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建筑技艺的三雕彩画艺术

如题所述

徽州三雕艺术作品有化砖、木、石头粗犷材质所做巧雕饰鬼斧神工。寓教育而灿烂文明、聚艺术而雅俗共赏。明清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这些闻名于世的艺术奇品的作者就是徽州工匠。
1.砖雕工艺:
砖雕重点作为外墙装饰,如门楼、门罩、墙门、景窗、照壁、墀头等。门楼造形多样:有垂花门楼、字匾门楼、四柱牌楼等数种。照壁有一字形、八字形等。门楼与照壁顶部覆盖勾滴小青瓦、鱼吻戗角,有三飞砖与牌科(斗拱)两种。即在三、五路挑沿线下安装斗拱、额枋、花版等装饰件。这些砖雕组合有致,既丰富墙面,又增添了立体效果。“门罩迷藻悦、照壁变雕墙”,典雅华丽,令人瞩目。
砖雕工序:由放样开料——选料——磨砖——切缝起线——雕刻——安装——修补。
①放样开料:即雕刻物的造型确定后放样,按各部件出尺棒、做样板,开出所须材料用量。②选料:选砖的规格、颜色一致、无缺角、声音清脆。③磨砖:即将砖面磨平,边拐磨直,用小曲尺检查。④切缝起线:即素平部位采用切缝起线槽、再用桐油灰嵌成白线。⑤雕刻:第一道工序为“打坯”:即创作构思构图过程,一般由富有经验的师傅操作。第二道工序“出细”,即精雕细刻过程,就各部位的大轮廓进行精心刻划。强调层次分明,立体感强。为达到这一艺术效果,因砖的幅面不大,可以从侧面进刀镂空背部,安装时再用镶边来弥补刀凿痕迹。⑥安装:俗话:“三分雕七分装”,安装是保证质量的一关。凸出墙外的构件要用铁攀钩、木牵单等加固,安装各部位要准确。⑦修补:即补损与清理,将破损部位修补完善,并清理干净。
2.木雕工艺:
木雕明代以前以构件实用为主,采用适当的纹样刻画。尔后木雕逐渐细腻,分大木雕与小木雕二类。大木雕指构架上的梁枋华板,雀替等施以雕刻。婺源汪口村俞氏宗祠清中叶建,整个大木构架所有看面无木不雕。由前门至后寝一千多幅图案构思不雷同,真乃身怀绝技,据说是出自江西“浮梁帮”匠师之手。
小木雕(细木雕)指内檐隔扇门、格子窗、勾拦,特别是天井一周拦板连飞来椅〔美人靠)是匠师大显身手的地方。其雕刻富丽豪华,使人赏心悦目。黟县庐村木雕楼雕刻最佳,连格子门中间一块小小腰板雕一故事并达七、八层次。细木雕包括家具的花饰雕刻,还与其他工艺结合起来。如嵌贴翡翠、玉石、螺细、象牙之类,使小木雕更为锦上添花。
3.石雕工艺:
石雕多施于民居门框、踏步、垂带、坤狮。还有石桥勾栏,更有那号称石雕瑰宝的石牌坊。如全国独一无二的歙县“许国牌坊”,黟县西递“胶州刺史”坊,槐塘村“龙兴独对坊”等,其雕刻精美华丽,造型奇突。石雕步骤是根据所雕形象先作初步切面处理再撇出粗坯,后精心雕琢。雕刻时都是只减无增,一刀雕错,前功尽弃,徽匠树立了“细节决定成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石雕与木材材质韵味不同,其力度不凡、动势不俗。虽不如木雕作品之“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却内在有无穷魅力。因石材浑厚粗犷,经遒劲刀法磨砺,以造型凝练的点、线、面雄浑组合,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4.彩画艺术:
在淡装素雅的白灰墙上配上门罩、窗眉、绘上彩画,使建筑物更加神韵。徽州民居彩画有独特的地方风格,有别于北京的“殿式”、“苏式”、彩画、大红大绿油漆、描金填彩、庄严雄伟。
而徽州民居彩画的格式与构图都很灵活,画面以“线法”勾勒,“落墨法”填彩,色彩素雅,同中国画的工笔与写意画技法。徽州民居彩画有室内与室外两类。室内主要在楼板底(天花板〕之画,称“平窨藻井”(西递民居内常见)。还有在木构架梁枋上画“包袱锦彩画”(呈坎宝纶阁,许村大观亭)内可见。室内彩画多采用先画在宣纸上后装裱到天花板上之工艺,也有用油漆直接画在木材面上。
室外彩画:主要式样有门楣画、窗眉画、屋角墙头花及轮廓墨线等。室外彩画涂了轮廓墨线比较传统,其它彩画由于清末经济衰落、砖雕部分以彩画取而代之。门媚画还是采用三枋格局,有字匾式、垂花柱式、手卷式等。窗眉画有一字眉、人字眉、半月眉、半圆眉等千姿百态。墙头花即在风火墙头部位配画、有斗式(文式)、雀尾式(武式)座头。轮廓墨线:即在挑沿砖下刷假砖梁板、弹老墨、子墨两道墨线。把整个房子打成一个整齐美观的房格,显示建筑轮廓清晰造型坚实,细部丰富给人一种舒美感。
5. 姐妹艺术影响:
三雕艺术表现手法不是孤立存在,都渗透徽州文化各方面一的影响痕迹。明代以前风格趋于简朴雅素,手法较单纯,强调对称,不注重透视。清代“三雕”风俗较细腻繁杂,内容上注重情节性,构图重视变化。浮雕层次加深,章法布局吸取了绘画中立轴式、扇面、手卷等表现手法。这一演变过程与当时新安画学发展息息相关,徽派版画的蓬勃兴起,影响到期能工巧匠精心营造民居设计和三雕水平,三雕艺术在构思上均在徽州文化姐妹技术中找到痕迹和共同语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