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

孩子成绩很不好,要从哪些方面提升?应该从小培养她哪些方面?
十岁多的小孩上私立学校好吗?跟公立学校有何区别?

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比知识更重要。
常言道;三岁定终生。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而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起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幼年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有直接影响。
的确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孩子成才的阶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对习惯有过极好的比喻,他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增殖,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学习当然要掌握知识,但是更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知识不等于能力,只有知识丰富、习惯好、能力强的人,成才的可能性才大,所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青少年成才的必要条件,是攀登科学文化颠峰的阶梯,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成功者的双翼。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智力发展起调节和推动作用,积极地配合使智力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充分展现和发挥,而不良的心理因素对于学生智力发展起扰乱或妨碍作用。轻则使智力因素无法正常发挥,重则使学生走上邪路。现今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同学们受到种种社会思潮冲击,甚至有的过早接触商品经济,从而难免沾染上某些不良因素,认为金钱才是最关键的,影响了学生的智力因素,从而缺乏明确学习的动机,沉湎于游戏机房、电视卡通世界。一旦内心不能确立正当学习动机,那么随子之而来的种种不良思想在学生纯净幼稚的心灵播系下秀草,孩子心理受到破坏,走上上邪路。因此,作为孩子的父母,要协同老师为孩子建立起明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只有拥有坚强的意志、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关心周围事物,凡事不轻信有主见、有事业心肯努力的学生,才不会虚度一生。由此可见,学习成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心理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目前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就缺少学习习惯、心理素质的重视和培养,有些家长一见孩子成绩不佳,动辄归因孩子笨、智力差,于是或听之任之,或恨铁不成钢,还有甚者乞求于“脑健康”、“记忆灵”,更有不少家长请“家教”,强迫孩子增加学习时间和作业量。殊不知,这种病劳战术更令孩子心理产生病因,所以收效甚微。久之,孩子依赖性强,自信心丧失,或因厌学而误入岐途,所以孩子的心理发展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家庭或家长的关系,值得家长们重视和深思。
二、家长培养孩子具备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好的学习习惯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靠平时有目的、有计划培养训练密切相关的。为了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作为家长必须指导培养孩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孩子有勤于读书的习惯
孩子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主要的不外乎两个方面,实践和读书,一个有丰富知识的人,除了见多识广外,读书也必然很多,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的习惯。
读书的方法是很多的,家长要指导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多种方法并用,如把博览与精读结合起来,把系统研读与重点选读结合起来,做到读与思、读与用结合,同时写好读书心德或简单摘要,这样既锻炼了写作水平,又加深对读书内容的记忆,就有所收获。
2、有善于观察积极思考习惯
观察是孩子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途径,观察力强调的不是看到了什么,而是看出了什么,同时观察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孩子应该具有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乐于思考是很重要的。学习习惯,因为一切真知灼见都是积极思维的结果。
3、有勇于提问的习惯
发现问题,提出异议是积极思维的结果。善于找疑点,提出问题是孩子学习深化的方法,使学习更有意义。
有的孩子认为,学习中有不懂的问题是难为情的事,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学问的增长,就是通过“学”和“问”两个途径获得的。
作为家长,即使你有能力辅导孩子,千万不要过多加以辅导,这样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依赖思想,有时上课不好好听,不懂的他想反正我父母可帮助我,这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勇于向老师提问,恶性循环,学习肯定不会好的。因此,家长们要努力引导自己孩子有提高的习惯。我有一个亲戚,他的两个孩子都是大学生,而且现在都考上了研究生,他遵循的原则是养成孩子独立作业习惯,不懂第二天问老师。使孩子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养成敢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4、有惜寸如金的习惯
惜寸是成功的秘诀,为了使孩子将来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家长必须从小培养孩子惜寸如金的习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中国人的古训。在教育孩子首先在学习上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同时,抓紧时间来读书,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不要虚度年华。
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人才学的研究表明,环境是影响人们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对于正在学校里学习的孩子来说,学校的学习环境固然重要,但是家庭是孩子生活的基地,家庭的学习环境也决不能忽视。一天24小时,孩子在家里要待16小时以上,每天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必须回到家里来进行消化、吸收。因此,家庭这个基地的学习环境如何,对孩子学习好坏及良好习惯形成也是很重要的。
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不仅包括安静的住所、明亮的书房,舒适的桌椅,合适的灯光等物质条件,还包括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浓厚的家庭学习气氛和合理的生活安排等,这些都是家庭必须加以注意的。
(2)家长以身作则的榜样
父母的习惯对孩子影响很大,孩子的不少习惯是潜移默化地直接从父母那里“移植”或学过来的。因此,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靠家庭成员。首先是父母以身作则的言行来影响,父母热爱学习,把读书学习作为业余生活的最大爱好,把谈论学习作为家庭的重要话题,孩子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会自觉地模仿父母认真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熏陶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方法。
(3)家长应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
对于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有利于上述良好习惯养成的言行和成绩,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原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莲柯说:“教育儿童的最好方法是鼓励他们好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外部奖励的适当运用不仅有助于当前的学习,而且可以促进内部动机作用的发展和习惯的养成。我国现代桥梁家茅以升在11岁时因一次断桥事件而产生“长大要造桥,一是要造得坚固”的念头,他的想法立即得到父亲的赞扬和鼓励。父母以“有志者事竟成”的古语鼓励他,并用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祖冲之等人的事迹来教育他,茅以升的崇高理想以及父母的鼓励,驱使他坚持不懈地努力,逐步养成了勤于读书,善于观察,积极思索,勇于提问,惜寸如金等好的学习习惯,后来为我国桥梁事业作出了贡献。
三、学习成功除了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外,心理素质也很重要的。
孩子的心理素质并不先天就是发展平衡的,它要靠后天的培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家长心理素质、家长期望值等因素,造成孩子产生很多的心理问题。我去年参加了上海市家庭教育筹建基地培训班,组织了一些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心理问题较突出,主要表现为:
1、心理压力大
学生清楚家长对他们的期望,知道自己身负重任,他们尽心尽力地读书以报答父母,学习成绩突出的父母对他们的要求是一个常胜将军,所以他们怕别人赶上、超过,常常是神经绷得紧紧的,一点也不敢松懈,认为一放松就会拉下来,总有紧迫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又急又怕,拼命想追,却又追不上,心理真苦,所以无论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差的学生,尤其是重点中学的学生,他们觉的自己的成绩要决定全家人的命运,学习太重要了,由此他们感到心理压力太大、心理负担太重,活得真累!现在的学生心理压力之大、负担之重,是50年代到80年代的学生所未能体会到的。
2、自卑、自责心理
当代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提出:不仅个体的期望对个体人的行为有关系,期望也影响他人的行为。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就可以影响学生的发展。有些学生由于受父母影响每次考试都将期望值订得较高,由于不切实际或其他种种原因屡屡失败,他们就认为无法实现父母的高期望,丧失了信心,于是就产生不良情绪,轻者情绪低落,内心有沉重感,进一步就产生自我评价低,整日忧心忡忡、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感到生活乏味,导致自卑心理,尤其是那些出重金进入学校的学生,总也有对不起父母的罪恶感,认为生不如死,产生自责心理。
3、紧张、焦虑心理
学生由于不能达到目标,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当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时就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焦虑情绪状态,特别是面临考试,他们回难以入睡,甚至接连几天通宵失眠,考试时出现紧张反应,如心跳加快、出汗、胸闷等。还有心理活动异常,如注意力分散、记忆缺失、思维迟钝等。还有一些学生在心理咨询时说考试时脑子里一派片空白、手足无措。
4、逆反心理
学生进入青春期,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要求、自己的志趣,而父母都不理解又不沟通,只是一味的强调读书,过分严厉粗暴,就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带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对父母所说的话不法分是非,一概反对,或消极抵抗,或阳奉阴违。初中的大多数反映有许多话宁可跟同学说也不告诉父母。如果父母平时尚能随和,态度和蔼,那家庭的气氛还是风平浪静;如果父母平时比较严厉,态度强硬,那家庭的气氛是随时会发生惊涛骇浪。例如某中学学生和父亲关系不和,平日父亲对其很“凶”,她怕他,她总是沉默,父亲一定要她考是大学,整天除了读书,干任何事都得父亲同意,终于有一天她忍无可忍了,想杀掉父亲,出口气,然后再自尽,由于及时发现,进行了心理疏导,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5、学习动力不足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差,并不是其它原因,而是学习动力不足,尤其是年龄小的男孩,他们整天只听见爸爸妈妈的唠叨要他们好好学习,而不清楚好好学习真止动力是什么,他们以为是为爸爸妈妈读书,所以无主动学习要求,对学习缺少兴趣,只是为敷衍家长而去学校.不少学生学习成绩不差,也只是因为学习是为了父母的期望,因而学习积极性不够,不喜欢学习,仅是为了完成父母交给的任务,有的遇到困难或受挫折就恐学,甚至逃学。
由此可见,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相当突出,作为初一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刚刚起步,心理问题相对少些,家长们如果能够从现在开始重视也为时不晚,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自己应做到:
1、 父母要有以身作则的榜样。
首先,父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言语举止文明得体,工作学习勤奋认真,待人处事热情诚恳,自然会成为孩子的楷模,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次,在信息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家长要不断学习,学习新的知识,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以适应这飞速发展的时代,同时配合好学校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最后家长也要重视心理的健康发展,因为生活的每一天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如果做父母的常怀着不平心态面对人生,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不利的,相反能调整好自己心态,以积极的良好的态度面对生活,为孩子作出榜样,能从小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心理和自信心等,而这些心理品质对孩子来说是终生受益的。
2 、家长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责备。
孩子的成长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他不是一步登天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及不同的兴趣特长进行教育。不仅仅偏重智育,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灵,去倾听他们的心声,还可以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或者共同参与孩子的活动,你会发现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当你的心与孩子渐渐贴进,你对孩子的要求会更切合实际,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从而培养出具有自信心 、责任心、良好的人际关系等良好心理品质的孩子。
3 、家长的期望要适切。
父母对孩子有无期望的性质对家庭心理氛围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如果父母对孩子无所期望,听之任之,就会形成忽视----冷漠型的家庭心理氛围,如果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并采取严励的手段,要求孩子达到孩子无法达到的目标,那就是可能形成严厉----抗争型的家庭心理氛围,这些心理氛围均对孩子的品质 、学业产生不良影响。
只有当父母对孩子抱以适切的期望,才会有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才会使孩子在跳一跳 、摘果子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实现父母的期望。所谓适切,即适当和切实,父母的期望既要适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又要切合自己孩子的特点,从自己孩子的实际出发,不樊北、不拨苗助长、否则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遭受采取极瑞方式来反对父母的意志。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是父母情感与意愿的合金,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极端心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过程,适当均衡的心理信息的交流会形成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从而使双方都获得一个使人格得以充分发展的良好心理氛围。心理学中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己证明,数师抱有期望的儿童比之教师不抱期望的儿重具有“更显得幸福”、“求知欲更强”、“具有更多的魅力”、“更有适应能力”等倾向。家长如果对孩子抱以适切的期望,同样也会产生这种效应。
总之 ,家长们在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的同时 ,也会使自己获得提高。 托尔斯泰说过 :“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家长自己 ”孔子曰 :“ 其身正, 不令而从,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 家长如果具有高尚的情操、 高雅的情趣 、强烈的事业心 、健康的身心和文明举止, 那么, 这些良好的品质必定会激励孩子, 促使家庭心理氛围的积极向上 ,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8-04
提升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以鼓励、表扬为主。有句话说的是“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一旦发现孩子有点进步或有一点优点就马上表扬,让孩子觉得自己还是有希望的,并不是一无是处。如果一味的批评或责骂只能使孩子越来越糟。
2、与孩子一起分析成绩不好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孩子怕老师,不懂的问题不敢问,就要与任课教师多沟通;如果因为不喜欢这个老师就不听他的课,就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并与老师沟通;如果是因为粗心,就要培养孩子细心的习惯。等等
3、帮孩子树立自信或恢复信心是很关键的。让孩子从小事入手,从简单入手,争取一个个小小的成功,逐步树立信心。
从小培养孩子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培养好的品德(尊老爱幼、尊师爱友,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保护环境等等)
2、养成好的习惯和学习好的方法。(如按时作息、加强锻炼、认真听课做笔记、认真读题答题、仔细检查等等)
这是我的一些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8-04
首先要培养他的阅读兴趣,书要看杂一些,各方面都要涉略,不过这也要凭兴趣 。
其次,英语等学科也要关注,平时让孩子听听英语磁带,学做一些简单的奥数题等。
其实现在成绩不好并不意味着将来成绩不好,更何况成绩并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第3个回答  2019-12-16

我们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无论是旁观者也好,还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下面介绍下怎样正确教育孩子。

第4个回答  2019-05-12

孩子应该怎样教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