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用支出明细表

如题所述

费用(经费)支出明细表出正表格式,依据资金来源渠道和《一般预算支出目级科目》顺序作纵横排列。

一、横向排列顺序。

(1)经常性支出,包括财政拨款支出、预算外资金支出。

(2)专项支出,包括财政拨款支出、预算外资金支出。

二、纵向排列顺序,依据财政部制定印发的《一般预算支出目级科目》的编码顺序逐项填写。

(1)人员支出中的基本工资、津贴等目。

(2)日常公用支出中的各目。

(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各目,四是固定资产购建和大修理各目。

扩展资料:

除了费用(经费)支出明细表,还需要制作管理费用明细表,利用管理费用明细表可以分析管理费用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考核各项管理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

该表一般可分本年计划数、上年同期实际数、本月实际数和本年实际数等部分。其格式如下所示:

(1)横向排列顺序包括本年计划数、上年同期实际数、本月实际数、本年累计实际数。

(2)纵向排列包括机物料消耗、无形资产摊销、长期费用摊销、研究开发费、业务招待费、劳动保护费、劳动保险费等项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费支出明细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理费用明细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1-08

费用(经费)支出明细表出正表格式,依据资金来源渠道和《一般预算支出目级科目》顺序作纵横排列。

一、横向排列顺序。

(1)经常性支出,包括财政拨款支出、预算外资金支出。

(2)专项支出,包括财政拨款支出、预算外资金支出。

二、纵向排列顺序,依据财政部制定印发的《一般预算支出目级科目》的编码顺序逐项填写。

(1)人员支出中的基本工资、津贴等目。

(2)日常公用支出中的各目。

(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各目,四是固定资产购建和大修理各目。

扩展资料:

除了费用(经费)支出明细表,还需要制作管理费用明细表,利用管理费用明细表可以分析管理费用的构成及其增减变动情况,考核各项管理费用计划的执行情况。

该表一般可分本年计划数、上年同期实际数、本月实际数和本年实际数等部分。其格式如下所示:

(1)横向排列顺序包括本年计划数、上年同期实际数、本月实际数、本年累计实际数。

(2)纵向排列包括机物料消耗、无形资产摊销、长期费用摊销、研究开发费、业务招待费、劳动保护费、劳动保险费等项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费支出明细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理费用明细表

第2个回答  2014-01-04
成本费用明细表 填报时间: 年 月 日 金额单位:元(列至角分) 行次项 目 金 额1一、销售(营业)成本合计(2+7+13) 21.主营业务成本(3+4+5+6) 3(1)销售商品成本 4(2)提供劳务成本 5(3)让渡资产使用权成本 6(4)建造合同成本 72.其他业务支出(8+9+10+11+12) 8(1)材料销售成本 9(2)代购代销费用 10(3)包装物出租成本 11(4)相关税金及附加 12(5)其他 133.视同销售成本(14+15+16) 14(1)自产、委托加工产品视同销售成本 15(2)处置非货币性资产视同销售成本 16(3)其他视同销售成本 17二、其他扣除项目合计(18+26) 181.营业外支出(19+20+…+25) 19(1)固定资产盘亏 20(2)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 21(3)出售无形资产损失 22(4)债务重组损失 23(5)罚款支出 24(6)非常损失 25(7)其他(包括三项减值准备) 262.税收上应确认的其他成本费用(27+28) 27(1)资产评估减值 28(2)其他 29三、期间费用合计(30+31+32) 301.销售(营业)费用 312.管理费用 323.财务费用  经办人(签章): 法定代表人(签章): 填表说明 一、本表适用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纳税人填报。 二、《成本费用明细表》填报与附表一(1)《销售(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相对应的销售(营业)成本、其他业务支出及营业外支出等的具体构成项目和期间费用。根据会计制度核算的“销售(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据以填报主表第9行“期间费用”。 三、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1.第1行“销售(营业)成本合计”:填报纳税人根据会计制度核算的“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视同销售成本,据以填入主表第7行。本行=本表第2+7+13行。 2.第2至6行“主营业务成本”:纳税人根据不同行业的业务性质分别填报在会计核算中的主营业务成本。第2行=第3+4+5+6行。本表第3至6行的数据,分别与附表一(1)的“主营业务收入”对应行次的数据配比。 一个纳税人内部可能包括从事工业制造业务、提供劳务等各项业务的非法人的分公司、营业部等,必须将各项业务的营业成本分别准确申报。 3.第7至12行“其他业务支出”:按照会计核算中“其他业务支出”的具体业务性质分别填报。第7行=第8+9+10+11+12行。本表第8至12行的数据,分别与附表一(1)《销售(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其他业务收入”对应行次的数据配比。其中,其他业务收入的应交税金及附加填入本表第11行;第12行“其他”项目,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应在“其他业务支出”中核算的其他成本费用支出。 4.第13至16行“视同销售成本”:填报纳税人按税收规定计算的与视同销售收入对应的成本,第13行=第14+15+16行。本表第14至16行的数据,分别与附表一(1)《销售(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视同销售收入”对应行次的数据配比。每一笔被确认为视同销售的经济事项,在确认计算应税收入的同时,均有与此收入相配比的应税成本。 5.第17行“其他扣除项目合计”=本表第18+26行。纳税人应根据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外支出”及根据税收规定应在当期确认的其他成本费用填报,并据以填入主表第11行“其他扣除项目”。 6.第18至25行“营业外支出”: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营业外支出”中剔除捐赠支出后的余额。第18行=第19+20+…+25行。 (1)第19行“固定资产盘亏”: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在营业外支出中核算的固定资产盘亏数额。 (2)第20行“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在营业外支出中核算的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数额。 (3)第21行“出售无形资产损失”: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在营业外支出中核算的出售无形资产损失的数额。 (4)第22行“债务重组损失”: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在营业外支出中核算的债务重组损失数额。 (5)第24行“非常损失”: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在营业外支出中核算的各项非正常的财产损失(包括流动资产损失、坏账损失等)。 (6)第25行“其他”: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在会计账务记录的其他支出,包括当年增提的各项准备金等。 (7)按照会计制度核算在“营业外支出”列支的各项捐赠支出(包括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非公益救济性捐赠支出)不在本表填报,而在附表八《捐赠支出明细表》中填报。 7.第26至28行“税收上应确认的其他成本费用”:填报纳税人依据税收规定允许扣除的其他成本费用支出。第26行=第27+28行。 (1)第27行“在税收上确认的资产评估减值” :填报纳税人依据税收规定允许扣除的,在企业所得税中已经确认的资产评估减值部分。 (2)第28行“其他”:填报纳税人依据税收规定允许扣除的其他成本费用支出。包括纳税人本年度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失的事项。 8.第29行“期间费用合计”: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核算的销售(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合计数。第29行=第30+31+32行,据以填入主表地第9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3-27
第4个回答  2014-01-04
你的邮箱多少,可以传一个费用明细表电子版模板,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