缓和了国家间的军事对抗关系。如恐怖主义和气候变化不是任何单一国家能够解决得了的,美国在反恐中不得不多方借重国际社会。又如,美俄在导弹防御问题上矛盾尖锐,但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总的来说合作顺利。

(四)促进国家主权转移。全球化促进了国际组织的发展。仅1990至1998年,国际组织就从26656个增至48350个,其中政府间国际组织25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成为全球性规则的制定者和监督实施者、全球性问题的管理者和全球性争端的解决者。WTO在其《关于解决争端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中,全面规定了WTO解决贸易争端的政治方法、法律方法、裁决执行与监督以及救济办法等,并专门设立了争端解决机构(DSB)。的确,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主要行为体,国家主权仍然是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利,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国家主权在越来越多地向政府间国际组织转移。比如,向联合国、地区组织转移政治、外交和军事权利,向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全球公司转移经济权利,向各种各样的其他非政府国际组织转移社会权利。全球化还促使一国的国内规则尽可能与国际规则协调与一致。

(五)推进国际体系转型。现行国际体系的主要特征是:由西方特别是美国主导、国家间名义上平等而事实上不平等、国际组织作用有限、霸权主义和“问题国家”得不到有效制约。现行国际体系在应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问题方面日渐乏力,其调整、完善和转型乃大势所趋。今后几十年内新的国际体系有可能基本形成,其主要特征:一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由于新兴大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振兴,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有利于多强不利于“一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不利于发达国家的变化,“一超”与多强、南方与北方两个力量对比失衡问题有望最终解决。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2020年世界排名前20位的经济大国将重新洗牌,中国将跃居世界第二位,俄罗斯、印度、巴西将跃入前10名,另有部分发展中大国将跃居前20名。美、中、欧、日、俄、印度、巴西等新的各极之间利益融合与相互依存度提高,彼此发生尖锐对抗与全面战争的危险性降低。二是西方与非西方国家共同主导。将来随着美国“一超”地位和西方力量优势的逐步丧失,西方的主导地位将难以维系,多极、西方与非西方将共同主导新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民主化将得到发展。三是国际组织作用增强。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将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强化,对大国和“问题国家”的约束将得到加强。四是国际治理多样化。全球性问题增多将促进国际治理模式多样化,如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大国共治与中小国家共治、全球性国际组织治理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治理等相互结合和相互补充。五是和平渐进性。以往国际体系的变革都是通过战争实现的,这一次国际体系转型可能在保持总体和平状态下通过大国之间、南北方国家间的斗争、协商、妥协以渐进式改良逐步完成。

(六)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人类有可能在全球化、全球性问题、全球利益和全球治理基础上,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打破西方在人类文明中的主导地位,实现对西方文明的总体超越。


我们在看到全球化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其逐渐积累的负面作用也不能忽视。

(一)经济危机。随着全球经济链条日益紧密,能源价格大幅攀升、金融秩序严重失控、大国经济明显衰退诱发全球经济衰退甚至危机的可能性增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其传导的速度、影响的深度可能远远超过以往的世界经济危机。此外,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也最终会威胁全球与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动乱。全球化导致国家间和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都有可能激化。如美、英、法等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大量外移,失业问题突显,社会风潮增多。全球化还使各国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增强,国际问题诱发国内动荡、国内问题引发国际动荡的机率都在增大。

(三)大国对抗。有的国家背离全球化的演进方向、背离人类历史前进的步伐,没有放弃搞霸权主义,没有放弃搞战略扩张,没有放弃搞军备竞赛,没有放弃遏制其他新兴大国。特别是它还将在一二十年内保持战略优势,一旦摆脱当前的战略困境,仍有再次挑起大国对抗的可能,那将对国际体系的转型、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产生严重危害。

(四)地区动荡。全球化中边缘化的国家、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核扩散等,可能使用21世纪头20年内地区热点不是随全球化深入逐步减少而是继续增多,使地区热点对全球安全形势的牵动作用增大,使国际形势在总体和平状态下局部动荡继续加剧。



置身全球化浪潮,要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全球战略意识。

完善国家发展观、利益观、安全观、主权观与国际秩序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搞好五个统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化发展间良性互动。摒弃绝对排外的国家利益观,远离霸权主义那种维护一己私利的国家利益观,把更多的全球利益和地区利益纳入国家利益视野,在推进与外部世界互利共赢中发展并延伸国家利益。创新国家安全观,促进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和平发展的协调,促进维护传统安全与维护非传统安全的协调,促进维护本国安全与维护国际安全的协调,促进军事手段与其他手段间的协调,力争摆脱“安全困境”羁绊,推进安全与发展统一,努力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妥善应对国家主权转移的趋势,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利益发展取舍国家主权让渡,以是否有利于本国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稳定决定对国际干预的立场。充实国际秩序观,在适当参与全球治理中推进和谐世界建设。

增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互动增强,要善于利用全球化机遇促进国内发展,善于利用全球化压力推进国内制度创新,善于规避全球化风险维护自身安全,善于防范国内问题冲击地区和全球安全与发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