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如题所述

说的通俗一点就是电子的移动或电荷的移动;造成隔离的两个电极上形成电位差;而这种电荷没有释放的回路就保持,则电位差也保持了。

从原理上来看,你请看下面的连接。 http://www.838dz.com/jicu/changsi/2008-12-14/7.html?1342147793

图中,A与B为平行放置的导电极板,其间隔以绝缘物质(如空气),经由一开关S连接至一直流源E。两极板未接通电源前均保持中性为不带电之状态。当S闭合后,极板A之电子被吸引向电池的正极,因而A呈现带正电荷的现象;同时电池负端的电子则被排斥向极板B,使B呈现带负电荷的现象;因此,在A、 B两极板之间形成电场并建立一电位差V。这种电子流动的现象持续进行,所转移之电量与电源之电压成正比,直至AB两极板间之电位差与电源电压相等时 (V = E),才停止电子之移动。电子流动的过程中,将电源的能量带出而转存于两极板之上,也就是说储存了电荷。 如上所述,将两平行导电极板隔以绝缘物质而具有储存电荷能力的器材,称 为电容器(capacitor或condenser)。导电极板称为电容器之电极(electrode),绝缘物质称为电介质(dielectric)或简称介质。 电容量(capacitance)是用来表示电容器能储蓄电荷的能力(或容量)。各种电容器,因导体的大小体形状体材质及板间距离与介质种类等因素的不同而有不一样的电容量,但所能储存的电荷量Q与其电位V系成正比,即 Q=CV 式中的比例常数C即为电容器之电容量,简称电容。 C=Q/V 电容的单位为「库能/伏特」,为了纪念科学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 l791~1867,英)对电学的伟大贡献,将1库仑/伏特的电容称为1法拉(farad) ,简称法,单位记号为F或f。在实用上,法拉之单位常嫌过大,例如一个球体 若要1法拉的电容,则半径必须为9*10e9公尺!因此常以微法(μF)或微微法(μμF或pF)来表示电容值的大小。 两平行金属板电容器是最简单而且实用的电容器,在两板之间填以介质,两板之间隔d甚小于板的面积A,如下图所示。电容之大小与金属板之面积及介质之介电系数ε成正比,而与两板间之距离成反比,即 C=(εA)/d 真空或空气之介电系数为ε =8.84*10e-12(F/m)。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参考资料:http://www.838dz.com/jicu/changsi/2008-12-14/7.html?134214779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9
电容主要工作原理,就是充电和放电。有点像电池一样。

在电路上,不同位置有不同做用。有滤波,偶合。。主要用电容两个特性,一个是充电放电。一个是隔直流通交流。

电解电容内部主要是铝箔(铝纯度百分之99以上)、牛皮纸(或马尼拉麻纸)、电解液。
铝箔在生产时要浸渍使铝箔表面产生氧化铝,工作时充放电,主要靠氧化铝工作。而电解液的作用是,修复铝箔表面的氧化铝,牛皮纸是吸附电解液。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8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