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二河镇的历史名人

如题所述

●邹燮斌 (1881~1934),字理丞,田二河炒米湾人。1905年入湖北陆军特别学校,与何自新等联系军、学各界,协助刘静庵组织日知会。1925年任湖北督军公署参谋处长兼驻湘鄂军第三混成旅第三团团长。军队组建无线电教练所,邹任所长和航空处处长。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参谋处少将处长,奉命西征。1927年赴北平任陆军大学筹备委员兼兵学教官,后任该校教务主任。1932年随校迁南京,专理教务。1934年逝世。   ●匡厚生(1873~1957),谱名裕趾,学名熙民,田二河街道人。匡自幼聪颖,18岁中秀才。1904年东渡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与三弟匡子桢常往访孙中山,后加入同盟会。1912年,南北议和,任北平《边事日报》主笔。旋因反袁,报馆被封,改任《共和新报》主编。1915年投滇军第八军军长叶荃,被聘为顾问,在北伐、护国、护法战争中,转战川、甘、陕、豫四省。1926年,任革命军第十军政治部主任,协助军长杨虎城镇守西安。1936年,应杨虎城之聘,任陕西省政府顾问,参与谋划“西安事变”。杨被迫下野后,匡亦辞顾问职,去西北农学院任教。建国后,匡继续任教西北农学院。1957年12月31日病逝,享年84岁,安葬于陕西省武功县西北农学院之公墓。    ●匡子桢(1875~1960),谱名裕祥,外号伏枥生,匡厚生之三弟,田二河街道人,清末秀才。1904年与兄厚生同渡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加入同盟会。学成回国后,从事教育、报纸、法律等工作,辗转全国各地。匡一生正直爱国,拥护共产党(其子匡友之、女匡杏云为中共党员)。抗日时期,历任中共领导下的汉川县宪政促进会主席,天汉县参议会议员,鄂豫边区人民代表。建国后任田二河中心小学校长和县人民代表。曾翻译出版《日本宪法》、《日本行政法》、《日本警察法》。其著作已发表的有《中国历代开疆人物传》、《边笳集》、《延安厅锁记》、《烟台笔记》和《汨罗江航行记》等;尚未发表的有《祥光私塾文稿百篇》。1960年在田二河病逝。    ●冯亚佛(1876~1958),名镇东,字亚甫,田二河军田嘴人。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结识黄兴,投身反清斗争。1905年参加同盟会,武昌起义后,任都督府秘书。1917年任广州护法军政府大元帅府秘书,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字相赠。后任许崇智粤军总司令部秘书长,福建仙游县知事,广东讨逆军总司令部秘书长。1927年,冯隐居南京,醉心佛学,自号“亚佛”,种花作诗,有《证果园诗集》。抗日战争爆发,迁居武昌,后辗转至重庆,生活至为困苦。抗战胜利后回武昌。1946年当选为汉川县参议会议长,时杨干任县长,颟顸不法,草菅人命,冯领衔上告,杨被撤换。建国后,曾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1958年病逝。    ●向岩 (1872~1959),亦名寿荫,字少倩,田二河垸子台人。1905年东渡日本,入东京陆军东斌学校,次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武昌首义,即在川南宣布起义,并以一支队长兼川南宜抚使名义,发布《渝巴蜀檄》,以分化川南清廷官吏。1912年任鄂军第八师参谋长。  1912年12月,以“神州大布衣”之名发表《自请为公仆之通告书》,毛遂自荐,要求担任民国大总统。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22年后,任广州大元帅大本营将校团副团长,旋改任北伐军第五路司令。1923年随许崇智军入福建任东路讨贼军第二军指挥部参谋长。1943年任豫鄂边区行政公署专员。向为人“无疾言厉色,温厚可亲”,在湖北人士中,有“向菩萨”之称。向晚年信佛,爱吟诗。向的文学素养很好,擅长古文,善于写诗,有不少作品发表。  建国后,向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参事,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参事,湖北省政协特邀委员。曾当选湖北省第一、第二届人大代表。1959年1月16日在武昌病逝,葬于田二河垸子台。    ●匡友之(1900~1949),又名远东,田二河街道人。幼时在私塾读书十年。192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田二河早期共产党员之一),在当地组织农民运动。1926年10月入武汉工人讲习所学习。翌年春,任汉川商民部长、经委主任、田二河区党部负责人,倡修天脉公路,改善水利设施,发展小工商业。1936年参与“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期,匡在陕西负责军火运输及地下交通站的工作。194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事委员会专员。同年6月,匡携妻(徐静珍)、女从中共河南省委驻地开封返回西安途中,因叛徒出卖,夫妻二人被国民党匪徒薛谋廷活埋于河南省灵宝县南安头村。临刑前,匡慷慨激昂,誓死如归,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 建国后,灵宝县政府在革命烈士陵园为匡友之树碑立传。1984年7月,国家民政部给匡友之及其夫人徐静珍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    ●匡远鹏(1906~1970),原名筱均。田二河街道人。1921年入武昌郑州中学学习。1925年回原籍经营“匡聚茂”中药店。翌年初加入中国国民党,夏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中共湖北省委、汉口市委举办的工人运动讲习所学习。1927年国共分裂,与两党均脱离组织关系。 1939年春,徒步到延安,经董必武介绍进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1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解放区药厂、卫生厂任车间主任、科长、厂长、政治委员和药材庄经理等职。1948年以后,历任东北卫生部、文委、工程管理总局副处长、处长等职。建国后,留辽宁省卫生厅工作。1957年2月,任辽宁省卫生厅副厅长。10月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开除党籍,1959年摘掉“右派分子”帽子,任辽宁省药材站副经理,1970年1月病逝。1979年2月,中共辽宁省委作出决定,恢复其党籍和政治名誉。同年4月,在沈阳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
  ●胡宗城(1890~1923),字星阶,号考二,田二河胡向湾人。胡天资聪明,幼入县城高等小学,与革命志士梁钟汉相识,受其影响,秘密参加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时,勇敢作战,累建战功,受到军政府嘉奖。1912年,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四期步科学习。随向岩、匡厚生、鄢伯平等去云南,参加护法战争,在靖国军第一军任参谋科长,转战到甘肃、陕西。1923年春入川,在重庆与四川革命党人会商,决定将四川军阀杨森逐出四川,在川东建立革命根据地,胡被推选为讨逆军梯团长兼前敌总指挥,从重庆出发,沿江而下,攻打万县。当时正值雨季,胡亲临前线阵地指挥,苦战一周不下。后因援军不继,弹尽粮绝,不幸阵亡,时年33岁。 胡牺牲后,广东革命政府追授其为陆军少将军衔,川、滇、桂、粤等省军政界纷纷来唁电、唁函、幛挽等悼念。1926年,武汉革命政府通令褒奖,追认为烈士,并在田二河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    ●胡宗堃(1896~1928),号树生,字厚甫。出生于田二河胡向湾一个世代耕读的家庭。1923年胞兄胡宗城为革命牺牲,胡立志继承胞兄遗志,努力学习。翌年,拜田二河进步人士匡子桢为师,在革命思想熏陶下,革命信念更坚。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讨伐逆军陈炯明及平定广州反动商团等战斗。1926年10月,黄埔军校毕业后,任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指导员,驻防虎门。1927年春,调黄埔同学会宣传部工作。“四一二”政变后.被捕入狱,经党组织多方营救无效,于1928年4月在广州“南石头惩戒场”遇难,葬于红花岗烈士陵园。    ●李铁根(1893~1983),原姓向,名向伯虎、向浒(向岩长子),田二河垸子台人。1923年在上海大学半工半读,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共党员,参加国民革命军。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排长,参加北伐。1927年任中共中央直属秘书、军事教导大队中队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年底,受党中央派遣,随刘伯承、吴玉章、粟裕等赴苏联学习,1955年回国,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教学之余,作诗配画。仅1975年就有170多首(幅)。逝世后的次年,《美术研究》杂志发表其遗作《绘制油画技术》并加按语,高度评价。
●陈锐夫 (1910~1940),又名发,田二河街道人。1931年逃水荒至汉口,靠摆油盐小摊维持生计。抗日战争前夕,被推选为田二河商会会长。1940年被天汉县抗日民主政府任命为田二河商救会主席。是年鄂豫边区党委派陶铸到延安出席党的重要会议,计划途经田二河、沙市到重庆,然后转赴延安。陈以商救会名义,组织全镇商户联名保释童世光。1940年9月13日,因劣绅告发,被国民党军128师古鼎新部拘捕。受审时,陈义正辞严,愤怒踢翻审判桌。次日晨被杀害于天门干驿附近的胡家月子河边,时年30岁。1975年,汉川县革命委员会根据陈锐夫对革命的贡献和护送陶铸同志的事迹,申报湖北省民政局批准其为革命烈士。
  ●林雄成(1870~1979),亦名占雄,田二河陡埠头人,以109岁高寿著称。1906年毕业于汉阳府师范学堂。自学中医,悬壶汉口,1932年定居宜昌。抗日战争时期,曾坐堂“元昌药号”,为难民施诊。建国后,被选为宜昌市历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常委。1957年出席省防治疾病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1959年任宜昌市中医院顾问。擅治妇女不孕、胃脘疼痛及小儿疾患。晚年曾撰辑《中医浅语摘要》、《内经知要讲义》、《医验杂集》等。林注重养生,依据中医理论及养生经验,总结一套健康长寿法,归纳为四点:注意锻炼,健强脾胃,蓄养肾精,情绪乐观。林十九岁起习武,八旬后专做气功,并作八段锦和保健按摩。其养生法曾刊载于《湖北卫生》、《健康之友》等杂志。美国波士顿大学体育生理专家艾特豪教授曾撰文证实其法可效(译文发表于中国《新体育》杂志1982年第4期)。    ●刘嗣授(1870~1936),田二河人。原名宗海,字敬义,法名理授,号受元子。幼习儒书,屡试未中,二十岁入天门乾镇驿龙镇观出家为道士,师事肖高登,云游汉阳元观、苏州玄妙观等地,访师问道,由是道业精进。《长春观志》载嗣授精堪舆、阴阳术,尤明《易》理,尝“汉易泥于术数,未免穿凿附会;宋易偏于义理,未免空谈无济,乃折衷汉宋二易而一之”。亲为门弟子读解。循循善诱,从学者甚众。宣统元年(1909年)任汉妙观监院,民国八年(1919年)至北京白云观,从丈受授大戒。民国十四年(1926年)于长春观设戒台传戒。后因双目失明,就养于汉镇离明宫。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病逝于长春观。    ●林祖培(1903~1932),号其义、其重,化名鑫培,田二河幺屋台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在北平高等警官学校毕业,回乡办党部,任李集分部负责人,1927年转入地下活动。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任荆、钟、京、天游击纵队前敌委员会委员兼政治处主任。1930年游击纵队编入红三军时,林在军部任职。1932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向湘鄂西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红三军南撤,在监利横渡长江时,遇国民党军炮艇和两岸步兵阻击,战斗中,在我军火力掩护下,林率“敢死队”勇敢向前,迅速登上敌炮艇,全歼了艇上敌人。当用艇上火炮掩护我军前进时,不幸炮膛爆炸,林壮烈牺牲。    ●林其云(1913~1992),又名坤炳,田二河陡埠头人。幼时读私塾五年。十五岁时参加儿童团、共青团。1930年8月参加工农红军汉川独立团,编到二营五连二排当战士。1931年汉川独立团被编为红三军第七师二十团,林调军部当传令兵。1932年8月,红三军党代表夏曦执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搞“肃反”、杀“改组派”,林被当作“改组派”关押,后经军长贺龙干预幸免于难。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万里长征,多次受伤。后历任江汉军区第三分区监利县总队队长、江监独立团团长、四川省重庆市沙坪坝区民政局长、沙坪坝区委书记。离休后定居汉川城关镇。1985年被选为汉川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著有《贺龙的形象永远印在我的记忆中》等回忆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