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燕国是哪些地方?

如题所述

在今北京、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

战国初期燕国的疆域大约包括今河北省的北部和今山西省的东北一角。全境东北和东胡接界,西和中山、赵接界,南边靠海,并和齐接界。

燕昭王时,随著国力的强大,疆域也大为拓展。占领了中山北境一带,今唐县、望都一线成为燕国的南境。

《战国策·燕策一·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公》记载:燕国“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滹沱,易水”。置有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

扩展资料: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燕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北方的一个诸侯国。战国时为七雄之一,前222年被秦国灭亡。

《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以后,封宗室召公于燕,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

燕国的都城在“蓟”(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周的贵族和当地旧商的贵族以及当地土著建立了联合政权。最终使该地区原来的东胡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

燕国建国以后与中原各地来往甚少,文化较中原落后,在春秋初年的外族入侵中更是险些亡国,凭借齐国“尊王攘夷”的军事帮助才得以保全,并进而在日后有了发展。

前226年,大将王翦率秦军占领了燕国的大半。燕王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前222年燕灭于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战国七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7

慕容复想要恢复的燕国,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第2个回答  2012-07-17

【一:时代划分】历史上国号为“燕”的有许多,分处于不同的时代,大致上是处于商周时期到北宋前期这一段时期内,从公元纪年上划分大约是在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960年。

【二:燕国地域】

①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地域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北京与天津市的全部及河北中、北部并且有一部分在辽宁省的西部。其都城在“蓟(Ji)”指古代北京地区、今北京西南,战国时燕国都城。(*附图一张,图摘自百度百科)

②东晋十六国时期“燕”国,亦作“前燕”国区别于后面所建的“后燕”国。其统治地区包括今天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辽宁各地一部分。(摘自百度百科)

③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燕”国。建都中山(今河北定县),盛时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是十六国后期中原地区最强盛的一个王国。(*附图一张)

④还有十六国时期或早或晚出现,亦或是同时出现的国家也称“燕”,历史上为区别开来,分别称之为“西燕,北燕,南燕”。(*在此不做过多解释附图一张清晰可辨地域)

⑤五代十国时期“燕”国。故地位于今北京、天津和河北北部。以及辽宁西北部。

--------------------------------------历史上还有称“燕”的国家或是势力,但是没被列入正统或是诸侯小封国在此没有一一列举。(例:安禄山叛变称“燕”或是西晋诸侯封国等等``````)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China★梦之队】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21
首先说明,在周朝建立之初就有燕国,但只是诸侯的一块封地,还不能称为真正的国,直到战国时期,有战国七雄,燕国才算真正的国了,而战国时期的燕国通常被称为北燕,君主 姬 姓, 召公 之后,在今 河北省 北部和 辽宁省 西端,建都 蓟 (今 北京 城西南隅)。 战国 时为七雄之一,后为 秦 所灭。《孟子·梁惠王下》:“ 齐 人伐 燕 ,胜之。”《史记·燕召公世家》:“ 周武王 之灭 纣 ,封 召公 于 北燕 。” 裴骃 集解:“《世本》曰:‘居 北燕 。’ 宋忠 曰:‘有 南燕 ,故云 北燕 。而后期的时候因为君主相异,所以还有南燕, 君主姞 姓,相传为 黄帝 之后,在今 河南省 延津县 东北部。《左传·隐公五年》:“ 卫 人以 燕 师伐 郑 。” 杜预 注:“ 南燕国 ,今 东郡 燕县 。” 孔颖达 疏:“ 燕 有二国,一称 北燕 ,故此注言 南燕 以别之。《世本》:‘ 燕国 , 姞 姓。’《地理志》:‘ 东郡 燕县 , 南燕国 , 姞 姓, 黄帝 之後也。’”《史记·秦本纪》:“ 宣公 元年, 卫 燕 伐 周 ,出 惠王 ,立 王子穨 。” 张守节 正义:“ 燕 , 南燕 也。”

东晋时,鲜卑慕容氏称帝,国号“燕”,分“前燕”、“后燕”、“西燕”、“南燕”。 汉人冯跋所建国亦名“燕”,史称“北唬”。见《晋书·载记》十、二三、二四、二五。

隋末王须拔所建国。《隋书·炀帝纪下》:“﹝ 大业 十一年二月﹞丙子, 上谷人王须拔反,自称漫天王,国号‘燕’。”

隋末农民起义军将领高开道所建立的燕国 。《旧唐书·高开道传》:“﹝武德﹞三年,复称 燕王 ,建元,署置百官……复称 燕国 。”

而天龙八部里面慕容复总说自己试燕国之后,他的这个燕国指的是东晋的慕容燕国。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您满意,谢谢!

历史上的燕国在中国历史上的秦国在中国哪个地方
燕国包括今天的河北北部、北京、天津、辽西、辽中和辽东半岛,不过东半边界超过了今天中国的国界。秦国以渭河所在的关中平原为主,东到黄河(后期过黄河),中期占领巴蜀,是南部边界,西部在灭义渠之前直到今陕西甘肃边界,灭义渠后,西部接近河西走廊。北部到现在的延安左右。

古代燕国是现在的哪里
战国初期燕国的疆域大约包括今河北省的北部和今山西省的东北一角。全境东北和东胡接界,西和中山、赵接界,南边靠海,并和齐接界。

燕昭王时,随著国力的强大,疆域也大为拓展。占领了中山北境一带,今唐县、望都一线成为燕国的南境。燕将秦开东向击胡,拓地千余里,直到辽东、朝鲜半岛北部,并一度占有齐国大部分的领土(除了莒、即墨两城)。《战国策·燕策一·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公》记载:燕国“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陀,易水”。置有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

梁国,燕国是哪个时期的?
梁国:一·战国时期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故魏国又称梁国。 二·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建立梁,又称南梁。 三· 唐末朱全忠篡唐建立五代的第一个朝代后梁。

燕国:历史上的燕国太多了,不知道你说的大燕指哪个。

1、燕国(战国七雄,北燕)

时代:历经西周东周直至秦灭燕。

地理位置:在今北京及河北中、北部(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都城在“蓟”(位于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

2、南燕

时代:商朝一直延续到春秋。

地理位置: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

3、燕国

时代:西汉。

地理位置:今北京。

4、燕国

时代:曹魏。

地理位置:今北京。

5、燕国

时代:西晋。

地理位置:今北京。

6、前燕

东晋永和六年(350)、燕王鲜卑族慕容儁占领蓟城。从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徒都之。前燕元玺元年(352),慕容儁即皇帝位。国号大燕,史称前燕。元寿元年(357),迁都于邺(今河北省临漳县境)。建熙11年(370)前燕为前秦所灭。

7、后燕

后燕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由鲜卑慕容氏所建立的政权。前秦在383年淝水之战大败后,投降了前秦的前燕有势力贵族慕容垂于384年集合鲜卑建国。385年起定都中山(今河北省定州)。394年灭西燕。统治范围包括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辽宁的一部分。407年被北燕所灭。

8、西燕

十六国时期鲜卑族慕容泓所建政权。都长子(今山西长治)。不在十六国数之内。盛时有今山西﹑河南各一部分。历七主,共十一年。  9、北燕

十六国之一。第一代皇帝是高句丽人高云,实际的建立者是鲜卑化的汉人冯跋。都龙城(今辽宁朝阳)。盛时有今辽宁西南部和河北东北部。历二主,共二十八年。

10、南燕

十六国之一。鲜卑族慕容德所建。都广固(今山东益都)。盛时有今山东及河南的一部分。后燕慕容宝在位时,叔父慕容德镇守邺城。397年北魏攻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州),宝北奔龙城(今辽宁朝阳)。十月,北魏破中山,后燕被截为两部分。德以魏将来攻,邺城难保,于398年率户4万南徙滑台(今河南滑县东),自称燕王,史称南燕。399年滑台为北魏攻占,德率众向东,攻取青、兖,入据广固。400年德改称皇帝。405年,德病死(谥世宗献武皇帝),兄子慕容超(末帝)嗣位。超好游猎,委政宠幸,诛杀功臣,赋役繁多,百姓患苦。409年东晋刘裕率师北伐,次年二月攻下广固,超被俘斩,南燕亡。

11、大燕

公元756,正月一日,安禄山于洛阳自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改元圣武元年,设置丞相等朝官,封其子庆绪为晋王,庆和为郑王,达奚珣为左相,张通儒为右相,严庄为御史大夫。定洛阳为都,以范阳为东都。

公元757年,安庆绪杀父安禄山,自立为帝,年号载初。不久安庆绪被史思明所杀,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763年,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燕国灭亡。

12、五代燕

又称桀燕,五代时期军阀割据之地,原燕王、卢龙节度使刘守光割据的势力范围,故地位于今北京和河北北部,割据的时间为895年—913年,正式称帝割据的时间为911年—913年仅二年;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八月,刘守光在幽州称帝,国号“大燕”,改元“应天”;后梁乾化三年(913年)十一月,晋王李存勖拔幽州,刘守光出逃,后被擒,至此,燕国灭亡。

13、明封国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春天,朱棣从凤阳回到南京,受命就藩北平。他的府邸就是元朝的旧宫,其规制如同天子。按照规定,藩王的府邸“亚天子一等”。...余下全文>>

燕国历史,后燕,也就是慕容氏那个时期的燕国具体的历史时间和人物,谁能提供一下。
后燕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由鲜卑慕容氏所建立的政权。

前秦在383年淝水之战大败后,投降了前秦的前燕有势力贵族慕容垂于384年集合鲜卑建国。385年起定都中山(今河北省定州)。

394年灭西燕。统治范围包括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辽宁的一部分。

407年被北燕所灭。

详细资料:

十六国之一。鲜卑族慕容垂所建。都中山(今河北定县)。盛时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历七主,共二十六年。十六国后期中原地区最强盛的一个王国。

前燕慕容垂在位时,慕容垂因宗室内部矛盾投奔前秦,为苻坚将领。淝水之战后,垂至邺拜谒先人陵墓。时丁零族翟斌于河南起兵反秦,镇守邺城的苻丕(苻坚庶长子)命垂及宗室苻飞龙前往镇压。途中垂袭杀飞龙,与前秦决裂。384年,垂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建元立国,史称后燕。有众二十余万,进围邺城。385年苻丕自邺城撤往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河北之地尽属后燕。386年,垂自立为帝,定都中山。392年消灭割据河南的丁零族翟魏政权,394年灭西燕,基本上恢复了前燕版图。

395年垂命太子宝率军八万进攻北魏,在参合陂(在今山西阳高境)大败。396年垂亲率大军往攻,一度取得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同年四月垂病死,子宝继位。北魏拓跋焘以步骑四十万来攻,夺取晋阳, 进围中山。397 年宝突围北奔龙城(今辽宁朝阳),开封公详、赵王麟先后据中山称帝,十月北魏攻下中山,河北郡县尽为魏有,后燕被分截为两部分。

401 年宝为臣下所杀,垂少子熙立。407年汉人冯跋等杀熙,拥立养子慕容云(高句丽人,本姓高氏)为主。409年,云为其宠臣离班等杀死,后燕亡。

后燕大体承袭前燕制度,除州郡县治理的编户之外,还有不隶郡县而属军营的人口。后燕慕容氏以坞堡主为守宰,与汉族豪强大族合作,共同统治。慕容宝时核定士族旧籍,分辨清浊,尊重士族特权,大族势力得以发展。他又下令校阅户口,罢除军营封荫之户,分属郡县,招致怨恨和反对。后燕原不采用胡汉分治政策,但慕容垂时已由太子宝领大单于,置留台于龙城。慕容盛时曾立燕台于龙城,以统诸部杂夷。慕容熙即位,将北燕台改为大单于台,置左右辅。后来在龙城实行了胡汉分治。

后燕世系

燕元 世祖 慕容垂 384 59 13 71 昌黎棘城人,鲜卑族,前燕慕容huang第五子 原为前秦大将,符坚惨败于淝水之战后,慕容垂即图恢复燕国,于384年称燕王,两年后称帝,定都于中山

永康 烈宗 慕容宝 396 42 3 44 慕容垂第四子 以太子嗣位,398年四月,为部下鲜卑族兰汗所杀

建平、长乐 中宗 慕容盛 398 26 4 29 慕容宝庶长子 398年四月即位,杀兰汗,称长乐王,同年十月称帝,400年,去帝号,改称庶民天王,401年被部下射伤,寻死

光始、建始 昭文皇帝 慕容熙 401 17 7 23 慕容垂少子 慕容盛死,太后废太子,立熙嗣位,407年七月,冯跋杀慕容熙自立,后燕亡

春秋战国时,燕国的起源
中国先秦姬姓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又称北燕。周公东征后,周太保召公奭被封于燕,他自己留辅王室,而令其子就封,成为第一代燕侯,西周、春秋时期,燕的疆域主要包括今北京地区和辽宁西部的大凌河流域,都城在蓟(今北京)。同中原各国来往较少,国力一直不强。西周时期的燕国,共有11代燕侯。春秋早期,燕国常常受到北方山戎的侵扰。燕桓侯曾一度把都城南迁到临易(今河北雄县西北,或疑为今易县)。公元前664年 ,山戎侵燕,齐桓公出兵相救,此后(或更早),燕的都城又北迁到蓟。战国时期,燕在各大国中实力最弱,但在当时的列国兼并战争中也起过重要作用。燕与齐、赵、中山相邻,四国经常发生冲突,到战国中晚期,争战愈演愈烈。公元前323年 ,燕易王称王。易王卒 ,子燕王哙即位 ,相邦子之深受重用。公元前316年 ,燕王哙把王位禅让给子之,并由他决断国事,实行政治改革。公元前314年,子之行新政三年,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聚众作乱,围攻子之。子之反攻,杀死市被与太子平。在孟轲的劝说下,齐宣王出兵伐燕,将燕攻下。燕王哙死难,子之出亡,被齐擒获而醢其身。中山也乘机攻占燕大片土地 。公元前312年 ,秦、魏、韩出兵救燕,败齐于濮水之上。次年,赵武灵王召燕公子职于韩,派兵护送回燕,立为燕昭王。昭王即位于燕破之后,立志报仇雪耻,卑身厚币招聚天下贤士,得乐毅等人 ,励精图治,燕从此强大。这一时期,燕国设有两个都城,上都为蓟,下都为武阳(今河北易县东南),但也有一说认为汉良乡县为燕的中都。燕将秦开破东胡后,将领土扩大到辽东,有今滹沱河以北的河北北部及辽宁之大部 。公元前284年 ,燕联合秦、楚、赵、魏、韩5国伐齐 ,攻入齐都临淄 ,连下70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燕引兵东围即墨 ,即墨大夫战死 ,城中推举田单为将 。双方相持长达5年。公元前279年 ,燕昭王死 ,惠王即位。惠王猜忌乐毅,改用骑劫为将。田单进行反攻,收复丧失的70余城,燕从此国势不振。到燕王喜时,又屡败于赵。秦乘燕、赵之间发生大规模战争,也不厂攻取三晋之地。公元前228年 ,秦破赵 ,兵临易水,直接威胁到燕国。次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入秦刺杀秦王,没有成功。秦派王翦、辛胜击溃燕、代联军于易水以西。又次年 ,王翦拔取燕都蓟 ,燕王喜迁都辽东。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攻取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第4个回答  2019-03-05

战国初期燕国的疆域大约包括今河北省的北部和今山西省的东北一角。全境东北和东胡接界,西和中山、赵接界,南边靠海,并和齐接界。燕昭王时,随著国力的强大,疆域也大为拓展。

占领了中山北境一带,今唐县、望都一线成为燕国的南境。燕将秦开东向击胡,拓地千余里,直到辽东、朝鲜半岛北部,并一度占有齐国大部分的领土(除了莒、即墨两城)。

据《汉书·地理志下》记载:“燕地,尾、箕分野也。武王定殷,封召公于燕,其后三十六世与六国俱称王。东有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西有上谷、代郡、雁门;南得涿郡之易(保定)、容城、范阳,北有新城、故安、涿县、良乡、新昌及渤海之安次、皆燕分也。

乐浪、玄菟,亦宜属焉”。 也就是说,燕国东面有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西面有上谷、代郡、雁门,南面得到涿郡的易地(保定)、容城、范阳,北面有新城、故安、涿县、良乡、新昌,以及勃海的安次,都是燕国的地方。乐浪、玄菟,也都属于燕国。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上的燕国:

一、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

周朝诸侯国燕国,是周朝众多诸侯国中存在时间最长的几个国家之一。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大封诸侯,其中封自己的弟弟姬奭到燕地,燕国正式成立。周朝设立燕国主要目的是防御东北方向的山戎。

公元前7世纪,山戎进攻燕国,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应邀协助防御,一举击溃山戎,燕国得以保全。战国时期,燕国作为七雄之一,偏居东北,是七雄中最弱的国家,不过在公元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进攻齐国,攻占齐国70座城,齐国险些灭亡。

战国后期,燕赵战争频繁,燕国胜少负多,国力进一步削弱。公元前227年,面对秦国的大举东进,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结果功败垂成。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进攻燕国,俘虏燕王喜,燕国灭亡。

二、前燕(公元337年——公元370年)

前燕建立者是鲜卑族人慕容氏,很可能是《天龙八部》中慕容复口口声声要兴复的“大燕”。东晋时期,五胡内迁,东北方鲜卑族人慕容皝统一慕容部落,公元337年,慕容皝自立为王,国号燕,史称前燕。前燕建立后,首要任务是应对南面的后赵。

公元342年,前燕击败后赵的20万军队,稳定了局势。公元350年,前燕与冉魏交战,采用铁锁战马之术,大败冉魏,杀冉闵,之后长驱直入,一举消灭冉魏。

之后前燕与东晋在中原地区展开交战。前燕胜多负少,公元369年,前燕慕容垂在枋头之战大败东晋。公元370年,前秦凭借投降的慕容垂一举消灭前燕,少帝慕容暐被俘,前燕灭亡。

三、西燕(公元384年—公元394年)

西燕建立者是前燕末帝慕容暐之弟慕容泓,公元384年,慕容泓趁前秦淝水之战大败之际,打出复兴燕国旗帜,建立政权,史称西燕。当年6月,慕容泓被杀,慕容冲掌握大权,掌权后,慕容冲与前秦在长安附近大战,大败前秦,攻占长安。

公元386年,政权内部斗争加剧,慕容冲、慕容顗、慕容瑶等君主先后被杀,直到慕容永称帝,政权才算稳定。之后慕容永又与慕容垂产生大燕正统之争,公元393年,灭掉翟魏的慕容垂大举进攻西燕,394年6月,后燕军队攻破长子,慕容永被杀,西燕灭亡。

四、后燕(公元384年—公元409年)

后燕建立者是前燕皇帝慕容皝之子慕容垂,公元384年,慕容垂趁前秦淝水之战大败之际,打出复兴燕国旗帜,在荥阳称王,史称后燕。后燕建立后,与北魏拓跋氏关系良好,后因利益冲突,关系割裂。公元392年,后燕攻灭翟魏,趁机进攻西燕,公元394年,后燕灭西燕,后燕势力达到顶峰。

之后在与北魏的参合陂之战中惨败,后燕开始衰落。公元396年,北魏进攻后燕,后燕屡战屡败,公元398年,后燕被一分为二,一部分分出去成立南燕,后燕只剩辽西很少地盘,公元407年,冯跋行废立之事,后燕落入冯跋掌握之中,公元409年,冯跋废后燕皇帝自立,后燕灭亡。

五、南燕(公元398年——公元410年)

南燕建立者是后燕君主慕容宝之叔慕容德,公元398年,慕容德在滑台称燕王,史称南燕。南燕成立后,在北魏、东晋夹缝中生存,国小人微,不过慕容德以弹丸之地,东接西挡,政权逐渐稳固。

公元405年,慕容德去世,慕容超继位,不思进取,再加上国内争权斗争,南燕国力更加衰落。公元409年,东晋派大将刘裕讨伐南燕,南燕连战连败,公元410年,慕容超兵败被俘,南燕灭亡,这是慕容氏燕国最后一位君主。

六、北燕(公元409年——公元436年)

北燕是汉人冯跋所建立,公元409年,后燕权臣冯跋废后燕主自立,国号仍为燕,史称北燕。北燕建立后,冯跋吸取后燕灭亡教训,励精图治,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北燕出现了战乱年代难得的安定局面。

公元430年,冯跋去世,其弟冯弘继位,此时北魏已经非常强盛,连年侵略北燕。公元436年,为了抵御北魏进攻,冯弘投靠高句丽,同年高句丽杀掉冯弘,北燕灭亡。

七、王燕(公元615年——公元618年)

公元615年,王须拔带领农民起义,建立政权,国号燕,史称王燕。王燕建立后,转战山西、河北等地。公元618年,王须拔在战斗中身亡。魏刀儿继任统领,同年被窦建德所灭,王燕灭亡。

八、高燕(公元618年——公元624年)

公元618年,农民起义领袖高开道占领北平,自称燕王,史称高燕。高燕建立后,先是臣服唐朝,后又反复。先后三次借助突厥势力进攻幽州都未能成功。公元624年,高开道被部将逼杀,高燕灭亡。

九、伪燕(公元755——公元763年)

伪燕是由唐朝安史之乱中安禄山所建立,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建国称帝,国号燕,史称伪燕。伪燕建立后,大举进攻唐朝,起初十分顺利,攻占洛阳、长安,唐玄宗逃入四川。

之后,伪燕内部政权斗争,安禄山、史思明先后被儿子杀掉,这也为唐朝反攻提供了有利条件。公元763年,走投无路的史朝义自杀身亡,伪燕灭亡。

十、桀燕(公元911——公元913年)

桀燕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公元911年,刘守光在幽州称帝,国号燕,由于刘守光统治期间十分残暴,故史称桀燕。桀燕建立后,便受到李存勖进攻,李存勖带着“三支箭的故事”进攻刘守光,公元913年,李存勖攻破桀燕都城,之后刘守光也被俘虏被杀,桀燕灭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燕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