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王的真正意思

如题,今天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敢问是汉,中王还是汉中,王?一个是大汉里面的王,一个是汉中的王?请大家发表意见,别在意分数。

汉中王的意思,是指汉中 王,即汉中(地方)王。这里的汉中,应指古时的蜀汉地区(不是仅指现在的汉中)。

历史上有二个汉中王。首个汉中王为刘邦,第二个是刘备。

汉中王的来历
汉中王是一个诸侯王的封号,历史上首位汉中王为汉高帝刘邦。
公元前206年十月,27岁的项籍攻入秦朝首都咸阳之后,自称西楚霸王,以天下共主的姿态分封各路抗秦将领。原先在未破咸阳之前,盟军共主楚义帝曾言明先攻入咸阳者即为关中王,但项羽由于不满刘邦以逸待劳先进入咸阳,所以片面毁约,故意将其分封到当时较为蛮荒的汉中、巴蜀一带为汉中王,统治汉中郡、蜀郡与巴郡一带。想不到后来刘邦还是凭借这点资本顺利取得天下。在全国统一之后,因为刘邦是汉王(汉中王),故开创的帝国便以汉为国号,称汉朝。
先有汉王,才有汉朝。

汉中王刘备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末,刘备前往隆中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之后,诸葛亮向刘备献上了隆中对。。《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古地名,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刘备率诸将进兵汉中,派遣将军吴兰、雷铜回军成都,都被曹操军所杀。然后刘备在于阳平关,与夏侯渊、张郃等相拒。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春,刘备自阳平关南渡沔水,依山缓缓前进,在定军摆开阵势、安营扎寨。夏侯渊率兵来争夺地盘。刘备命黄忠乘士气正盛是攻击夏侯渊,结果大败渊军,斩杀夏侯渊以及曹军所属益州刺史赵颙等人。曹操自长安率军南征。刘备认为:“曹操就算来了,也无能为力,我必定据有汉川(汉中)。”等到曹操来时,刘备“敛众拒险,终不交锋”,一个多月过去了,曹操未能攻破刘备,而且曹军伤亡惨重。这年夏天,曹操不得不率军退去,刘备于是占领汉中。但此战对蜀中压力也相当大,一度打到“男子当战,女子当运”(青壮男子从军作战,妇女后勤运输)的地步,兵力疲敝不堪,且曹操虽退军到长安,犹虎视汉中,汉中压力依然不减。此时群下上刘备为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死,次子曹丕继任魏王之位,其后废汉献帝,建立了魏朝,称魏文帝。当时盛传献帝已经遇害,甚至魏国边境大臣苏则也不知详情,误信流言为献帝发丧。魏黄初二年(221年),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实现霸业,乃于成都称帝,立国号为汉,史称蜀汉,改元章武元年,蜀汉政权正式建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7-24
应该是汉中/王。其实就是汉中王国的王,汉中王国是汉朝的属国。刘备的那一帮臣子给汉献帝上表的时候还专门说过,以实际控制地区为封国的国土。

不过比较凑巧的是,汉朝的国名来源于刘邦被封为汉王,也就是汉国的王。而这个汉国就是得名于汉中。所以刘备这算是踏着先人的足迹准备重新来一遍,实际上自立汉中王,有着向天下昭示在诸侯中自己是正统的意思。
第2个回答  2012-07-24
是 “汉中”的王。
汉中,就是陕西南部,四川北部一带。刘邦曾经被项羽封为汉王,封地就是那里。
刘备取两川,据汉中。曹操自进魏王,于是刘备也自称汉中王,与之抗衡。
刘备还保留“左将军”的职衔,尽管是虚衔儿。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19
汉中的王。
他自立汉中王,而不是汉王,或者蜀王,或者荆襄王是因为刘邦灭秦之后被封在这个地方,是汉王,刘邦当皇帝以后,汉朝就没有汉王了。
刘备自称汉中王,一方面是避免称汉王有僭越的嫌疑,另一方面也要向天下人表现出自己所处的地位和祖宗刘邦一样,必然能像刘邦一样统一天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7-24
是汉中的王。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春,刘备自阳平关南渡沔水,依山缓缓前进,在定军摆开阵势、安营扎寨。夏侯渊率兵来争夺地盘。刘备命黄忠乘士气正盛是攻击夏侯渊,结果大败渊军,斩杀夏侯渊以及曹军所属益州刺史赵颙等人。曹操自长安率军南征。刘备认为:“曹操就算来了,也无能为力,我必定据有汉川(汉中)。”等到曹操来时,刘备“敛众拒险,终不交锋”,一个多月过去了,曹操未能攻破刘备,而且曹军伤亡惨重。这年夏天,曹操不得不率军退去,刘备于是占领汉中。但此战对蜀中压力也相当大,一度打到“男子当战,女子当运”(青壮男子从军作战,妇女后勤运输)的地步,兵力疲敝不堪,且曹操虽退军到长安,犹虎视汉中,汉中压力依然不减。此时群下上刘备为汉中王。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