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高分!!跪求恩格斯的《自然辨证法》下载或在线阅读的地址?

如题所述

第九章 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系统阐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19世纪40年代中期创立以后,经历了两个时期:从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经历了两个时期:从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主要是在总结革命经验和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验证、丰富、发展了唯物史观和辨证法;而从70年代开始,便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任务是运用唯物辨证法总结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系统地确立和阐述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从而进一步把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后一任务主要有恩格斯来完成的,他最主要的成果集中反映在《自然辨证法》和《反杜林论》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最新自然科学成就的哲学概括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系统确立

一、从新自然观的出发点的制定到自然辨证法体系的确立

系统的确立大体上距离了三个阶段:40年代开始制定新自然官的出发点,50-60年代新自然观的出发点为基础着手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的新材料,70-80年代系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完整体系。

1.新世纪观的形成和新自然观的出发点的制定

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关心自然科学的哲学意义,马克思和恩格斯自然观的转变,同他们整个世界观的转变是同步发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标志着开始制定了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认识论的基本出发点,马克思拟订《提纲》就在于他不仅把实践确定为理解社会生活和人的本质的基础和出发点,而且确立为整个世界观(包括自然观)和认识论(包括自然科学认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但是,要制定新自然观的确立,只有依靠自然科学的实际发展提供相适应的实证的认识材料才能做到。

2.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然科学成就的专题研究和初步概括

马恩对自然科学新材料的研究,重要包括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理以及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三大发现,其成果主要反映在他们的通信中。首先是细胞学说,细胞学说从科学上揭示了各种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了人和其他哺乳动物在机体结构上的吻合,说明了从低级的纤毛虫身上发现的独立细胞无论和低等植物还是高等动物的胚芽以至人的卵子和精子都没有明显的区别,这样就从客观上动摇了宗教和神学的基础,并且在理论上论证了唯心主义的全部荒谬性。

其次是能量守恒定律,这一定律发现,表明了整个自然界的运动的统一已不再是哲学的论断,而是自然科学的事实了。再次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认为进化论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至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的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尝试,而且还做得这样成功。不过,他也批评了著作中的缺点,这主要是指他的经验主义方法论和盲目地把马尔萨斯的理论搬进动植界的做发。

3.恩格斯对自然科学新材料的全面研究和自然辨证体系的确立

1869年7月,恩格斯退出商界,次年2月迁居伦敦,从此他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全面研究。指出:“自然科学只有在物体的相互关系中,在物体的运动之中观察物体,才能认识物体,对运动的各种形式的认识,就是对物体的认识,所以,对这些不同的运动形式的探讨,就是自然科学的主要对象。”,这是恩格斯关于自然辨证法的第一个全面的构想。

从1873年5月到1876年6月,是《自然辨证法》创作的第一个时期。在合格时期,写下了《导言》、《论辨证法》、《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三篇论文,形成《自然辨证法》的基本思想,写于1876年的自然辨证法《导言》,是马克思主义的新自然观基本确立的标志。

二、自然辨证法体系的确立是恩格斯批判地研究自然科学和改造黑格尔辨证法的辉煌成果

1.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系统确立是对自然科学的全部历史和最新成果的哲学总结

恩格斯认为,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在古代,自然科学尚未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只有天文学,数学和力学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远未形成系统的自然科学,和这种状况相适应的是古代朴素的辨证自然观,其特点是以整体的直观和天才的猜测,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运动和变化着的统一整体。

在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统治下,自然科学的研究曾一度被扼杀,15世纪下半叶,在工业生产和文艺复兴的推动下,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起来,《天体运动》(哥)的出版,是近代自然科学宣告从神学的束缚下彻底解放出来的标志。

但是15世纪到18世纪,大部分自然科学的发展还处在收集和整理材料的阶段,把自然界的各种不同的事物和过程相互隔绝开来,撇开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去孤立地进行考察,这就产生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后来,培根和洛克又把这样方法从自然科学领域移植到哲学领域,由此形成了一套形而上学的自然观。这种形而上学的自然观的中心点,是把整个自然界当作永恒的和绝对不变的这样一种见解,这种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在细节上,在经验材料和实证知识上的把握,远远超过了古代朴素的辨证法自然观,而随着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孤立的,片面的自然观,就必定要严重地阻碍科学的进步,并且最后导向唯心主义,从哥白尼宣布向宗教和神学开站,到牛顿提出“第一推动力”,饶过一个圈子,最后又投到上帝的怀抱。

18世纪末,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到综合其研究成果的阶段,最初成果是康德提出了星云假说,他打开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第一个缺口,加上细胞理论,能量,进化论等给这种自然观以决定性的打击。“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砾到太阳,从原生生物到人,都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失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不息的运动和变化中”,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科学基础上的回归,这里存在着“一个本质的差别,在希腊人那里是天才的直觉的东西,在我们这里则是严格科学的以实验为依据的研究的结果,因而其形式更加明确得多。”

2.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系统确立是批判旧自然科学方法论和黑格尔辨证法的积极成果

《资本论》把辨证法运用于一门具体的历史科学(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因而主要是发展了他的历史基础和作为自己科学研究的方向方面;而《自然辨证法》则并不是关于一门具体学科的科学著作,其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和全部自然科学,因而他阐述的重点是辨证法在整个自然科学研究中的一般认识功能和方法论的原则。

第二节 恩格斯对自然唯物主义和辨证法的系统阐述

一、物质及其存在的形式

1.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

首先,恩格斯运用一般与个别的辨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对哲学的物质概念不能做狭隘经验主义的了解。“作为物质的物质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体地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是把事物的质的差异憋开了。因此,和特定的,存在着的物质不同的作为物质的物质不是感性存在着的东西。”

其次,恩格斯根据唯物辨证法的观点批判了把物质归结为某中不可分割的最小微粒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因而不单纯是物质的特性。”“作为物质的本质表现,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的运动本身,和物质自身一样,是不灭的”。“运动,就他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村的位置变动到思维。”

恩格斯不仅提出了“运动一般”的范畴,而且还研究了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他把物质运动概括为五种基本运动形式:机器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和社会运动。还进一步提出了著名的运动的质的不灭性原理,“运动的不可灭性不能仅仅从量上,而且还必须从质上去理解。”“物质在他的一切变化中永远还是物质,他的任何一个属性都不会丧失,因次,物质虽然在某个时候一定要铁的必然性爱地球上毁灭自己最高的精华——思维着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另外的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他重新产生出来。”

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物质的这两种存在形式没有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

二、自然界的辨证本性

“事情不在于把辨证规律硬塞进自然界,而在于从自然界中找出这些规律并从自然界出发加以阐发”。

1.自然界中的两极对立及其相互作用

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是辨证法的两个基本观点,而从联系和运动的观点出发,就必然要承认自然界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奥秘之一。恩格斯进一步阐明了对立统一规律在整个自然界中的客观普遍性,及其在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特殊表现。接近和分离,收缩和膨胀,辐射和吸收,疑聚和扩散,南极和北极,化合和分解等等,都是吸引和排斥这一古老的两极的对立的具体表现。

生物界同样充满了矛盾,“在有机生命中,细胞核的形成同样应看作活的蛋白质的极化”吸收和排泄,同化和异化,生长和死亡,这些都是包含在生物机体中的两极对立的相互作用。“每一个进化同时又是一个退化,因为他巩固一个方面的发展,排除其他许多方面的发展的可能性。”

恩格斯把原因和结果概念放在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加以考察,“为了了解单个的现象,我们就必须把他们从普遍的联系中抽出来,孤立地考察他们,而且在这里不断更替的运动就显现出来,一个为原因,一个为结果。”

在偶然性和必然性的问题上,恩格斯批判了把偶然性和必然性绝对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观点。他认为,这只能导致机器决定论和不可知论的“二律背反”。形式和内容也是如此,“形态(细胞)的分化决定物料分化为肌肤、皮肤等等,而物料的分化又决定分化了的形态。”

2.自然界中从量到质和从质到量的转化

可以把由量变引起质变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由运动量(或能量)的变化而引起的质变,另一种是由于 物质量的变化所引起的质变。质变以量变为前提,但不能把质变归结为量变。

3.否定之否定是整个辨证法运动过程的核心

他认为,从《资本》的思想进程“可以看到马克思所使用的整整一系列辨证的说法:按照本性说是对抗的,包含着矛盾的过程,每个极端向他的反面的转化,最后,作为整个过程的核心的否定的否定。”所谓“整个过程”,是指一个独立的矛盾运动过程的展开和完成,是对立运动的全体,所谓核心,是指贯彻于整个矛盾运动过程的一般规律和必然结局。

恩格斯特别强调确立辨证的否定观的意义,辨证的否定,必须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引出的“自我否定”,他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研究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从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上把握辨证法否定观的关键。“否定的方式在这里首先取决于过程的一般性质,其次取决于过程的特殊性质。”“因此,每一种事物都有他的特殊的否定方式,经过这样的否定,他同时就获得发展,每一种观念和概念也是如此。”

第三节 自然科学的逻辑方法

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逻辑方法的革命

1.自然科学研究离不开逻辑方法

在恩格斯年代,大家都接受了这样一个命题:“凡是感觉中未曾有过的东西,即不存在于理智中。”恩格斯强调:“任何自然科学,都不能仅仅以经验归纳为基础,而必须有理论思维和逻辑推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然科学不能仅仅被当作经验科学,他同时必须是同一科学方法的不同方面。”

首先,就科学的基础和出发点来说,不存在任何丝毫未参入理性和观念的“纯粹经验。”其次,对经验现象的描述也不可能是纯“客观”的,最后,自然科学不像狭隘的经验主义所认为的那样,仅仅局限于经验现象的描述,他必须揭示现象的描述,他必须揭示现象的内部联系,上升为理论。

2.逻辑方法的具体历史性

恩格斯批判了这种形式主义和非历史主义的逻辑观,他指出思维规律的理论决不像庸人的头脑关于“逻辑”一词所想象的那样,是一成不变的永恒真理,也不是康德所说的是人的认识的先验形式,更不是杜林所认为的是“悟性的自由创造”,恰恰相反,他同人的认识内容和认识成果一样,是一定时代人们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产物,是一种人类所特有的“获得性遗传”。

3.辨证法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逻辑方法

黑格尔的巨大功绩就在于系统地研究了辨证逻辑的基本形式,但是由于自然界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辨证本性尚未从自然科学成果中充分显露出来,因此,他仍然是把自然界看作绝对精神的辨证发展的自我异化的表现,不承认自然界本身是辨证地运动和发展着的。这一切表面,由自然辨证法体系的确立所实现的自然科学逻辑方法的革命是双重的:既是自然科学方法的革命,又是辨证法本身的革命。

二、怎样在自然科学中应用辨证逻辑

1.辨证逻辑的基本原则

辨证逻辑是运用唯物辨证法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科学,辨证逻辑和形式逻辑的区别在于:辨证逻辑不仅研究思维形式,而且要研究思维内容,即研究自然界的辨证发展。辨证逻辑不仅承认思维形式的确定性和稳定性,而且在此基础上注重思维形式的灵活性和流动性,以及思维发展规律的辨证性。形式逻辑是对知性思维的研究,他主要适用于日常生活范围和事物的相对稳定状态,而辨证逻辑超越了形式逻辑思维的狭隘界限和日常生活范围,他是辨证的理性思维,包含着广大世界观的萌芽,因此辨证逻辑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反映论基础上的主客辨证法的统一,是辨证法、逻辑学和认识论的一至,其三个原则是:

(1)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 恩格斯指出:“我们的主观的思维和客观的世界遵循同一些规律,因而两者在其结果中最终不能相互矛盾,而必须彼此一致,这个事实绝对地支配着我们的整个理论思维。”

(2)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包罗两个方面:其一是逻辑和事物本身的历史的一致,其二是在思维发展历史中一切重要范畴的历史发展和他在个别思想家的头脑中的发展的一致。

(3)抽象和具体的统一,“具体”可分为感性具体和思维具体,前者是人对实在的具体事物的混沌的表象,后者则是具体事物在思维中的再现,是对象的所有抽象规定性的统一。辨证逻辑同经验主义的归纳法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他不把抽象的规定看作思维的终结,而仅仅看作思维的起点,认为只有作为诸规定综合的具体概念才是理性思维的结果。

2.辨证逻辑的思维形式和逻辑方法

概念是逻辑的细胞,辨证思维“以概念本性的研究为前提”。客观对象本身的辨证性质决定了概念在本性上就是辨证的,这种辨证性主要表现在概念的矛盾性、流动性和相对性。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以抽象同一性的观点来看待概念,否认概念的矛盾性和流动性,在概念之间设置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界限。

判断是概念的联系和展开,恩格斯对判断的辨证法的研究,集中地表现在对判断分类的问题上,形式逻辑知识把“各种不同的判断形式和推理形式列举出来并且毫无联系地并列起来。”恩格斯批判地汲取了黑格尔的合理思想,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发展为基础,把判断分为个别判断、特殊判断和旁边判断,并阐明了判断的辨证发展。

推理是判断的联系和展开,是人类思维中更为复杂的思维形式。人类思维从个别到特殊,再到普遍的认识上升运动,必须通过推理的思维形式来实现。

三、辨证逻辑是探询真理的方法:真理与假说

1.科学理论内容的辨证本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割裂认识过程中经验和理性,理论内容和思维形式的统一,必然导致真理观上的两种对立又互为补充的片面观点:或者把逻辑学和数学看成是先验的“永恒真理”,从中引出人的思维能力的纯粹至上性,夸大认识成果的绝对性而陷入形而上学的独断论;或者把科学仅仅看成是纯粹的“经验归纳”,夸大认识成果的相对性,从中得出“人不能认识无限的东西”的结论,因而导致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

首先,恩格斯从思维本性和认识主体的角度考察了人类认识能力的内在矛盾。“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他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按他的本性,使命,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至上的和无限的,按他的个别实现和每次的实现来说,又是不至上的和有限的。”

不仅人的认识能力存在着矛盾,而且认识对象也存在着矛盾。要完全认识一个对象,就必须在世界的统一整体和全部过程中加以把握。“但是要认识这个体系,必须先认识整个自然界和历史,这种认识人们永远不会达到。”

由此可见,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矛盾“存在于世界和人这两个因素的本性中”,根植于人类认识过程的矛盾性。“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2.科学理论的形成,假说是理论自然科学的发展形式

他强调,“人的全部认识是沿着一条错综复杂的曲线发展的。”在科学理论形成的过程中,不仅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相互渗透,实验手段和逻辑方法协同并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交织在一起,而且包含着种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例如需要幻想——当然是合理的幻想。

3.科学理论的确立,实践是科学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恩格斯看来,“实践不仅是经验的来源,而且是理性范畴和逻辑方法的基础”。就科学理论的确立过程来说,实践的验证是假说转化为科学理论的关键环节,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特别指出,恩格斯不仅把实践作为认识的范畴引进了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各个内重要的是他同时把自然科学研究作为实践的一种形式,归入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

“自然科学和哲学一样,直到今天还完全忽略了人的活动对他的思维的影响,他们一个只知道自然界,另一个之知道思想,但是,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因此,自然主义的历史观是片面的,他认为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的人的历史发展,他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着一段话充分显示了自然辨证法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可以毫无夸张地说,他是恩格斯对整个自然辨证法体系所做的结论。

第四节 在统一世界观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系统阐述

一、《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1.杜的挑战及其在德国党内的影响

杜(1833-1921),是当时德国的一个折中主义哲学家,庸俗经济学家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

2.《反》的写作及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

由于对杜的批判涉及到非常广泛的理论领域,涉及到马克思主义所有三个组成部分的历史和现状,因此正如恩后来说说:“消极的批判成了积极的批判,论站转变为马克思和我所主张的辨证法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比较连惯的阐述”,“百科全书地概述了我们在哲学、自然科学和历史问题上的观点”。更重要的在于:深刻揭示了辨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世界观的基础,唯物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方法论本质,并在各个方面特别是历史观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二、辨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基础

1.科学社会主义同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特别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社会主义才被置于科学的基础上,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改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在有关的时代的经济学中去寻找。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能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发现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也正是因为唯物史观和唯物辨证法的应用造成了其对象和方法的根本变革。

2.杜的空想主义实质上是“特殊普的社会主义”

阉割科学社会主义的辨证唯物论基础,由科学社会主义倒退到空想主义只能导致反动的“普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恩格斯对杜主义所作的历史结论。

三、唯物辨证法同先验形而上学方法的对立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表现

1.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杜“新哲学体系”在方法论上的根本对立

恩格斯指出:“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领教了杜的方法,即把每一类认识对象分解成他们的所谓最简单的要素,把同样的简单的所谓不言而愈的公理应用于这些要素,然后再进一步运用这样得出的结论。”

恩格斯首先揭露了杜这一方法的先验主义本质,指出他同唯物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他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他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应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如果说杜先验主义原则上抄袭了黑格尔,那么在辨证法方面,他则完全同黑格尔相反,在杜看来“矛盾—背理,因尔他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恩格斯还进一步揭示了其认识的根源,根本原因在于他对数学方法和形式逻辑方法抱有错误的观点。

2.先验形而上学必然导致唯心史观和反历史主义观点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杜不是从人们的现实的社会关系出发,而是从所谓的“社会”的最简单的要素出发,提出了“两个人的模式”。他把社会抽象地分解为“最简单的要素”,发现最简单的社会至少是由两个人组成的。诚然,这种“两个人”的模式并非杜“独创性的”发明,而是从启蒙学者以来的整个18世纪思想家所共有的思维方式。这样一来,就造成了杜对待社会的极端反历史主义态度。他说:“暴力和劳动是在构成社会联系时应该估计在内的两个主要要素”(杜)

四、暴力的本质和作用以及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1.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问题观点的系统发挥

杜说:“政治关系的形式是历史上基础性的东西,而经济的依存不过是一种结果或特殊情形,因而总是次等的事实”“当然,这些次等的结果本身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在目前是最能使人感到的,但是本原的东西必须从直接的政治暴力中去寻找,而不是从间接的经济力量去寻找。”

恩格斯批判杜时指出:“暴力在历史中还起着另一种作用,革命的作用,暴力,用马克思的话说,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他是社会运动借以为自己开辟道路并摧毁僵化的垂

参考资料:http://ycl21.blog.sohu.com/32469277.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03
http://www.51xuewen.com/Res/Show.aspx?ResID=21194这个是下载地址,你看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10-04
第4个回答  2008-10-04
http://mkd.lyge.cn/zhanzheng/a69/005.htm
这里可以看,是由德文翻译成中文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