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市旅游景点介绍 兴化市著名景点

如题所述


除了油菜花田,兴化这6个小众的景点也值得一去,你都打卡了吗?



兴化,古称楚水、昭阳,位于江苏中部、江淮之间,是省级 历史 文化名城,至今已有2000多年 历史 。这是一座 历史 文化底蕴丰厚、人才辈出的城市,在南宋咸淳到清光绪年间,兴化有260多人中举,90多人中进士,1人中状元。大多数人来兴化 旅游 都是冲着油菜花田而来,却忽视了这座小城中的景点。
若要了解一座城,博物馆那是必去的地方。兴化市博物馆是泰州唯一的国家级博物馆,自1959年成立后,在这里收藏有珍贵文物2000多件,并建有当地著名名人三绝奇才郑板桥和《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纪念馆。
兴化市博物馆不收门票,凭身份证即可免费入馆游览。我们重点观看的是郑板桥纪念馆,里面详细介绍有郑板桥的人生事迹及陈列有众多的画作,其中还包括郑板桥的真迹,刻画在木板上的竹子和兰花,对于喜欢画作的人来说这里非常值得一看。
兴化县署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县衙,从博物馆即可来到兴化县衙,不过需要购买门票。兴化县署始建于北宋淳化年间,是一座千年古县衙,不过现在我们看到的建筑并非最初的,而是从原址迁移而来。
兴化县衙因范仲淹曾在此任县令而闻名,当年范仲淹在此任职时负责修堰工程,在县衙中还可以看到他当年修建的梅岭和梅亭。不过,范仲淹仅在此当官三年,因母亲病逝而辞官回家守丧。
从兴化县署穿过月洞门即可来到李园船厅,处于兴化县署与博物馆之间,这里最初时是清朝时期富商李小波的私家府邸,因建在大狱旁经常听到铁镣碰撞的声响,于是请了许多著名的园林大师,最终设计建造了这栋船型的建筑,利用船只的抛锚声来化解铁镣声响。
李园是兴化唯一没被破坏的建筑,里面的装饰基本保存完好,在其中一座厅堂的顶端还可以看到当时留存下来的4块玻璃,分别绘画有春兰、秋菊、冬梅、夏荷。
从兴化博物馆去往郑板桥故居的路上可以看到这座四牌楼建筑,与我们所见的牌楼不同,这是一座四柱四门亭阁式的建筑,且顶有两层重檐,八角飞翘,看起来非常的庄严典雅。
最神奇的是,在这座并不大的四牌楼上竟然悬挂有47块匾额,本来应有49块,不过那两块由于与朝代不符而被摘下,47块匾额上记载有75位兴化当地的名人。
从四牌楼两三分钟即可来到郑板桥故居,郑板桥先生可以说是兴化最著名的人物,为扬州八怪之首。进去故居游览需要购买门票,不过也只要10块钱,兴化很多景点都免费,即便收费也不贵,非常的良心。
郑板桥故居并不大,共有前后两进8间房屋,其中正屋有房屋三间,正屋旁还有一间小书斋,在里面陈列有郑板桥生前的生活用具及书画复制品。
庭院中兰竹萧萧,古朴简约,看起来格外的清幽,充分体现了郑板桥生前所写的:“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境。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条老街,兴化也不例外。金东门老街距离郑板桥故居不远,步行两三分钟即可到达,这是一条千年老街,明清时期最为繁盛,当时的老街上商贾云集、店铺林立,日进斗金,因此而得名“金东门”。
在老街上竖立着一座造型格外高大别致的石牌坊,为状元坊,状元坊是由当时的兴化名人李春芳立,李春芳在嘉靖年间考取进士并中状元,后来还做到了宰相的官职,素有“青词宰相”之称。

兴化的特色风景区有哪些?



江苏泰州兴化市的旅游景点有:
1、拱极台
拱极台,位于兴化城北海子池畔,台高6米,占地1300平方米,这里楼台亭阁依城傍水,参天大树遮天盖地,景色幽雅秀丽。
拱极台始建于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兴化知县陈垓为防御金兵、蒙古兵等北方军队渡淮南犯,利用改造大小垛岛和河道开挖的积土,围绕县衙署四周筑成长约3.5公里的土城和东南西北四门以及四座水关,并在县衙以北的土城南侧构筑高台;根据五行方位及其对应“四象”中的玄武(神龟),将此台命名为“玄武台”。同时,在“玄武台”上建成“襟淮楼”,有着“攻占防守”的意义。元时知县詹士龙曾于此读书,故襟淮楼又名读书楼。
2、李中水上森林生态园区
李中水上森林生态园区是位于兴化市李中镇舜川路东首,是江苏省最大的人工生态林基地,始建于80年代初期,总面积18894亩。目前启动区面积1500亩,其中林地面积1050亩,栽植的10万株水杉、池杉等树木,已成为高大茂密、生机盎然的水上森林园区,目前林木蓄积量1.5万立方米,且每年以12%的速度递增。
李中水上森林不同于平常的树木栽种方式,它采用特殊的林垛沟鱼的立体模式,形成“林中有水、水中有鱼、林内有鸟”的独特水乡景观。猫头鹰、野鸭、白鹭、黑杜鹃、草鹦鹉、山喜雀等鸟类,野生动物比以前增加10多种,林中鸟最多时有6万多只,正常有3万只左右。是目前里下河地区规模最大的人工湿地森林生态系统。每当盛夏时节,园内树木参天,浓荫撒地,万鸟翔集,清风阵阵,伴随着植物的芬芳气息萦绕其间,真可使游人陶醉其间,乐而忘返。
3、玄武灵台景区
位于兴化城北海池河畔的“玄武灵台”景区,楼台亭阁依城傍水,参天大树遮天盖地,景色幽雅秀丽。这是兴化城内最具规模的一处人文景观,拥有七百多年历史。
“玄武灵台”景区在南宋初具规模,至清末民初,特别是明清时代,修建、扩建多达10多次,先后增建了遗爱祠、景贤祠(后改屈子祠)、昭阳书院及碑堂等建筑,受到历代文人雅士及各级-100多人的讴歌和赞颂,由此产生了大量诗文作品,其中诗歌100多首,碑记10多篇,赋3篇,词8阙,序(跋)文8篇。同时更产生了由清同治六年(1867年)知县俞麟年组织的文人“雅集”的《拱极台唱和集》和《兴化拱极台志》诗文集,以及具有世界影响的孔尚任名剧《桃花扇》,极大地丰富了“玄武灵台”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使其成为与扬州平山堂、高邮文游台相媲美的苏北、苏中重要名胜景观之一。
4、桃花岛生态农业观光园
桃花岛生态农业观光园于2008年6月份组建成立。位于兴化市区南9公里,在临城镇高效农业示范区内,兴泰大道东侧,主出入口与兴泰大道连接一体。园区水陆总面积1500亩。园区中建有特色垂钓中心、桂花苗木圃园、精品桃园、葡萄观光长廊、生态餐厅、休闲会所、烧烤吧、蒙古包等。
5、兴化古城墙
兴化古城墙始建于南宋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当时兴化人为抗击金兵入侵而挖河取土筑成一圈长6华里157步、高一丈多的土墙。城墙设有四城门,门上有楼,墙外有护城河相依。
至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城墙重砌为砖墙,高达11米以上。东南西北四门依次为启元门、文明门、威武门、肇魁门,四楼为观海楼、怀曛楼、见山楼、仰宸楼。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为防御倭寇的侵扰,再次全面建造城垣,次年竣工。以后城墙多次修葺。民国时为方便交通增开小南门、小东门、小北门,至此城墙有了7个城门。
兴化城墙在历史上曾多次发挥了抗御外敌的作用。在抵御侵犯者的历史上,最著名的莫过于知县胡拱辰领军民力拒元兵入侵事迹,双方浴血奋战。兴化城终因无有援兵而被攻破,而胡知县也与城共亡。英雄史事,令人感怀。
1958年,因旧城改造之需,大部分城墙被拆掉。剩余部分因为当时的百货公司仓库、直属粮库等国有企业依古城而建,才侥幸得以保留。20世纪90年代初西门段也被拆除,现仅存东城外墙脚跟一段,保存较为完好,长65米、高5.5米、底宽1.6米、顶宽1.1米。
2002年兴化古城墙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6、东岳庙
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东岳庙是兴化市当地著名的道教古迹。也是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道教场所。
它位于兴化城内东大街牌楼东路13号,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东岳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因庙内供奉东岳泰山神而得名。
东岳庙建筑恢弘,布局严正,尤以大殿最为久负盛名,民间有兴化籍状元宰相李春芳为孝敬父母而修东岳庙大殿的传说。更是为其增添了几许传奇的色彩。1986年,东岳庙被兴化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后来兴化市委、市政府又将东岳庙的使用权由市文化馆移交给市道教协会。并投巨资修复建设。完建后的东岳庙,包括牌坊、山门、戏楼、四圣观、吕祖坛、财神祠、五岳楼、斗姥宫、长生院、竟渡庙及生活、消防、商业设施等。相信历经沧桑岁月的东岳庙,将再次焕发光彩,成为兴化市道教活动的核心场所和群众游览观光的胜迹。
7、状元坊
泰州兴化市东城门外,有一条明清衢道,古名通泰。清代起称作东城外大街兴化状元坊。稍东有一条向北伸展的状元巷,是明嘉靖年间状元李春芳早年生活的地方。少年李春芳刻苦好学,独自在胜湖里土神祠里读书。祠三开间,三进两天井,后进清静。地方志称此地为“明少师李春芳读书处”。李春芳二十一岁中举,为考取状元又苦读了十五年。嘉靖二十五年(一五四六),李春芳再赴春闱。行前一夜,又独宿少年时读书的土神祠中,梦见脱兔滚地为鹿,被他击中其首,醒后顿觉信心百倍。随后回祖籍句容祭祖,夜宿萧寺,留诗僧房壁间:年年山寺听鸣钟,匹马西风忆远公,它日定须留玉带,题诗未可着纱笼。第二年,李春芳中了状元。
状元巷头跨街的石牌坊,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六年(一五四七),单门双柱。嘉靖四十四年(一五六五),李春芳官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兼武英殿大学士。二零零九年一月五日,泰州兴化市修复了状元坊。
8、郑板桥故居、纪念馆
位于位于兴化市东城外郑家巷7-8号。是纪念清代“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的专业性博物馆,1993年郑板桥诞辰300周年之际,在其故居兴化市兴建的。馆舍为三层组合仿明建筑,复道行空,曲廊迂回相接,小桥流水,雕塑壁画,缀以花卉盆景,显得典雅别致,风格独具。这里有郑板桥生平及其艺术成就、兴化历史名人等陈列。郑板桥纪念馆与兴化名胜四牌楼、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李园船厅相互贯通,成为综合反映兴化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和旅游景点。
9、兴化四牌楼
四牌楼位于泰州市城内牌楼中路,四牌楼里是层层叠叠、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书法匾额,启功、沙孟海、赵朴初等47位当代书法名家的墨迹相互辉映,让人目不暇接,小小四牌楼,能让这么多名家青睐,足见其分量。
四牌楼最初建于明代,里面陈列着宋至民国初年兴化籍名人孝子、名宦良臣所获得的匾额,供乡人瞻仰与学习,这些匾额大都由当时的统治者亲书或颁发,传承至今,当属不易,可惜“文革”中,楼毁匾散。
上世纪80年代,兴化市重修四牌楼,基本按原貌建设,占地面积比历史上扩大了近一倍,也从民间收集到楼中原匾7块,但原来的字迹均已模糊得无法辨认,所幸的是最具象征意义的楼顶部的“五岳朝天”仍然是旧时的饰物。
10、李园船厅
李园船厅位于兴化城中武安街13号。船厅建于清咸丰年间,是扬州富商李小波家花园的一部分。其雕刻精致,构造奇特。整个建筑仿佛一艘大船,船头向西,船位向东,船厅南侧有一长行踏边,形似跳板。游人进入船厅,仿佛置身于大船内,两边是走廊,透过玻璃隔扇,可见厅里的陈设。船厅东首上悬扇形匾额,上面刻着“沧浪画舫”四个字。厅顶为卷鹏瓦顶,玲珑精致,船头外面有花台,缠绕的紫藤树干,好似船缆系在岸边。整个船厅有如一艘装饰典雅的大船,荡漾在花草树木之中。
1957年被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兴化旅游景点



1、兴化垛田
兴化垛田位于兴化市垛田境内,地处里下河腹部,历史上是由古泻湖逐渐淤积而成的湖荡沼泽地带,在上游来水冲击、下游海潮的顶托下形成了一个个大小不等、形态各异、高低错落的水中土丘。先民们为了抵御洪水,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形成了垛田。
2、小说之乡
兴化自古以来,名宦乡贤著书立说蔚然成风。自元至清,县志收录的邑人学术著作有320多部,其中14部被收入《明史·艺文志》,3部被收入《四库全书》。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坛又涌现出一大批颇有成就的兴化籍作家,如毕飞宇、费振钟、王干、顾保孜、朱辉、罗国明、梅国云、庞余亮、刘仁前、顾坚等,成为文坛引人注目的“兴化文学现象”。
3、竹泓木船
在宋代,竹泓就有了制作木质渔船的手工作坊。自宋至今,从事木船制作的匠人代代相传,形成独特的竹泓木船风格,名扬海内外。竹泓造船工艺复杂,工序多,难度大,从选料到断料、配料、破板、分板、拼板、成型、打麻、上油等工序多达几十道。
4、陈堡风车
兴化是水乡地区,风动水车一直是农业排水灌溉的主要农具。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实施,农用风车已不再使用,其风车制作工艺面临失传。近年来,陈堡镇农民徐长龙挖掘研究,传承创新,风车制造技术不断改进,发明的新型游乐水车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证书,正逐步成为人们观赏和锻炼的器具,在上海、常州、扬州等大中城市旅游风景区中发挥增色增景的作用。

兴化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兴化景点推荐:
1、李中水上森林生态园区“:是人工生态林基地,始建于80年代初期,总面积18894亩。目前启动区面积1500亩,其中林地面积1050亩,栽植的10万株水杉、池杉等树木,已成为高大茂密、生机盎然的水上森林园区,目前林木蓄积量1.5万立方米,且每年以12%的速度递增。李中水上森林公园原为荒滩,经过治理,成为江苏省最大的人工生态林。园内栽种了10万余株水杉、池杉等品种树木,垛与垛间的夹沟里鱼游虾戏。此外,这里是丹顶鹤、黑鹳、猫头鹰、灰鹭、苍鹭、白鹭等候鸟的乐园。公园内可乘木筏漂流、徒步观景,若恰逢大闸蟹肥嫩期,还能品尝到正宗的兴化红膏大闸蟹。
2、兴化老街:从四牌楼开始,这一带是兴化的老街,分西街和东街两段。相对其他古镇,这个不是很大,错落的老宅建筑,很多小餐馆,也是商业化的一条街。这里古建筑多数是翻建的,老街的周边有游船项目,走一走,看一看就可以了。
3、玄武灵台”:海池河畔的“玄武灵台”景区,楼台亭阁依城傍水,参天大树遮天盖地,景色幽雅秀丽。这是兴化城内最具规模的一处人文景观,拥有七百多年历史。据史籍记载,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兴化知县陈垓为防御金兵和刚崛起的蒙古兵等北方军队渡淮南犯,利用改造大小垛岛和河道开挖的积土,围绕县衙署四周筑成长约3.5公里的土城和东南西北四门以及四座水关,并在县衙以北的土城南侧构筑高台;根据五行方位及其对应“四象”中的玄武(神龟),将此台命名为“玄武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