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人口状况

无锡市区内,劳动人口有多少?私营企业主,领导干部,经理阶层,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人阶层,个体商户的人口各是多少?

无锡市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总报告

【报告摘要】

一、无锡市的人口发展概况

无锡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邻苏州,南濒太湖,西接常州,北临长江,全市总面积为4787.61平方公里(市区1622.64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90平方公里)。2003年底,全市户籍人口总数为442.5万,当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901.2亿元,同比增长15.4%;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为42965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达到5200美元。近代以来,无锡一直是江南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改革开放后其经济更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无锡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促进“苏锡常都市圈”形成的主要引擎。

纵观无锡人口发展史,新中国成立后这50余年,无锡市人口从1952年249.76万人猛增至438.58万人,增幅高达76.6%。这种无锡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口增长大致可分作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1949-1975年,是无锡市人口高速增长的时期。1952年,无锡市及现今的江阴、宜兴市和原无锡县共有人口249.76万人,到1975年,全市户籍人口达到351.14万人,增幅40.59%;第二个时期为1976~1991年,是无锡市人口持续平稳增长时期。在16年间,无锡市户籍人口增加70.08万人,户籍人口总量从351.14万上升到421.22万人,年平均增幅为1.25%;第三个时期为1992年至今,无锡市人口进入低增长时期。截止2002年底,无锡全市户籍人口438.58万人,增加了17.36万人,11年里增长了4.12%,年平均增长0.37%,大大低于前40年无锡市户籍人口的年平均增长水平。在这时期,无锡市户籍人口平稳地微幅增长,但外来流动人口数量开始迅速增长(见图1-1)。目前,无锡处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低,机械增长率高的第三阶段,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无锡的人口发展将仍然处于该阶段。

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无锡市亟需在新的发展目标下,探讨研究无锡未来的人口发展战略,以人口的良性发展来促进无锡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

图1-1:1952-2002年无锡市人口增长变动情况(单位:万人)

一、1992年以来无锡市人口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在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在无锡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及在是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下,1992年以来无锡市的人口发展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

1、户籍人口的自然变动接近零增长

1992年至今,无锡市进入了平稳的低生育水平时期。全市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平缓而稳定,从11.27‰下降至2003年的7.66‰。目前,无锡市人口出生率已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11‰的平均水平(2002年)。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无锡户籍人口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仅为0.725。在低生育率的作用下,2002年,户籍人口自然变动净增人口为0.51万人,无锡市的自然变动净增人口对全市常住人口总量增长的影响已相当微弱。户籍人口自然变动接近零增长(见图1-2),是无锡较早进入现代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再生产阶段的发展结果,这一趋势不仅有利于无锡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也提高了人均资源占有量。而且这一趋势使人口管理部门能够从控制人口数量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人口质量上来。

图1-2:无锡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转变(单位:‰)

2、常住人口预期寿命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无锡市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5.74岁,其中男性73.02岁,女性78.54岁。根据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的资料,2000年世界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66岁,发达国家和地区为76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为64岁。无锡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经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预期寿命水平,比世界平均预期寿命水平要高十岁左右。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婴儿死亡率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03年为 6.66‰和9.07‰,分别比2002年降低0.12和0.60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已经接近世界发达国家6‰的平均水平。这些成绩,充分反映了无锡市在经济和社会较为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和人口素质持续提高的可喜局面。

3、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

自80年代以来,无锡市人口的总体文化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无锡市6岁及以上人口中,接受过大学(大专)教育的24.57万人,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5.08%,接受过高中(含中专)教育的82.16万人,占16.98%,接受过初中教育的201.74万人,占41.69%,接受过小学教育的145.98万人,占30.17%,文盲和半文盲人口29.45万,占6.09%。与“三普”(1982年)相比,大学、高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分别上升了4.10、6.79、11.59个百分点,而小学和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则分别下降了8.43和14.04个百分点。无锡市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相对于江苏省来说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无锡6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和高中(包括中专)的人口比重分别达到5.08%和16.98%,每十万人口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和高中(包括中专)的人口数分别达到4830人和16141人,均高于全国和江苏省的平均水平,在江苏省仅落后于南京。

4、发挥经济磁极效应,劳动力迁入活跃

由于无锡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劳动力迁移和流入。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无锡市的流动人口数量逐渐上升。1985年无锡全市暂住人口仅有179594人,1993年为334405人,而到2000年已增加到617756人,2003年这一数值为1347274,占总人口的23.34%, 2004年,全市外来流动人口更达到167万人,这些数据表明,流动人口增长第一次翻番用了七年多,第二次翻番用了不到三年,凸现出近年来其加速增长的势头。另外,“五普”时从江苏省其他市县迁移入籍无锡市的人口比重上升到64.95%,而外省迁入人口的比重为35.05%。可以看出,江苏省内其他市县充沛的劳动力能为无锡市的迁入人口提供一支庞大的“后备军”,有力的支撑了无锡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同时,迁入人口普遍较为年轻,也减缓了无锡当地社会的人口老龄化进程。

5、人口集聚趋势明显,城市化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进程突飞猛进,已具备相当厚实的经济基础,都市圈初步形成,开始进入更高层次的区域经济联动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城镇结构面临重组。城市化的重点开始由小城镇转向大中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空间布局由分散转向集中。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长三角15个地级以上城市、55个县级市中,无锡是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前列,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也带来人口的集中。

1982年,无锡人口为81.26万,属于三级城市, 1990年人口达到101.36万,一跃成为二级城市。进入90年代以后,无锡城市化发展进入加速期,而到2001年无锡已经发展为拥有213.07万城市人口的一级城市,至2002年底,全市只有一个乡未设镇,在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达到308.72万人,乡村人口192.67万人,城镇化率为70.39%,城市人口达到215.92万人,城市化率为49.23%。如果以常住人口统计口径计算,则城市化率达到58.25%,比“四普”时高出27.04个百分点,每年增长近2.7个百分点,大大高于江苏全省平均41.49%水平,也与苏州57.08%水平相近。这种发展轨迹在这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中是独一无二的。

在人口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全市建成区面积由1998年的94.0平方公里扩大到2002年的176.2平方公里,5年间增长近1倍;居住用地由20.5平方公里增加到2002年的46.4平方公里。同时,城市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相应加强,如城市道路长度和面积、园林绿化面积、公交车数量、自来水供应量等都有极大的增长(见表1-1)。2001年同为一级城市的还有上海、南京、苏州和杭州。无锡能够晋级这些在长江三角洲发展中占举足轻重地位的城市之列,一方面说明了其发展之快,一方面也为无锡建设特大型城市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历史依据。如果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口径,加入江阴和宜兴,无锡全市的城市化率达到58.25%。无锡1990-2000年间,城市化率以每年2.7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无锡市人口集聚和快速城市化背后是其独特区位优势和经济活力的推动,无锡超常规发展的势头也有利于加强本市在长三角都市圈“造城运动”资源整合进程中竞争力和影响力。

表1-1:1998-2002年无锡基础设施状况

年份
建成区面积
居住用地
公共设

施用地
城市道路长度
城市道

路面积
园林绿化面积
公交车车辆
自来水

供应总量

单位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
公里
万平方米
公顷

万吨

1998
94.0
20.5
9.8
809.00
771.00
3067.00
758
23521

1999
97.8
20.9
10.1
880.00
877.00
3361.00
786
24368

2000
101.5
21.3
10.6
1192.00
1090.00
3566.00
995
24872

2001
163.7
41.0
22.5
4188.85
3561.28
10052.06
1768
23902

2002
176.2
46.4
20.7
4260.68
3995.30
10722.30
1980
24683

资料来源:2003无锡统计年鉴

二、在人口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性别比总体处于正常范围,年龄组性别比波动较大

根据人类胚胎学和人口统计学知识,人口出生时性别比降为105-108左右,总人口性别比在105范围内时,属于正常范围。无锡2000年总人口性别比为103.7,处于正常范围,但各年龄组性别比波动较大(如图1-3所示)。无锡峰值年龄性别比是42岁,其值为115.7,并从60岁以后至高龄,性别比持续降低,这是合乎人的生理规律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低龄组0-11组人口性别比较高,普遍在110以上,表明1989年以来出生的人口存在持续的性比例偏高的现象。此外,在16-22岁之间又出现了一个性别比低谷,均低于98,最低为86.3。因此,这些性别比一升一降的波动变化,将对婚姻、劳动力构成产生影响,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维护性别比的相对稳定。

2、少数低龄组人口出现绝对减少,年龄结构曲线向更深的老龄化方向演进

与“四普”相比,“五普”时分5岁组年龄段人口数量普遍有较大的增加,少数几组绝对减少,并且由两个明显的峰值年龄组变成一个峰值年龄组(如图1-4)。在“五普”各年龄组中, 0-4岁、15-19岁和20-24岁人口明显减少,分别减少了13.41万、4.09万和4.15万人。其他各年龄组人口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其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45-49岁、30-34岁和50-54岁组,人口增长量分别为20.42万、19.84万和15.89万人,这是人口结构波动和外来人口数量变化引起的。同时,“五普”人口结构老化程度明显加深,65岁及以上人口由占总人口的7.5%增加到8.8%,峰值人口年龄组由20-24岁演变为30-34岁,峰值人口增长了10.52万人,增长量占30-34岁人口的18.91%。

参考资料:http://www.spic.sh.cn/zy_rkyj_02.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3-04
总人口数508万以2000年11月1日0时为标准时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出的总人口数是508.66万人,比1990年“四普”(1990年7月1日)增加了79.50万人,年增长率为1.7%,超过了全国和全省的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
在全市总人口迅速增加的同时,无锡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四普”时为10.36‰,“五普”时为1.88‰。死亡率由“四普”的6.35‰下降到了“五普”时的5.55‰。出现这种情况,除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和计划生育的成功外,外来人口的激增是主要原因。2000年末,无锡外来人口已增至74.05万人,全市增加总人口中的81.4%是外来人口。与人口增加相应,无锡的人口密度已升至1094人/平方公里,在全省13个省辖市中居第一。
年龄中位数33.58岁这次统计的结果还表明,无锡由1982年的成年型过渡到1990年的老年型初期,2000年已进入老年型中期。目前的年龄中位数(一个地区人口年龄序列的中间值)是33.58岁,65岁及以上人口已占到总人口数的8.77%。2000年全市百岁老人共有60人(男8女52),比1990年增加了49人。“四普”与“五普”的10年间,无锡0~14岁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下降,而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重的攀升速度却快于全省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无锡的老年人问题,将越来越明显。
“一人民族”有6个2000年在无锡的少数民族虽只占人口总数的0.34%,但比10年前增长了205.17%,历史上第一次突破了1万人。少数民族构成由“四普”时的36个增加到了46个。其中土家族以3940人成为无锡第一大少数民族。其他人数在1000人以上的,依次为:苗族、回族、侗族、壮族、布依族。“一人民族”有6个:景颇族、普米族、塔吉克族、裕固族、鄂伦春族、赫哲族。专家介绍,近年来大量南方少数民族女性的嫁入,是无锡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